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招商网讯:九龙池景区位于红塔区西北部,包括九龙池、飞井海、黄草坝、高古楼、借银寺、百岁坊、李家大院、万荷公园等景观。
“九龙泉涌,高山流水琴声妙;楼台叠翠,明月清风笛韵幽。”这是前人赞九龙池的一副对联。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的九龙池,又名奇黎溪,是当地著名的佳景胜地之一。
据《重修九龙池碑记》载,寺庙初创于清朝之前,几经扩建,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新作石桥,长虹卧波,几于腾空直上。继修大寺阁,燃然一新,俨若普陀”。可见,200多年前,九龙池庙宇已颇具规模。
九龙池风光,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那潭十分清澈明净的池水。乾隆《新兴州志》描写其水,从“岩石间潺潺流出,聚为一泓,清可鉴发”。不论春夏秋冬,无数游鱼,摇尾相戏。晴日,池旁斑驳的树影清晰如画地印在池中;微风吹来,则涟漪轻荡,树影碎散,鱼群晃动,别有佳趣。
有池子四周,设有栏杆。池上,一桥飞跨正中,桥洞门头上,刻有“九龙池”三字。龙潭的出水量,比本地其他泉池,都要大得多,历来是灌溉玉溪坝子“四十二屯”万亩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故前人有诗吟道:“山满青光水满池,滔滔利泽本无私。未知百里临民侯,可似九龙作雨时。”九龙池的山岩峭壁耸峙,层峦叠嶂。沿着池畔台阶拾级而上,在险峻的林壑之巅,建有楼台亭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观楼、听泉楼、三圣阁、大士阁、文星阁等,均有诗词对联可以观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文星阁位置最高,巍峨矗立,直插云霄。只要登楼远眺,众山皆小,翡翠般的玉溪坝子,可尽收眼底。远处山川,连绵不绝,此起彼伏;星罗棋布的村舍,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纵横交错的林荫大道,车水马龙,往返不息。视近处,龙池周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林涛阵阵。池子东边的平场上,有古戏台一座,至今尚存。历史上,每年春节在此大闹花灯是个传统。四面八方来游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除池、亭、山、水之外,九龙池还有上中下松园,三园相近。园内的云南巨松,拔地而起,苍劲挺拔,高达十数丈,相传为明代寺内老僧所值。座落在龙池下面的飞井海(水库),水面宽阔,碧波如玉。西岸的农村,坡坡桃林,处处绿荫。山道弯弯,阡陌相连。当盛产飞井桃,其味甜美,远近闻名。近年来,当地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复,建立了专门管理林园机构,使古老的九龙池恢复了青春。
红塔山
红塔山旧名白塔山,古代叫文笔山。山顶的红塔原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白塔。它既雄伟浑朴又玲珑精巧,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八方七级实心塔,高约25米,呈楼阁形逐级往上收缩。西方的第五、六、七级各有一龛,每龛内放置一尊佛像,原是元代建造的一座“七级浮屠”。那时的文笔山,峰峦峭丽,林木幽深,遥对着松柏吐翠的灵照山。从这里俯瞰碧野青葱的玉溪盆地,只见桃红柳绿,掩映着竹篱茅舍;佳木新花,笼罩着鸡犬桑麻。“白塔夕照”也是新兴一景。清人刘性宽诗云:“雁塔层层耸云霄,夕阳遥映彩霞飘,凌空十级霜华灿,
拔地千寻雪浪潮”。可惜,到了晚清和民国年间,战祸频繁,盗匪横行,这里只落得荒冢累累,白骨遍地,寒烟枯草,荒芜凄凉。每当深宵夜静,只见磷火点点,乱舞于松林暗影之下,又听豺狼悲啼,奔逐于荒坟占墓之中。林木秀丽的白塔山,变成了玉溪人民望而生畏的“鬼街子”。
如今,红塔山高楼层列,上接碧霄,工厂林立,学苑吐芳,著名的玉溪卷烟厂、玉溪机床厂等大小数十家工厂,雄姿英发,挺立高岗,面对红塔,展露笑颜。隆降的机声,飞旋的齿轮,闪电般明灭的火花,伴随着青年学生的歌声笑语,奏出了新的时代交响曲。那散发出浓烈气息的“云烟”香味,四散飘溢。白塔的整个塔身,在1959年被涂上红色,装修一新。从此“红塔朝晖”代替了“白塔夕照”。红塔山香烟和其他玉溪名烟也就应运而生,畅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