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义乌鸡毛换糖换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那享誉千年的红糖、火腿、南枣等特产的发祥地就是坐落在义乌市南郊五公里的佛堂古镇。所以,走进佛堂历史就有“盛夏啃咬甘蔗”的感觉。那一条条老街一座座古寺端出的文化大餐,让你应接不暇称奇生羡。
“佛堂”得名,缘于中国大乘佛教创始人傅大士和印度高僧达摩祖师。话说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天竺高僧达摩云游东方传教,恰遇义乌江洪水泛滥,只见傅大士一人在身单力薄地解救四处逃窜的百姓,遂投磬相助,磬入水面化为渡船普渡众生,百姓为纪念达摩救世之恩,便于投磬处建“渡磬寺”(即今“古佛堂”)供奉佛祖,寺中楹联“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八方”和“佛堂市兴永千秋”等,都是佛堂来由的明证。这些正史也可查阅的记载,说明佛堂“镇”史已有1480年的历史。而大难当头巧遇恩师的傅大士,从此在镇东郊建双林寺,道冠僧服儒履潜心修炼创立维摩禅佛教。双林寺几度沧桑千载沉浮,在隋朝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宋朝则被钦定五山十刹第八,香火久盛不衰。
佛佑古镇,随双林寺的兴盛,佛堂集市也一天天兴旺发达。据清嘉庆版《义乌县志》记载:“万善桥(义乌)县南三十里佛堂镇,乾隆庚辰(1760)王以琳、吴周士等倡建浮梁。”知县杨春畅在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记述:“距县之南三十里有佛堂市镇,其地四方辐辏,服贾牵车,交通邻邑。”由此可知,佛堂称“镇”,至少已有240年的历史。而据义乌道情《狗肉记》唱道,明嘉靖年间(1522至1566)的佛堂叫稠南镇,解放前佛堂就有稠南小学,它是义乌最早的私立小学之一。又据评话小说《武松》一书中叙述,快活林恶霸蒋门神,系浙江金华佛堂镇人氏;还有民国初年出版的《金台传》一书介绍,金台这位拳王也系浙江佛堂镇人氏。金台是抗金名将岳飞恩师周侗的师父,祖居金庄(今佛堂镇金宅弄)。两书讲述的均是北宋后期故事,说明“佛堂镇”出现的历史已有900年左右。佛堂被誉为浙江四大古镇之一,其地位可视为“浙江周庄”。
走进千年古镇佛堂,其保存完整的老街布局首先让人耳目一新。有民谚传唱:镇里直街南北向,上中下街分三段,东街西街各一旁;新码头、盐埠头、浮桥头、市基口,四条横街朝江走;新市基、老市基,各有香樟当帐伞,一南一北站两端。老街就是直街,它与由北向南贯穿全镇的义乌江水流程形成逆向称呼,江上游称下街,江下游叫上街,内含“招财进宝,肥水不外流”寓意。直街、横街、副街或市基边屋店面,基本是明清及民初两层楼木结构,那吱吱呀呀开合优雅的木排门,那鳞次栉比的屋檐、马腿、雀替,那雕梁画栋的深深庭院,那翘楚天空的房脊与马头墙,摇摇晃晃地带我们走入了如博物馆馆藏的历史深处,那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东方文明,让人陡然感觉自个身穿长褂,后脑勺也长出了辫子,与古人揖手共居。弯入窄长清幽的巷弄,推开大文头46号的民居木门,只见两位精神矍烁的民国老人,坐在古朴光亮的竹椅上话市井家常,苔痕上阶绿的石板天井,一绺绺青草绿叶长满石角缝隙,廊檐有燕子衔泥来回穿行,那民国老人脸上的长寿纹,与清朝镂刻花窗上的浮雕古趣相掩。
古佛堂的真正繁华热闹是在晚上。据义乌地理志记载,原浮桥上下游500多米的长堤岸,一入夜就桅杆林立炊烟缭绕,每天停泊江面的船只有500多艘(还不含各路竹筏),数以千计的船员上码头下馆子找住店。地处水路交通要道的佛堂航运业极为发达,解放前没火车和汽车时,一切来往金华、兰溪、严州、衢州、杭州及更远地方的商品货物,都经佛堂用船航运。佛堂又是周边县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的集散地,外地人在佛堂经商者众多,佛堂镇是个有130多个姓氏的移民镇,祖籍遍及周边20余个县和上海、江苏、福建等地。会稽人建有绍兴会馆,安徽人建有新安会馆等,佛堂每年正月闹元宵就有条龙灯叫“百家姓”。解放前佛堂的茶楼酒肆、钱庄当铺、面料百货的殷实商贾多达400余家,其工商业发展远超一般县城,每年上交税收要占义乌全县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民国20年商务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365页称:“佛堂镇,在浙江义乌县西南三十一里东阳江东岸,县境各市镇,以此最为繁富。”佛堂1908年开办邮局,1910年建立商会,1914年成立电灯公司,只是1932年浙赣铁路通车后,其经济、文化、旅游等中心地位,才逐渐被义乌县治所在的稠城镇取代。
面对佛堂镇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保护。1989年11月,由中国建筑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会”在义乌召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汪子力在会上呼吁:“要好好保护佛堂一条老街。”今年3月19日,佛堂镇党委、政府又邀请北京等地顶尖专家,召开“佛堂古镇保护建设研讨会”,积极寻求保护盘活并重的最佳方案,策划重振佛堂商旅文化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