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一千两百多年前,有个“眉目瑰异”“英风豪气”的男子,曾两度来栝任职,先为司马,后任刺史。传说中他的容貌和文章均令人倾倒,使人嫉妒,又加上他刚直敢言,敢批逆鳞,以致屡遭陷害。然而,生性豁达的他没有因此郁郁寡欢,该写字写字,该作诗作诗,该除害照样除害,该抑强照样抑强,要不是遭奸人迫害,被活活打死在刑庭之上,他的寿命至少要长于70岁。既便这样,在那个时代,他的岁数也已经名符其实地是古来稀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初唐与盛唐之间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李邕。
一个烟雨蒙蒙的春夏之交,李邕来到市郊西北二里的幽静处。只见三岩鼎足而立,三岩之下是三个黝黑的洞穴,中间最高的岩石上有飞瀑直泻而下,跌落潭中,潭中有巨石,那飞泻的瀑水击落在巨石上,生出雄浑悠长的余音。那“重廉直挂千寻匹练,犹疑对座飞溅百斛宝珠”的气势,看得他醉了。猛然间,这位风流倜傥的才子想到两个字:雨崖。于是随行者找来笔墨,于是,那体势方正、笔力俊迈、纵横开合、风采动人的两个擘窠大字就留在了巨石的阳面,也永远留在了栝州百姓的心中。
又过去若干年,北宋处州太守李尧俞在任职时也游到了这里,他觉得这里的景观远远超出了青田石门洞,从而发出了为何“数百年间不遇一人称道”的感叹。于是他写了一篇游记,详细地记述了他与同僚们在游此胜境的情形,他说自己是“遍访近郭溪山之胜,寻幽索奇,因而得之。”所以当时的感觉是“疑在方外(世外)”,可见他看见三岩胜景时惊喜的程度。惊喜之余,他给三岩取了名。三岩中,中岩最高敞,前悬瀑斗注如建瓴高屋,下巨石屏立,激水四散,此岩曰“白云”;由白云岩前左步渐下,有石如门,稍进,岩形如半月,曰“清虚”;由中岩抄仄径前而右壁上,径尽,曰“朝曦”,此岩比清虚高比白云低。
由此可见,虽然唐李邕对三岩胜景喜爱有加,可他没写下诗文留传民间,所以那时的三岩还是“士人不之奇,官于是者迹罕到”的地方。到了宋代,特别是有了李尧俞的三岩命名后,这里成了“一时之胜”、“海上之奇观”,地方官吏前来游赏者渐多,文人墨客吟咏的诗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