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招商网讯: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3%,增速列全省第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93美元,成为继杭州、宁波后全省第3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级市。财政总收入127舟山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舟山5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2舟山4倍和2舟山2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从2006年的0舟山87%预计提高到1舟山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6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08元,年均分别增长11舟山7%和14舟山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舟山8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4舟山1亿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和第4位。尤为可喜的是,我们顺利实现了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成功争取了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胜利跨入了新区时代。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致力做大海洋产业,全市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758亿元,增长1舟山7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舟山6%,形成了以“一城诸岛”为重点的海洋产业集聚格局。三次产业比例从12舟山3:41舟山6:46舟山1调整到9舟山9:45舟山1:45舟山0。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1440舟山6亿元,增长1舟山9倍,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船舶业总产值达到666舟山4亿元,增长5舟山2倍,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和新接订单三项指标均占全国比重10%以上,船舶产品本地配套率从3%提高到7%。成立了全国首个水产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产精深加工水平明显提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质性起步。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年产值达到163亿元,纺织、机械等产业稳步发展。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9舟山8万千瓦。建筑业年产值从53舟山7亿元提高到192亿元。第三产业持续提升。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国储岙山基地、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浙能煤炭中转基地一期和虾峙门、条帚门航道疏浚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港航综合商务区加快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舟山6亿吨,海运运力452舟山3万载重吨,分别增长1舟山3倍和1倍。舟山群岛“八大游”项目整体推出,印象普陀、体育公园、普陀国际游艇会等精品项目建成,海洋特色节庆活动蓬勃开展,宝岛慈航活动影响深远。普陀山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我市被列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460舟山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5舟山5亿元,分别增长1舟山1倍和1舟山6倍。住宿和餐饮业持续繁荣,一批现代商贸综合体相继建成。渔农产业稳步转型。实现渔农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12舟山7%。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建成了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区和渔港经济区,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舟山水产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舟山74万亩、渔农业合作社89家、渔农家乐94家。荣获“中国海鲜之都”称号。
过去的五年,我们实施全面登陆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群岛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83亿元。适应大桥时代新形势,实施三年交通畅通提升工程,城市立交、北向疏港公路一期、蜈蚣峙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公路总里程161舟山3公里,新开通空中客运航线5条、海上客运航线12条。本岛北部、本岛至岱山等引水工程和六横海水淡化一期竣工投用,新增海水淡化日生产能力3舟山8万吨,完成了海塘加固、水库改造、河道整治和城市防洪等一批水利工程。220千伏大陆联网、舟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建成。钓浪、钓梁一期、东港二期等一批围垦工程相继完工,新增围垦成陆面积4万亩,完成耕地垦造1舟山53万亩。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64舟山3%。新城建设初步成型,县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新建了一批重大市政工程设施。实施“美丽海岛”建设,六横小城市和一批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完成17个示范村、124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小康社区创建率达到95舟山4%。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2%和90%。推进海上牧场建设,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海洋生态环境有效修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0%,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经济科技合作,区域发展更具活力。海洋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金塘、六横等开发区块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港务集团、普陀山旅游公司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成,推进规划、旅游、交通、电力等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市区财政体制。新增金融机构7家、上市企业1家。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我市被列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2舟山6亿美元,其中出口74舟山7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7舟山4%和35舟山7%。口岸开放持续扩大,大通关能力不断提高,开放面积达到1193平方公里,累计上缴海关税收1006亿元。招商选资成效显著,引进了中海油、神华国华、海航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舟山2亿美元、市外资金203亿元。渔业、船业、佛教用品等三大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山海协作不断深入,援川、援疆、援藏等对口援建成绩显著。海洋科技创新加快,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34家。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建设富有成果,科技创意研发园、摘箬山海洋科技岛等项目顺利实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挂牌成立。海洋食品、船舶舾装产品两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舟山,质量强市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173项。启动海洋经济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海洋创新团队培育工程,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舟山1万余人,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
过去的五年,我们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初中、小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740元和560元,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率达到100%。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率达到59舟山4%。浙江海洋学院实施迁建工程,全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浙江海运学院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0舟山8%提高到60舟山1%。医疗卫生资源有效整合,舟山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建、改建县区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25家,城市15分钟、渔农村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有序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实施,完成第6次人口普查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县区均获省级文明县城(城区)称号。实施海洋文化名城战略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基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下乡活动蓬勃开展,文化艺术创作繁荣,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新城体育馆等一批公共文体设施建成,累计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体育赛事35个。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史志事业取得新发展。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和重大事项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在全省推广。“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扎实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不断加强。深化“铁桶固防”工程,持续实施打黑除恶、网上追逃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构建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机制,健全了法律援助保障体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稳居全省前茅,每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市称号。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制订实施无动力船舶、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应急防控办法,安全生产三项指标年年实现零增长,气象、三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成效明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军转安置、优抚、双拥等工作稳步推进,第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民族、宗教、侨务等事业进一步发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儿童、老龄、红十字、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大力实施为民实事项目,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240舟山2亿元,年均增长25%,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舟山84:1,均衡度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大力扶持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舟山3万人,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舟山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覆盖城乡,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持续扩面。全市32舟山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舟山9万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享受每月90元的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舟山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从每人每月225元和135元分别上升到360元和252元,累计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933万元。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改造新建城乡农贸市场65个。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16舟山87万平方米,惠及3660户住房困难家庭,完成农房改造建设7756户。十小行业整规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较早实施市民卡工程,已成功发放市民卡32万余张。降低城乡公交票价,新增线路20条、站点213个,财政用于公交补贴累计达到1舟山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