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济开发区位于杭州市八城区之一的余杭区区政府所在地——临平城区,是杭州市离上海最近的经济开发区。东依运河二通道,西靠超山风景区,南接临平城区,北临京杭大运河。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完成2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的开发建设,引进了诺华、赛诺菲、礼来等三家世界医药巨头,以及日立、欧文斯科宁、石川岛、老板电器、诺贝尔陶瓷、民生药业、西湖离合器、华鼎集团、四通化纤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随着产业比重逐渐增大,优势产业更为集中,形成了以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小型装备制造业、通信电子业、纺织服装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吸纳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
目前,余杭经济开发区新区“五纵五横”道路主框架和支路建设全部完成,其中主干道全部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建设,新区规划布局合理,绿化植被丰富,环境优美,是适宜投资、居住的理想园区。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6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2006年10月12日,经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27 号《第十三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确认,开发区面积为27.467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7.5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自0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启动新区开发建设。2001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立的2.2平方公里的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浙江省首批挂牌的4家高新园区之一。
2007年12月,经余杭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集全区之力支持余杭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并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进行体制、机制、规划、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现有开发区规划区块和控制区块实行一次性规划控制,对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社区分步实施托管。调整后的余杭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范围北至京杭大运河,南到星光街,东至京杭运河二通道,西临09省道,总面积为51.34平方公里,托管社区为23个, 2008年底常住人口44852人,暂住人口62580人。
建区十多年来,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递增速度迅速发展,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服务业为拓展的全面发展格局。2008年底,余杭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4.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6.98亿元,自营出口总额:75959万美元;实到外资8578.92万美元,实到内资23.35亿元;实现税收9.28亿元。开发区现有产业构成为:第一是纺织服装产业,占经济总量的35.5%;第二是汽摩配产业,占经济总量的18.8%;第三是电子电器产业,占经济总量的12.5%;第四是食品产业,占经济总量的7.2%;第五是建材产业,占经济总量的5%。旺旺食品、南都电源、力达纺织、春风摩托、杏辉药业、天元生物、山鹰纸业、华鼎服装、诺贝尔陶瓷、老板电器等境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在开发区落户,同时着力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制造业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制造业研究所、国家光仪工程中心科研合作基地等三大科研合作机制。到目前为止,高新园区内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初步形成了集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搭配生物医药、数码科技、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雏形,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经过2007年底的综合改革,余杭经济开发区实现了管理体制上的调整,规划重新做了修编,总体功能和产业方向都重新做了定位。2008年6月,开发区邀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司,量身定制了《科学规划,走可持续的区域开发之路》的研究报告,报告将开发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宜居宜业的和谐发展示范区、杭州先进制造业中的核心成员、推动余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将开发区的产业方向定位为:重点发展以“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和纺织服装”为主的“4+1”产业。按照余杭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开发区实施”三年振兴计划”,将实现”3818目标和”1588”目标,即到2010年,余杭经济开发区的规模工业产值要达到380亿元,税收1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实到外资5亿美元,实到内资88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