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早在两千多年前,江郎山下出了个叫陈宝的小伙子,他经常上山砍柴。有一日,一担柴砍好了,就从树杈上拿下糯米饭来,吃了几口,觉得肚子不舒服,便把饭倒在山坞里一小水坑边的树洞中。因为怕父母知道他身体欠佳,心里难过,所以倒在树洞里,下次来还可以吃的嘛。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他又去“伐薪砍柴南山中”。等砍够一担柴后,肚子已经饿了,他忽然想起上次那饭怎么样了?跑去一看,好不惊奇。饭没有了,只见一洞都是水,树洞边水坑沿长着的一株蓼草弯腰浸在树洞的水中,只觉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此水能发香。他用手指蘸一下水,放在舌头上一舔,啊,好甜!既清香又浓醇,率性掬起来喝几口。立时觉得全身轻松,浑身是劲。他是个孝顺的孩子,有好吃的东西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所以马上把毛竹筒里的凉开水倒掉,将树洞里清香浓醇的甜水掬进毛竹筒里,带回去给父母尝尝新。
晚上,一家三口就嘻嘻哈哈地畅饮起来,喝了个痛快。但是,痛快是痛快了,人却一个个都倒下了,连上床睡觉都来不及,东倒西歪地横卧在地上。
第二天醒来,陈宝说:“树洞边水坑沿那株蓼草,可能就是致使糯米饭变成甜水的药物。”
陈宝在树洞甜水的启发下,不断琢磨,反复推敲,终于用麦麸和放在石臼里捣碎的蓼草等50多种中草药调和在一起,压成饼状后晾干,名叫曲。把曲粉拌在糯米饭里,放入缸瓮,稍压实,在中间做一小洞叫酒窝,这是出酒油的地方。有的漂亮女人笑起来脸颊上有两个小酒窝,酒窝两字就是从这里借来的。在家中酿出的水比树洞里的水还香甜可口,并且由饭变成甜水的时间更短。但这种香甜醇浓的水叫什么呢?一家人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来。陈宝就舀起甜水再喝,一口甜水刚下肚,突然眼睛一亮,这水虽然甜润好喝,但喝少一点,感到舒畅有劲,喝多了就会进入睡眠状态,这不就是夏朝杜康发明的酒吗?只不过杜康酒是烧酒,喝到嘴巴里是辣的。而现在这个酒是米酒,喝到嘴巴里是甜的。
陈宝经常做糯米酒招宾待客,但一缸瓮酒很快就会饮完。陈宝便在糯米酒饮用一段时间后,再蒸一小饭甑糯米饭,拌好酒曲,试着添加到酒瓮里,看看能不能使酒延续不断,会不会保持原来的味道。没想到这种试验一次就成功了,不但能出酒,而且口感更好,更有力道。这一新发明的制酒工艺,就像用米饭饲养动物一样,或像拿秧苗莳田一样。因此,这种酒又叫做饲酒或莳酒,反正江山腔饲、莳同音,而有的人就直接叫加饭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宝酿酒下酒曲的比率、饲糯米饭的比率、兑凉白开的比率,以及浸泡、冲洗、蒸煮、摊凉、拌曲、落缸、发酵等技术和工序很快传遍全国各地。自那以后,酿酒业兴盛不衰,街头巷尾布满了酒坊酒肆。喝米酒的人越来越多,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从粗野农夫到文人墨客,都豪怀畅饮。唐代大诗人杜甫咏李白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糯米酒传到北宋时期,有的人嫌一下子喝不过瘾,就用烧酒饲糯米酒,饲出来的糯米酒,仍然甜润、糊嘴、好归口,但后劲很足。这种做法传到了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32里张秋镇境内的景阳冈脚小酒家,成了“三碗不过岗”的好酒。武松酒量好,死活不相信,一连喝了18碗,成了个醉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使他成了个打虎英雄,这是江郎山下陈宝发明饲酒的功劳。
到了明朝,江郎山下出了个毛恺,曾任过礼、吏、刑三部尚书。一次他把家乡的酒油,带去京都请皇帝品尝,并请赐名。起初皇帝见这浓浓的白色汁液,没有胃口喝,但闻闻又觉得非常香醇,于是勉强皱起眉头啜了一小口,这一口不啜尚可,一啜之后便大喝起来,他当了这多年的皇帝,还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润香醇的米酒,喝过之后渐感舒畅,顿觉有劲。当即提起阅批奏章的朱笔,写下“江郎山原汁糯米酒”八个大字,还将此酒钦定为贡酒。毛恺立马跪下三呼万岁,谢主龙恩。当天退朝后,毛恺连夜派人快马加鞭,将“江郎山原汁糯米酒”八个字送去江郎山下的老家,做成家乡名酒的品牌,贡酒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