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11月28日做客中新网谈“异地高考”,他近两年曾三次向国务院、教育部递交“异地高考”建议书。 中新网记者 张龙云 摄
中新网11月28日电 “分省指标这个体制存在好几十年,各地家长也就习以为常,把这种习惯当做自己的一种权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今日做客中新网解析“北京等地一些家长反对异地高考”现象时如是说。
近来,北京有些家长在网上成立了一些群,反对外地籍考生在京就地高考、录取,担心这些考生强占本地教育资源。张千帆认为,这些忧虑可以理解。“京沪两地相对名校云集,这些学校首先保护当地考生,这就体现在分省指标的划拨上。这个体制存在了好几十年,各地的家长也就习以为常,把这种习惯当做自己的一种权利,所以就害怕放开以后,这个权利或者说特权就会消失。”
张千帆说,“比如说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他们财政主要就来自中央,就是全国纳税人,至少这些大学应该更加对全国各地考生更加开放。但将来开放时确实会面临本地考生和全国考生之间的竞争。”
针对北京家长网上“异闹”(即异地高考闹),张千帆则认为,这只是贴了一个标签而已。“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源于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很正常的。”
张千帆称,“同时,就是我们这种公民之间的对话还是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相互之间缺乏一个基本了解。外地的家长可能没有充分了解本地家长的需求、顾虑,本地家长肯定更没有理解外地家长的紧张和焦虑,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选择困惑。”
张千帆指出,解决这种问题,双方需要换位思考,尤其京沪家庭长期享受不成比例的高等教育的好处,要替和自己其实是同吃同住同工作的,也是同样纳税的这么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需要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