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物】
荫士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安全研究所 研究员
王 茵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伍剑桥 湖南省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李俊华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
胡余明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
施小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成员
马冠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成员
吕正平 湖南省衡阳市委副秘书长
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徐海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
倪 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副院长
伍秋英
贺丰林
学生家长
【正文】
解说:
1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了对黄金大米的调查结果。2008年6月,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的25名小学生的确在实验中食用了黄金大米,至此黄金大米实验的迷雾终于被揭开。
这些塑料盒里金黄色的米饭就是当时孩子们食用的黄金大米饭。
事情缘起于今年8月1号《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称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湖南一所小学选取了72名6到8岁的健康儿童,让其中的25名儿童每个人进食了60克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米饭,9月1日,湖南衡阳市政府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经过调查没有发现当地学校参与黄金大米实验,而论文的三位中国作者也称对实验完全不知情。
胡余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我的压力非常大,媒体把焦点全部对准我,其实也难怪嘛,因为那个论文上边作者,我是第二个,对不对,但是我确确实实是不知情。
记者:您是项目负责人,您知道吗?
荫士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安全研究所 研究员):这个项目我不清楚。
记者:那有没有转基因大米?
荫士安:没有。
记者:那你当时跟荫士安、汤光文在衡阳做实验期间,有没有讨论过黄金大米的问题?
荫士安:没有。
解说:
事件发生后,三位中方作者的所在单位分别成立了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9月19日,论文的第三作者荫士安向调查组提交了他在实验现场拍摄的照片,正是这些照片使得调查有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这些照片都是你在现场拍的吧?
荫士安:应该是。
记者:这个应该是(2008年)6月2号做黄金大米实验的时候?
荫士安:对。
李俊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这个照片的一些真伪(我们)也请一些专家进行了照片的一些鉴定,是不是经过有加工或者修改。同时,也对照片场景当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包括一些照片上的人员、照片上的人都去现场进行了一些比对,最终证实这个照片是真实的。
记者:当时这份证据提供出来的时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过硬的(证据)?
马冠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成员):对,应该是说明确,在现场使用了黄金大米。
解说:
三位作者都曾经面对我们的镜头坚称自己对黄金大米实验不知情,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却证实,确实在江口小学实施了黄金大米实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黄金大米实验到底是怎么做的?论文的三位作者是否真的如他们当初所言对此事一无所知?60克的黄金大米饭真的会对参加实验的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跟踪调查。
这些照片拍摄于2008年6月2日,这一天正是参加实验的孩子们集中用餐的第一天,也是论文中所说的进食黄金大米饭的那一天,按照论文的描述,实验用的黄金大米在烹饪煮熟后必须冷藏在零下70度的环境。那么,这些黄金大米饭在现场是怎么解冻加热的呢?
记者:这张是在解冻是吗?
荫士安:这张在解冻,这个需要避光,所以用黑色塑料布盖着,它不需要怎么加热,直接放一会儿就行了,就这点东西一会儿就化了,大概是我过去照相,(汤光文)让我看打开它。
解说:
汤光文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该项目的负责人。荫士安说,6月1日他们将黄金大米饭存放在学校厨房的冰箱里,2日上午,汤光文将之拿出放在储藏间的桌子上进行解冻,随后,又将这些装着黄金大米饭的小盒子放进蒸箱,利用已经蒸好的米饭的余温进行加热。
荫士安:这个是60克米饭。
记者:这就是金大米是吧?
荫士安:60克米饭。
记者:这个拿米的人是谁?
荫士安:是不是有可能是汤(光文)博士。
解说:
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的食堂,就是2008年6月黄金大米实验的场所,据了解,当时在厨房里给学生们做饭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负责炒菜的贺丰林,还有一个就是负责洗菜蒸饭的伍秋英。在我们的9月份的现场调查中,他们都声称自己没有看见黄颜色的大米饭,也不记得有人曾经在厨房里加热过食物。11月27日,我们再次找到了他们。
记者:这些照片你见过吗?
贺丰林:见过,就是上次省纪委给我看了,这个照片。
记者:你当时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贺丰林:我自己傻眼了,我自己都懵了。
记者:怎么会呢?
贺丰林:因为我看这个东西,我根本就没看见,就是包括他们在外面我都没看见。
记者:后来有没有努力回忆一下?
贺丰林:虽然我努力回忆了,但是确确实实没有看见这个东西。
记者:这个小盒子你见过吗?
伍秋英:没见过。
记者:您再看一下这个照片,就这个小盒?
伍秋英:没见过。
记者:你是没见过?
伍秋英:没见过。
记者:没见过。
伍秋英:不知道这里面是啥。
记者:那6月2号那天,你有印象中蒸完饭之后,你离开这个现场,然后汤光文,有一个女的,她拿着这个东西拿过来加热吗?
伍秋英:不知道不知道,没有印象。
记者:这间房间是厨房旁边的储藏室,平常很少有人进来。6月2号上午十点钟左右的时候,汤光文把金大米带到了这个房间的桌子上进行解冻,大家通过照片可以看到,正在解冻的金大米(饭)上面还盖了一层塑料布,11点半左右的时候,汤光文把已经解冻好的金大米(饭)从这个房间带到了隔壁的厨房,这个时候呢厨房里只有荫士安和汤光文两个人,汤光文把金大米(饭)放到了这个蒸柜里进行加热,加热好的金大米(饭)和正常的米饭搅拌在一起,在开饭的时候端给了孩子,而荫士安在这个过程中把整个过程全部用照相机拍摄了下来。
解说:
这张拍摄于2008年6月2日12点30分的照片,显示60克的黄金大米饭在加热后,与正常米饭搅拌在了一起准备端上餐桌。
记者:那这张呢?
荫士安:这个不就是拌在米饭当中去了。
记者:这个拌米饭的过程,是你拌的呢?还是汤光文拌的呢?
荫士安:至少不是我拌的,因为我后来去,已经拌好了,照两张照片,我里头安排,外面协调乱七八糟的事,要去组织,我不会直接去拌的。
记者:你当时照相的时候,厨房里除了你和汤光文,还有其他人吗?
荫士安:我要知道(现在这样),我绝对要把他们都拍下来,我现在记不清楚。因为我真记不清楚(当时)谁在那儿。
解说:
那么,这些掺进了黄金大米饭的米饭又是怎么分发给学生的呢?现场那么多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发现异常吗?
记者:你看这个照片里头有的照片里头,你看这是(黄)金大米(饭) 是吧?
伍剑桥(湖南省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没有,我没有印象,但是这一点我也不否定。我现在奇怪的就是说,我们给学生吃饭,在我印象里全部都是托盘,为什么就是这一餐用的是碗,我们所有学生吃饭从来都是用托盘的。
解说:
伍剑桥是衡南县疾控中心的副主任。当时,他作为现场组织方的代表一直在现场。
记者:第一餐吃饭之前,比如实验组跟你们交代了吗?
伍剑桥:没有交代,什么都没有交代。
记者:当时第一天吃饭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伍剑桥:没有交代,没有交代过。
记者:就是6月2日那天,你有没有意识到学生吃的饭有一些异常?
胡余明:没有异常我觉得。
解说:
胡余明是论文的第二作者,整个实验期间他都在现场,事发之后,他一直坚称自己对于黄金大米实验一无所知。
记者:按说那个黄金大米(饭)和普通的大米拌在一起,还是看起来很明显的。
胡余明:确实,我是(今年)8月31日以后,我才知道那个大米是那个颜色,怪怪的。
记者:明明是黄金大米已经做熟了,拌在米饭里还给孩子吃了,怎么做到的让他们现场的人还不知道?
荫士安:是堂堂正正端上去的,不会在碗上盖上东西。
记者:我就想知道,你们虽然是堂堂正正端上去的,但是用什么方式让别人都没有引起丝毫怀疑?
荫士安:您吃过这个东西,您要说您没看到,我用什么来证实呢?我想这句话应该是用那张照片,那张用金大米(饭)拌米饭的照片。您吃到这个米饭,您说您没看到。
记者:他们都说没有印象。
荫士安:我就说呢,您刚把这米饭吃了,我问你看没看到,您说没看到,您让我说什么?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说湖南当地的工作人员一定知道?
荫士安:那我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就话说到这儿。
解说:
无论现场工作人员是否真的没有注意到孩子餐盘中的异常,但是实验者终归是顺利地实施了黄金大米实验。这些照片显示参加实验的25个孩子进食黄金大米饭的时间是在6月2日的中午一点左右。我们辗转找到了参加实验学生的名单,80名学生被分为四个组,这份记录用英文清楚地注明了各个组学生所服用的维A油胶囊、安慰剂和菠菜,惟独黄金大米用了不明就里的b-c代号,一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为何要做得这么隐秘呢?这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2008年在江口镇的实验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就是NIH资助的科研项目,目的是为了研究黄金大米在儿童体内的营养转化。2002年12月,汤光文等7名科学家申请到这一项目,荫士安作为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的研究人员也是申请人之一。2003年,荫士安找到和自己熟识的王茵,将黄金大米项目介绍到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同年9月,荫士安以个人身份和浙江医科院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11月,浙江省医科院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了美国NIH项目的伦理审查。
记者:这份协议,当时你们之所以愿意跟荫士安签这份协议把这个NIH项目承接下来,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倪崖(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副院长):一个的话就是,在2003年,NIH项目本身来讲的话,在国际上还是比较认可的一个权威的项目;第二个的话,经费也比较(多),有17万美金,所以我们的话呢,能在研究领域在医学界吧能够得到这么一个项目应该来讲是一种荣耀,所以我们当时是同意开展这个国际合作项目。
解说:
2004年8月,美国塔夫茨大学和浙江医科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明确黄金大米项目的中方负责人是荫士安和王茵,同年10月,黄金大米中方实验组在浙江仙居进行了首次预实验,由于这时没有符合实验条件的黄金大米,预实验只选取了菠菜和胡萝卜素油胶囊进行了营养转化研究。2008年初,汤光文在美国获得了黄金大米实验样品,荫士安王茵等人准备在仙居重新启动黄金大米实验,但却因为仙居学校的人事更迭被拒绝了。
记者:那个校长为什么不同意做这个实验?
王茵(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因为校长换掉了。
记者:换了新校长了?
王茵:对。
记者:有没有提到说要做这个实验里头含黄金大米?
王茵:还没有说,我就跟他讲要做这个项目研究,那个校长就不同意,不同意以后,就是荫士安他们提出来就是放到湖南去做。
解说:
既然没能够在浙江仙居落实地点,那么荫士安等人是如何将实验地点确定在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的呢?
记者:2008年的时候,最早荫士安是什么时候找到你说要在江口镇做这个实验的?
胡余明:应该是在2008年初,还是2007年底这段时间,我们当然愿意承担,所以当时我就找到衡阳。
解说:
2006年,荫士安成功申请了一个国家项目,这个项目除了不包含黄金大米以外,其它和NIH黄金大米项目几乎完全一致。在取得了胡余明的同意之后,荫士安就以国内项目的名义和湖南省疾控中心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
记者:那他当时,给你讲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有没有提到金大米?
胡余明:没有。
解说:
在落实了江口镇作为实验地点之后,荫士安又让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签署了协议,协议文本上用手写标注了仅用于拨款用,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协议的课题名称为国内项目,但是课题来源却又添加了NIH课题。
记者:当时与浙江医学科学院那个协议里也写的NIH项目,你当时没有注意?
伍剑桥:没注意,只写的NIH,NIH什么东西我都没注意。
记者:就是2008年6月份江口镇的实验,实验组包括荫士安、王茵,他们一共给你们多少钱?
伍剑桥:就是一次汇了12万5千元吧。
记者:这个钱是从谁哪儿给你汇过来的?
伍剑桥:浙江医学科学院汇过来的。
记者:荫士安没有给你们汇过?
伍剑桥:荫士安没有给我们汇过钱,就是这个协议里面,我们地方领导看这个协议的时候,就是这个协议,我们就感觉是给我们一个圈套,当时我们跟北京(签的合作协议),跟国家疾控中心谈的(合作),然后在做这个项目之前,荫士安跟我说他说这笔钱要由浙江打过来,你们跟浙江签个协议便于拨款。当时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美国课题还有一个美国NIH,这几个字母我们没有注意到。
解说:
实验地点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汤光文、荫士安等人还面临着一个大麻烦,因为浙江医科院和塔夫茨大学的合作备忘录规定,双方的合作截止期限是2007年2月,但是按照实验进度实验只能在2008年进行,更何况实验地点改到湖南之后,所有相关审批手续都要重新进行。事后的调查显示,完成实验审批手续工作的是王茵。
记者:那么,荫士安、汤光文手上拿到了一份由你们院盖公章的,就是你们原先做的伦理审查仍然有效的文件。那这份文件是怎么到他们手里去的呢?
倪崖:据我们了解,当时的话是根据荫士安的要求,王茵违反了规定是夹到其它的资料里面一起盖出(来)的。
记者:那据你们调查,王茵是有意把这份文件夹在其它文件里头来做的,是这样吗?
倪崖:应该是这样。
记者:也就是说这个内容,实际上你是没有跟你们院里的领导汇报的?
王茵:对。
记者:那当时为什么没有汇报呢?
王茵:因为这个事情,也是一个正常的科学实验。
记者:你是担心告诉领导,领导不会同意?还是觉得其它方面的问题?
王茵:也可能当时领导不在,我想,像这种情况的话,我觉得也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