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
编者按: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7日去世,享年94岁。原浙江大学教授陈才宇是莱辛作品《金色笔记》的译者,并且写了专著来分析莱辛作品特色。腾讯文化独家连线陈才宇教授,他回忆了与莱辛交往的故事和莱辛的作品特色。
已经退休的原浙江大学教授陈才宇是多丽丝·莱辛的最重要的作品《金色笔记》的译者。得知莱辛去世的消息之时,陈教授表示很吃惊。
他首先回忆了与莱辛交往的情况。1998年,已经翻译了一大半《金色笔记》的陈才宇到剑桥大学游学,联系上了莱辛,和莱辛约好在1999年9月去拜访她。莱辛住处远离伦敦市中心,是一个三层小楼,书很多,“这也符合她说过的作家不可能从没有书的书房里面走出来的看法。”那天开始还有点不自然,因为莱辛这么高的文学成就,陈才宇略有拘束。但是后来随着交流的深入,气氛逐渐融洽起来。莱辛对于自己做了12年诺奖提名人选这事儿有点耿耿于怀,不过倒也并不十分在意。而且她还拜托陈才宇查查中国国内对她的书的盗版情况,有家出版社未经授权,将《金色笔记》改名《女性的危机》,“老太太很不高兴”。后来莱辛还送了陈才宇一些书和购书券。尔后,他们保持了十多年的通信来往,经常互寄贺卡和书籍。
对于《金色笔记》,陈教授认为这是莱辛的巅峰之作,因为莱辛写作的特点在这书之中都可以找到痕迹,而且这个作品的主题比她的所有作品的主题都宏大,一本书中表现了三个大的主题:一是20世纪50年代四分五裂的世界;二是主人公安娜四分五裂的人格;三是莱辛在里面写出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只要看到这书的人,都会震撼异常。对于这部作品,陈教授也做过多次的分析,还出过一本专著《金色笔记阅读提示与背景材料》。
这本书是莱辛获得诺奖的最大支撑,正如诺奖评委会在颁奖公告中所说的“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的史诗性的女性经历……那位女性经验的叙述者,凭借着怀疑主义的精神、火一样的激情和幻想的力量,让一个分裂的文明承受重新的审视。”在陈教授看来,莱辛作品关注的主题比司汤达、托尔斯泰还要大,她反应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这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
莱辛作品中强烈的表达了女性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为此被赋予了女权主义的色彩,“莱辛是极力反对女权主义者的称号的”,陈教授说,只能说她是女性主义色彩,而她资深复杂的经历和作品的主题,是很难总结出女权主义的标签的。很多女性在看完莱辛的书之后,都表示找到了生活的力量,从而有了“女权主义冲动”,看来,这是生活给这位老人的一抹黑色幽默。
莱辛的书在国内销量一直不好,陈教授以自己翻译的这本《金色笔记》为例,说第一版印数不多,没有卖完,后来改头换面,第二版的时候换了一个红彤彤的封面,结果呢,销量也是不好。莱辛得诺奖之后,国内有过短暂的阅读热,但是读者反应也是平平,很快就热度下降了。因为一般人阅读的话会倾向于较强的故事性,莱辛的作品故事是四分五裂的,结构也是四分五裂的,很多线索是一段段分割掉的,可读性比较差。同样的,她的书在欧美销量也是一般,整体来说比国内要稍微好一点。但是,她的书在大学里面很受欢迎,很多的博士论文都是以《金色笔记》为主题。看来,她的书还是学院派的性质浓厚一些。
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莱辛的作品,也祝愿她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