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野琯花初发,春山客又过。市墟因雨散,舟集待潮多。少府欢开宴,将军忿弃戈。空余怀古意,渺渺望山河。”这是清人戚学标(温岭人,乾隆年间进士)写琯头的一首五律诗。
琯头,古代总称为象浦,宋起称琯头,元代称横春,明代起沿称琯头。位於北白象镇的西隅,东峙横春山(一名芝山),南控瓯江,与七都涂相对;西界象浦,与永嘉县境交接。是温、台两地交通的要冲,是乐清西境的咽喉。
悠久的历史,世事的沧桑,此地发生过不少战事。又是交通的要冲,有渡口的设施,江船的运载,经行过不少官吏文人,留下了不少诗文作品。今天我们站在琯头的江堤上,对着脉脉的瓯江,涌动了无限的怀古心潮。
嘉靖三十四年间,因倭寇为患,乐清县令俞文荣令江船去帆,以免遭倭寇劫掠,倭平后,又恢复风帆。当时码道未正式建筑,高友矶做了尚书,出资建造码道于横春山麓,全用石建成,使航船可以停靠,因此凡是高姓人趁航船上温州,一律免去船钱,此规定到民国初还存在。自永乐轮船开通后,码道另建,航船才停歇。
谈起当年坐航船,乘风破浪,心情多么紧张又舒畅。前人在乘船时,每每即景吟诗,如清人洪福(乐****,官千总)的《下瓯江》诗:“罗浮山下放归航,渺渺孤城背夕阳,十里黄云五里雾,西风又送客还乡。”又如晚清诗人江堤《晚至琯头》诗:“夕阳能使晚江晴,渡口潮平息水声,犹胜半帆风力健,吹他江岸酒帘醒。”这些都是前人乘航船的感受、讴吟,勾划出琯头江的一副诗情画意。今天吟来,犹感意味无穷。
三、人文怀古:琯头之名,顾名思义,应是公琯的前头,早在唐代,此处己设有象浦琯,招待官员,诗人孟浩然来乐成访张子溶就是在象浦琯相会的。他在《上浦琯逢张八子溶》的诗:“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这首诗它开启了琯头早期文化的星光。所说的内涵就是戚学标 “少府欢开宴”诗句。
自古以来,有不少官员文人墨客,路经琯头,都留下了一些诗文,元吴学礼有《泊横春琯》诗:“枯葑冰消水路遥,短长亭下一停挠,寒烟两岸客炊晚,残月小桥人待潮,山外钟声何处寺,柳边春色隔年条。到城不必争先后,华盖峰头手可招。”又元代陈高也有《泊琯头埠》诗:“朝发芳林岭,暮依琯头泊。”明章纶有《过琯头江》诗“不到东瓯已一年,今朝泛鹢渡中川。波光明洁开明镜,云影徘徊侵碧天。”……明代乐清县令袁业泗亦有《横春渡》诗:“画舫冲寒待晓光,淡烟笼水碧茫茫,黄茅野店鸡号月,红叶山村犬吠霜。到枕钟声依客梦,眠沙鸥鸟笑人忙,为官三载成何事,赢得新诗满锦囊。”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有《琯头渡江至永嘉》诗,徐域夕有《横春渡》诗:江潮水东西流,古渡横春山色幽。尔我往来非住着,漫催急橹送行舟。”此外还有董正扬,胡维宽《横春渡》诗,《琯头夜渡》诗,冯过《晚渡横春浦》诗,温州太守戴启文《琯头止宿》诗等。
从历史的方方面面来看,琯头不仅是军事之地,交通之地,而且是文化蕴蓄之地。有如许文人的题咏,在乐清除了两雁风景区以外,琯头可以称得上是乐清西乡的古文明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