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招商引资网讯:文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位于文山市德厚镇下寨自然村,占地面积607余平方米(不含附属占地面积),旧址建于清光绪12年,原为庙宇建筑(文武庙)。该建筑由大殿、前殿和两厢组成四合院,座南朝北,东西两厢,为土木结构青瓦覆面;大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顶建筑,两山墙有腰檐;面阔13.4米,明间4.8米,两次间各为3.4米,进深为7.5米,土墙厚80厘米,两厢房和前殿为三开间单檐抬梁廊式两层建筑,两厢房面阔13.4米,进深6米,明间4.8米,两次间各为4.3米;两厢房呈走马吊脚楼,从大殿,两次间前廊两侧安有踏板式木质楼梯各一座,将两厢和前殿连通;前殿不设门,门设在大殿后西侧。
据镶嵌在大殿墙上“文山县第六区德厚小学校产业碑记”记载,民国十五年(1926)首创德厚学校,聘请李国栋任教,民国十八年(1929)年继任校长。他是王德三派去的地下党员,也是文山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他利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共产党组织。在王德三书记的领导下,在该校成立第一个党支部,成为文山地区独有的早期革命活动遗址。根据有关党史资料记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共云南省特委立即采取措施,将工作重点转入滇越铁路两侧的滇南农村,开展统战和少数民族工作,建立工作据点,发展党的组织,派党员进入蒙自、文山地区。年秋派出中共党员向镇弼﹙马关人﹚、严英俊、杨立人、颜亨璧、严英武、一位姓周的同志到洒戛竜工作。年底,省临委书记王德三在文山县城召开会议,亲自布置了工作。在王德三的指导下,洒戛竜村正式成立了党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山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严英武任书记,当时的支部成员有杨立人、向镇弼、严亨璧、李国栋等。2008年10月14日公布为文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该建筑整体为四合院砖木结构、清瓦覆面。2009年6月投入140余万元按原样进行修复,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房屋整体保持完好。并通过布展陈列,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保护好旧址,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承子孙后代,要扩大旧址的对外宣传窗口作用,着力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红色旅游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