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鸣/画
羊城晚报讯 记者薛江华报道:广州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仅3.1个,未达到全国的平均值3.3个!14日,广州市政协就“培育发展广州社会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记者在会上获悉,广州社会组织存在数量少、结构不均衡、部分社会组织行政色彩浓等问题。
调研
每万人仅有3.1个社会组织
广州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员会历时两个月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广州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自2012年1月实施八大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后,1-6月全市新登记组织227个,同比增幅36%,至2012年6月底,广州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共4596个。
但调查组发现,广州仍存在社会组织数量较少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一般超过50个。国内城市里,上海7个、青岛6.5个、深圳4.2个、北京3.5个,广州只有3.1个,不到全国的平均值3.3个。
2/3社团充当“二政府”角色
调研组还发现,广州市民政局登记管理的657个社团中,11个行业协会是由原广州市工业局改制而成,有行政编制和业务经费;近400个社团是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组建或其现职、退休人员担任领导职务,会员也多为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海珠区71个社团中有30个社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现职国家公务员。不少社会组织与政府在人、财、物、办公场所等方面没有分开,以政府部门下属机构的面目出现;一些社会组织处于半官半民的模糊状态。
广州市民政局在会上表示,广州全市三分之二的社会团体过去由党政机关主导成立,行政色彩浓厚,充当着部分行政机关“二政府”角色,有的甚至把成立社会团体作为安排离退休人员俱乐部。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调研组还注意到,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远远没有形成。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政府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的规范程序和监督机制及评估机制,政府转移职能的范围教窄,除了少量行业协会、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外,大多数社会组织没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
由于触及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实现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目标困难重重。一些部门上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还存在“避重就轻”、“边减边加”的现象,一些部门仍将社会组织变成延伸部门利益的工具,一些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具有“定额”、“定向”的特点。
建议
研究编制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规划
调研组建议,把发展社会组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同时研究编制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规划。建议广州提出如下发展目标:2013年,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实现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8个的目标。
调研组还建议广州支持来穗务工人员按照来源地域建立务工人员互助协会。
重视网络虚拟社会组织的管理
会上,来自各个界别的委员代表还就当前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发言。九三学社委员刘素燕建议,网络的虚拟社会组织能量不可小视。在网络的虚拟社区里,大家平日不见面只发表言论,一旦有事能一呼百应,如何管理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民进委员李明汉认为,政府在购买服务的时候应该也有标准,哪些可以买、哪些不能买都要有规矩,而且也要有正确评价社会组织服务质量的衡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