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江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围绕“两江新区”及重庆未来发展的各项政策思路也逐渐成型并浮出水面,我对重庆成立“两江新区”后
政府招商引资战略部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冷静对待,不卑不亢。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外资企业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只有正视外商投资的本质,才能有效地利用其为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外国企业不是不计回报的“财神爷”,他们来渝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逐利,非发展地区经济;而重庆作为引资方,也并非“无功受禄”,我们是通过为投资方提供资本增值的各项优越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外资的正外部效应,让其在客观上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不存在哪一方要“低人一等”,对对方的要求“言听计从”。对待外商投资仍然保持冷静和淡定,与目前一些地方普遍存在对外资 “阿谀谄媚”的“低姿态”相比,这是重庆市政府对外商投资认识的一种理性升华,在此基调下,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共谋发展的精神,为达到彼此双赢的目标共同努力。
二、从“要你来”到“你要来”。
过去由于资本短缺、技术匮乏、管理落后等原因,我市在引进外资时或多或少显得比较急迫,总是希望外资能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重庆,激活地方经济。去年在由重庆市经信委主办的“中国重庆和日本企业界合作经济论坛”上,黄奇帆市长列举了中国市场五方面的优越性和西部开发大背景下直辖重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和对外资的
优惠政策,充分论证了日本企业选择重庆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我们不难发现,此刻的重庆,已从昔日那种对外资殷切企盼的情节中彻底摆脱,转而以一种软硬实力兼具、展开胸怀接纳各方宾朋的国际大都市的姿态翘首屹立于西部之巅,这不能不令人唏嘘感慨。从“要你来”、“请你来”到“你要来”、“你必须来”,这不仅是一种姿态的转变,更是一种源于地区综合实力增强的理智与自信
三、“抓大放小”,设置“门槛”。
“遍地开花”并不是我市引进外资的目标,“抓大放小”、“做大做强”才是未来引资政策的方向和归宿。给外资设置适当的规模“门槛”是有效甄别外资优劣,利用外资获得最大“正外溢”的可行路径。
四、助推产业,整合资源。
重庆政府将重点支持以电子信息、邮电通信为基础运输载体的产业,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种金融业务投资。就全球化的工业制造体系来说,特别突出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在重庆生产的产业。重庆地处内陆,若照搬沿海“两头在外”的加工模式,物流成本将会抵消其他优势。因此,重庆创造了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垂直整合”的加工贸易模式,实现零部件80%本地造。这种模式不仅使投资重庆的外资企业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助推了重庆的产业升级,为重庆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惠普、思科在重庆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这种“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模式是科学的、适合重庆市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