地震安全社区有了样板
有人通知、有人组织、有人指挥疏散、有人会使用专用工具救援、有人给你在第一时间止血包扎……北京市地震局正在为地震后“有人管”的社区颁发认证,第一批取得认证的社区已经有15个。
从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社区中编制有应急预案,居住其中的家庭就可以事先做好意识、思想、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震后快速展开自救互救,且成功率能够达到90%以上。
据北京市地震局震害预防与法规处处长杨国宾介绍,自2009年起,北京市开始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首批试点社区位于昌平和西城。
在2012年开展的全市安全社区评选工作中,北京市地震局会同有关专家组,对全市所有参评社区展开调研,从7个方面进行核定评审:
1.是否建有社区委员会等机构,且该机构能够牵头组织震害预防工作的开展;
2.是否编制有社区预案;
3.是否有登记在册的社区地震志愿者;
4.是否定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5.是否定期组织震害预防演练;
6.是否定期排查社区内的震害隐患;
7.是否有指定的疏散安置避难场所供居民使用。
在社区预案的编制中,必须包含疏散预案、安置预案、防火预案等内容,从而使其形成预案体系,甚至为辖区内家庭印制家庭应急预案卡片,其中包括“谁该做什么,怎么走,背后一张图,告诉你该去哪个避难所”,使家庭成员可以按照预案的快速做出反应。
在招募社区志愿者时,需要选择年轻健康、具有一定救援技能的人员,同时配置一些救援装备,并对志愿者进行定期技能培训。对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而言,“只能依靠他们召集大伙儿,但有人总比没人强”。个别具备条件的社区,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应急避难场所,但对大多数社区而言,则需要拥有指定的公共应急避难场所及规划好的疏散路径,甚至在应急避难场所中,需要标注该社区的具体安置区域。杨处长介绍说,北京市地震局组织开展的宣传培训工作已经覆盖全市,但仍需细化和完善,社区自身的工作更显重要。
建设安全社区的工作展开后,北京市已经建成数十个。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今年北京市还将在各区县分别建立至少5个试点社区。杨处长表示,去年被批准命名为北京市地震安全社区的15个社区,“是现有安全社区中,做的比较好的。”
今年2月,中国地震局又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北京市有5个社区位列其中。这些社区都被授予一块印有荣誉称号的铜牌,市民通常在大门口就能见到。
上述7项标准在整体上提升了社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对震后居民的自救互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市民购房时,新的参考标准。
北京市首批地震安全社区名单:
朝阳区惠新北里社区
丰台区三角地第二社区、枫竹苑社区
海淀区世纪新景园、怡丽北园、亮甲店社区
昌平区东关南里、望都家园、云趣园、南农社区
大兴区丽园、枣园社区
通州区颐瑞东里、玉桥东里
门头沟绮霞苑社区
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名单:
西城区丰汇园社区
昌平区崔村镇香堂村
朝阳区惠新北里社区
丰台区三角地第二社区
海淀区世纪新景园社区
(科学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