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除了有力地促进贸易外,还推动了资金的跨境流动。到现在中国除继续成为重要的资金引入国之外,资金出口亦与日俱增,由开放初期的单以引资为主导,逐步转向较为平衡的资金双向对流,令全球资本市场为贸易、生产等,受中国的影响不断上升。
引资回复海啸前升势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引入直接投资(FDI,以实用额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7亿美元,大升逾17%,完全摆脱了金融海啸的不利影响。之前在国际危机冲击下,2009年的引资额曾下跌2.6%。中国自开放以来,实用FDI便一直稳步增长,多年占据发展中国家引资首位,从全球看近年也长居前列几名内。最初吸引外资乃受全球化下产业转移的重新布局所致,主要是外商为了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作为生产基地,面向全球市场。但到今天,
投资中国也更多是为了就近供应庞大而增长迅猛的中国市场。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亦渐有变化,由最初的加工为主,扩展到更多的其他领域,如去年服务业投资大升28.6%而远离于平均,所占比重升至46%。此外,房地产多引资增长高达27.6%,占比高达22.7%。中国当局认为服务业将成为今后引资主动力,而对房地产投资则要加强监控。其实对制造业投资的引进亦不能忽视,这方面潜力仍很大。当然,焦点已不能再放在开放早年的沉重的低档次劳动密集加工业,而应逐步转往高端及精密制造业。
要向高端制造业迈进
现时流行于世的“中国制造”,其实只是“中国组装”。有评论指出全球注目的新产品iphone,实是美国设计,日本制造和中国组装;中国所占增值微小,但日本生产则占了物资成本的三分一,乃其中的最高比例产国。东亚的出口产业链仍以日本生产的零部件、原料及机器为上游,到中国等加工组装为下游,而卖到欧美及世界市场。也正因此日本对东亚三大出口地区的中国大陆、台湾及韩国,都享有大额的外贸顺差。显然,中国吸引制造业投资的一个调整方向,应是转向替代日本一类的高端制造业,从而延长在华生产的工序链,和扩大在华的增值。在此直接作用外,这还有助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水平。这种转型或许已经开始,例如美国的大型建筑机械制造商Caterpillar便已计划把日本工序逐步转到中国,为此正物色有足够水平的厂商,若经试产满意,便可成为大规模的供货商。
这种趋势若能持续,将有助改造及优化中国的出口生产基础,由“中国组装”转向发展“中国制造”甚至“中国高端制造”。显然,这也是中国工业及科技现代化必循之路,故必须大力推动以便能早日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