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
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26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9057元(9144美元),增长9.3%。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652家,工业总产值5677.00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97亿元,可比增长2.7%。全市进出口总值284.84亿美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1502.48亿元,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铁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嘉兴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前列,市和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全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市)称号。嘉兴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是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26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9057元(9144美元),增长9.3%。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652家,工业总产值5677.00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97亿元,可比增长2.7%。全市进出口总值284.84亿美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1502.48亿元,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铁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嘉兴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前列,市和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全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市)称号。嘉兴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是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2. 嘉兴综合经济
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26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0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1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985.79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58.3:36.2调整为5.5:57.6:36.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9057元(9144美元),增长9.3%。
3. 嘉兴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150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投资项目(单位)投资额1117.72亿元,增长5.3%;基础设施投资额281.85亿元,下降14.8%。第一产业投资额12.5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投资额777.8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额712.09亿元,增长18.6%。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84.76亿元,增长42.3%;房屋施工面积3386.61万平方米,增长23.9%;房屋竣工面积517.39万平方米,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面积427.9万平方米,下降34.5%。
全市非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额1088.47亿元,增长16.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为72.4%,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竞争性行业投资仍占据主导地位。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当年施工项目3926个,增长3.1%;当年新开工项目2356个,增长4.7%;建成投产项目2125个,下降2.3%;新增固定资产862.9亿元。
全市列入重点工程在建项目95项,计划投资总额170.6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总额158.10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目标92.7%。
市际市域交通设施建设加快,钱江通道北接线、湖嘉申线一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嘉绍通道北接线、南北湖大道正式贯通。积极推进与沪杭等周边城市公共服务对接,加快中心城市培育,市区东南片区、湘家荡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扎实推进,改造整治开放式老住宅区40个,新建改建城市道路72公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市汽车客运中心、市第一医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先后建成使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4. 嘉兴对外经济和旅游
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84.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出口总值192.71亿美元,增长20.1%,进口总值92.13亿美元,增长35.8%。机电、服装及纺织类产品等居出口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61.02亿美元,增长24.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7%;服装类产品出口41.15亿美元,增长12.1%,占21.4%;纺织类产品出口32.85亿美元,增长24.5%,占17.0%。经济外向度较高,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68.9%(按当年汇率计算),其中出口额占比为46.7%。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0家,比上年减少40家;合同利用外资31.13亿美元,同比下降2.9%;实际利用外资17.21亿美元,增长6.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办境外企业29家,投资总额达40343万美元,增长153.5%。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289个,实际到位内资214.58亿元,增长17.6%。
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607.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4.22亿元,分别增长15.0%和19.7%。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72.14万人次,增长8.6%,旅游外汇收入2.59亿美元,增长12.3%;接待国内游客3535.60万人次,增长15.2%,国内旅游收入337.52亿元,增长20.3%。
5. 嘉兴农村经济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是浙江粮、油、畜、茧、鱼的重要产区。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农业生态高效元素的注入,发展都市型农业理念的确立,嘉兴农业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7元,连续八年位居浙江省之首。
2011年嘉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10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05万亩,总产135万吨;经济作物增长快速,设施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形势良好。畜禽养殖模式不断优化,农牧结合、生态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结构不断优化,“名、优、特”等高附加值品种继续增加。全市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市场等要素,加快推进生产的生态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已基本形成了畜牧、蔬菜、水果、水产、蚕桑、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七大主导产业带,培育了一大批农业产业特色镇、村,共有16个现代农业综合区、4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8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了省级创建点。
全市现有高效设施农业栽培面积达到35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1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区95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19个,面积达到110万亩;有467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7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称号,76个农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称号。近五年,嘉兴累计有200余个农产品获得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00余个农产品获得省农博会金奖,嘉善锦绣黄桃、南湖菱等15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响,农产品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宽,2011年农副产品年出口额达11.03亿美元。
6. 嘉兴现代工业
近年来,嘉兴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2010年,实现全市工业增加值1191.02亿元,增长16.2%,占全市生产总值5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465.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11.1亿元。
一、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652家,比上年增加85家,工业总产值5677.00亿元,增长25.6%,增速比上年回落14.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值2849.94亿元,增长27.4%,轻工业产值2827.05亿元,增长23.9%。
二、工业投资实现量质并举。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721.95亿元,同比增长14.43%;完成工业限额以上投资732.37亿元,同比增长11.9%。投资质量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26%;设备投资增长15.57%,占全部投资的62.5%。重大项目进展良好,360项市“五个一批”(零增地技改、存量优化提升、结构调整、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08.7亿元。
三、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2010年全市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32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5.6亿元,同比增长25.5%;全年累计专利授权量达9283件,同比增长7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356.6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同期生产增速14.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26.4%。我市桐昆集团、加西贝拉、昱辉阳光等13家企业列入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四、平台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全市市镇工业园区新增开发面积23853亩,同比增长26.1%;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9.76亿元,同比增长48.98%;全市标准厂房建设累计竣工面积890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增标准厂房竣工面积76.5万平方米,使用面积654.2万平方米,厂房使用率73.5%。桐乡濮院秀洲洪合针织产业集群、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嘉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7. 嘉兴对外开放
嘉兴作为我国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现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往来关系。
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84.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出口总值192.71亿美元,增长20.1%,进口总值92.13亿美元,增长35.8%。机电、服装及纺织类产品等居出口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61.02亿美元,增长24.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7%;服装类产品出口41.15亿美元,增长12.1%,占21.4%;纺织类产品出口32.85亿美元,增长24.5%,占17.0%。经济外向度较高,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68.9%(按当年汇率计算),其中出口额占比为46.7%。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0家,比上年减少40家;合同利用外资31.13亿美元,同比下降2.9%;实际利用外资17.21亿美元,增长6.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办境外企业29家,投资总额达40343万美元,增长153.5%。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289个,实际到位内资214.58亿元,增长17.6%。
8. 嘉兴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的总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现代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经历了较长的探索实践过程。1999年,制定出台了《嘉兴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2000年起,实施了《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号召后,2003年,市第五次党代会将城乡一体化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2004年,率先出台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六大专题规划,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下发组织实施。2007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并以2008年一号文件印发,推动城乡一体化向更高阶段迈进。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确定嘉兴为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我市启动实施了以“两分两换”(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增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改革的“十改联动”。2009年又启动了“两新”(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工程建设,2010年出台了《关于深化完善“两分两换”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出台了《关于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升“两新”工程建设水平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着力把嘉兴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活、统筹水平较高、带动作用较强的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江南新家园
深化认识聚共识、健全机制夯基础、集思广益优政策、因地制宜先试点,四年来,嘉兴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效明显:一是“两分两换”试点实质性启动,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利用的机制建设取得突破。镇村整体布局全面优化,全市858个行政村17000多个自然村规划集聚到44个新市镇和308个新社区。15个试点镇(街道)的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试点成效开始显现,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土地节约集约效果明显,农民财产性收入切实增加。二是就业创业制度政策健全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平等充分就业。全面落实积极的扩大就业和创业促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失业人员享受同等政策扶持。以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健全服务体系,有序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被列为联合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三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进,全民社保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接轨。被列为全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试点城市。四是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和迁移制度全面实行,公民迁徙自由基本实现。深入实施《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迁移制度,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公共政策逐步配套衔接。五是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统筹兼顾新居民利益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按照“控制总量、改善结构、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要求,深化完善统筹新老居民利益的居住证制度,创新服务管理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政策待遇,新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六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全面建立,“三农”工作管理服务体制不断完善。顺利完成市农办与市农经局合署办公,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农合联组织全部建立完成,在全省率先全面构建上下衔接、互成体系的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中心三级服务平台及四级信息管理服务网络。七是强镇扩权进一步深化,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全面启动。强镇扩权基本到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推进村庄整治,农房改造集聚大力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成效初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八是创新创优全面推进,金融支农总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落实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保增促调”的政策措施,深入推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巾帼创业贷款、农村党员贷款等传统优势金融产品,全省率先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民建房配套贷款试点,创新开展农村住房置换担保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涉农保险等深入推进。九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整体提高。强化市域统筹下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教育优质均衡纵深推进。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嘉兴模式得到广泛认同,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就医服务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十是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域统筹规划布局的城乡建设新格局正在形成。成立市域规划专业委员会,建立“统分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对区域总体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跨区域建设工程、重大公用事业项目等的规划实行统筹管理。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工作。
9. 嘉兴前景目标
根据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突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平台建设,深化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推进文化和生态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进出口总值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0. 嘉兴气候特征
嘉兴市地处北亚 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
11. 嘉兴交通枢纽
嘉兴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十分优越。史载,“隋凿江南运河,穿嘉兴而过,滋养着这一方沃土日趋繁荣富庶。”如今交通更为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贯穿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全省之冠。已实现了市到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1的一小时交通圈。从市区出发,在1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浦东、虹桥和杭州萧山三个国际机场,一小时左右车程均可到达。沟通宁波和嘉兴的快速通道一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已建成通车,嘉兴绍兴跨江大桥不久将建成通车。今后五年,嘉兴将投入1000多亿元,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速公路二通道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的硬环境将更为改善。
12. 嘉兴能源基地
拥有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一——嘉兴发电厂。秦山核电站一期、二期、三期,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嘉兴发电厂1992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占地41.66公顷,总投资21.5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台30万千瓦机组,两合机组分别于1995年3月、11月相继并网发电,年发电量为36亿千瓦时。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总投资102.8亿元,总装机容量为4台60万千瓦机组。
13. 嘉兴基本市情
拥有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一——嘉兴发电厂。秦山核电站一期、二期、三期,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嘉兴发电厂1992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占地41.66公顷,总投资21.5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台30万千瓦机组,两合机组分别于1995年3月、11月相继并网发电,年发电量为36亿千瓦时。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总投资102.8亿元,总装机容量为4台60万千瓦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