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以制度保障教师潜心科研和教学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2013年3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青年教授高超课题组研制出了“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而且弹性和吸油能力都令人惊喜。《自然》杂志为此在“研究要闻”栏目中发表了重点配图评论。这则消息也以一张引人注目的美图在网上广为流传。 一个基础科学的成果,有如此高的人气,这在新闻传播中并不多见。高超也因此成了“科学明星”,接受了“长枪短炮”的围观。但高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会说到浙大为基础学科教师创造的研究环境。他认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种魅力,让年轻人在这里很有归属感,很有向上的动力。 2009年,浙江大学启动实施“1311人才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支持计划,为青年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土壤。2012年,浙大又出台了系列人才新政,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试行基础研究部分教师研究业绩长周期的评估和稳定待遇保障,全面实行基础研究教师6年长周期评估,推行年薪制。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985”工程支持的重点进一步由“物”转向了“人”。据了解,有10%左右的浙大教师享受到了这一政策,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收入高于同类教师收入的平均水平。 浙大校长林建华表示,学校在制定人才政策和教师建设师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将国家目标、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相结合,必须体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人尽其才”的原则,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 改量化评价为看标志性成果 2006年,浙大出台的当年教师职称晋升条件中,原来的量化指标被“标志性成果”所替代,改变了沿用多年的教师评价标准。从2006年到2012年的6年中,围绕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目标,浙江大学从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保障和人才服务五个方面入手,建构了注重质量和内涵、注重学科特性、注重教育教学、注重教师职业规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初步构筑了浙江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新的人才工作体系建设。 此前,浙大已相继出台了《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浙江大学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浙大优质教学奖评选办法》。近两年,学校在鼓励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科学研究,提升科学水平的同时,将副教授担任本科教学任务的课时要求和评价列入晋职的最基础条件,将教授、副教授对教学的投入列为年度津贴发放的必要条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学科研并重岗的教授都必须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只有特殊情况才能申请减免,同时,个人津贴会因此削减。据了解,在上一个学年,教授面向本科学生的开课率达到了93%;在面向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上升了10个百分点。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学校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都会与每一位“海归”事先约定所必须承担的基本课程教学任务。这一要求得到了所有引进教师的认同。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强劲势头。2013年9月1日,ESI数据库最新公布的科研机构排行榜显示,浙江大学有17个学科进入前1%,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位,其中“交叉学科(Multidisciplinary)”首次进入前1%排名。浙大是国内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一所“交叉学科”进入前1%榜单的高校。学校的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了30个亿,千万级以上的在研项目有100余项。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在脑机接口、生物矿化、新材料、生命科学、光学、计算机等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出台政策关注甘于寂寞的科学家 浙江大学201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学校要“稳定支持教师从事基础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包括稳定资源投入和完善评价体系。按照配套出台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学校将陆续支持400位左右优秀教师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对他们采用长达6年的岗位聘任。期间,实行固定津贴制或者年薪制,其津贴或年薪保证高于所在学科同类教师的平均水平。经费由学校直接下达。这批教师人数占浙大全体教研人员的10%。 “基础研究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率先在基础学科支持50位左右,并将逐步在全校所有学科全面实施。“所有的学科都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教师。十年磨一剑有可能把剑磨得很好,但有可能磨不出来,学校也应创造允许失败的环境。让科学家潜心研究,没有后顾之忧。”党委书记金德水说。 作为浙江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的试行对象之一,浙江大学化学系生物物质与信息调控研究中心教授唐睿康说,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自己有强烈的热爱,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走下去,同时也离不开重视科研的文化与生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学校为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提供基本和持续的支持,让教授能体面地在社会中立足,让甘于坐冷板凳的科学家不会因为经费而终止他们的研究。”唐睿康说,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实中,我的研究常常被边缘化,我们获得的经费的确不多。但是,我们得到了学校真诚和持久的支持,这种关照和倾斜,为我的科研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能让我安心科研。” 浙江大学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说,从以往的情况看,相对于一些应用学科,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相对清贫。对一所高校来说,支持一部分科学家潜心于探索重大科学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潜心做研究的学者业绩往往难以体现,这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不利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浙大具备了这样的时机和条件,在政策制度和薪酬待遇上较大范围鼓励优秀的教师去尝试有可能失败的研究。这也是大学制度设计的责任所在。”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说,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高等教育从重振,到发展,到质和内涵的提升,又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完善和构建与建设世界大学一流目标相符应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才能突破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瓶颈,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