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沿袭至今。六十年代,为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于1965年、1974年两次行政区划,划出国土面积1418平方公里,人口7.29万人,以及64%的财政收入、97%的矿产资源。现在,全县辖4乡3镇,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536米,山区面积占97%。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4%,是楚雄州人口最少、少数民族比例最大的县。永仁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8.9%。
永仁的县情特点可概括为“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永仁的发展优势主要有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
永仁是一个出滇入川的要塞。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东、西面隔江与四川凉山州会理县、丽江华坪县相邻,州内与元谋县、大姚县接壤。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成昆铁路穿境而过,尤其是南永二级公路、永武、永攀高速公路在这里连接,使永仁变成“黄金大三角”和“三纵四横”公路网络的交汇点,成为滇西、滇中北进四川的主要通道,永武、永攀高速公路通车后,永仁距昆明231公里、距楚雄186公里、距攀枝花87公里,永仁到昆明、楚雄都只需两个多小时,到攀技花市仅需30分钟,永仁由末端变为前沿,区位优势明显。
永仁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林业资源、土地阳光资源。永仁县目前已探明的有铜5万金属吨、镍2920金属吨、钯铂1.416金属吨等20多种矿产资源。境内金沙江、万马河、江底河、羊蹄江、永兴河、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8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2.91万千瓦。正在建设的有1.92万千瓦的迤资电站,年内准备开工建设1万千瓦的昔丙电站。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105座,小坝塘425个,总库容10728立方米。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森林覆盖率达70.1%,活立木蓄积量850万立方米,有全国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白马林场素有“彝州绿海”之称,野生滇橄榄15万亩,森林资源在楚雄州居第二位。丰富的森林资源蕴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香樟、椒树、红椿、柳杉、滇楸等近千种珍稀植物和苦良姜、东虫夏草、茯苓、杜仲、半夏、防风等名贵药材500余种。小熊猫、穿山甲、猫头鹰、山野鸡、岩羊等出没于山林之间。光热资源独特,常年平均日照2836小时,平均每天近8小时,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人少地多,人均占有土地量较多。独特的光热资源和较多的土地资源,为绿色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畜牧业等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992年就被云南省列为商品牛羊基地县和板栗基地县,全县有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果17万亩,人均1.7亩;建成膏桐6.2万亩,油橄榄示范基地5000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5000亩。属烤烟适宜种植区,2006年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全州唯一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示范项目区,2007年被省烟草专卖局表彰为全省烟叶工作先进县。蚕桑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现已建成桑园22800亩,计划到2009年发展到30000亩。蔬菜制繁种已初具规模,每年种植面积达11000亩。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
文化旅游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民族风情浓郁,中和直苴“赛装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省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被称为“赛装之源”、中国最大的乡村T台。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更独具魅力,它是攀枝花火炉和元谋热坝之间耸起的清凉世界,独特的自然风景,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大量集中完整的诸葛文化资源,闻名滇川,是楚雄州名山,滇川通道上亮丽的景观。苴却砚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名砚。彝族刺绣风格独特。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演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美丽动人的传说和“赛装节”、“泼水节”、“火把节”、“观音会”、“太子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如绽放在红土高原上的奇葩,妙趣横生,余音绕梁。
2008年,全县GDP实现9.0301亿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完成7476万元,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5201万元,增长43%;工业总产值4.71亿元,增长32.3%,工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增长49.6%,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25亿元,增长82.9%;农民人均纯收入2575元,增长10.8%;一、二、三产比重为36.6:25:38.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90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549万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9‰;单位GDP能耗下降3.8%。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效益和规模取得新的突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县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根据我县的发展优势及县情特点,县委、政府提出了实施三个打造、建设三个基地,推进“三化”进程,开展“三创”工作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求,即把永仁打造成为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型重化工业,以蚕桑、葡萄、油橄榄、林果为主的绿色产业,以方山、苴却砚、赛装节为主的文化旅游业),把永仁建成攀枝花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攀枝花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攀枝花旅游休闲基地。融入攀西经济圈,主动承接攀枝花、楚雄、昆明辐射,主动承接其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面向攀枝花定思路、谋发展,围绕攀枝花建产业、调结构,发展门户经济,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力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和谐城市工作,以永定河改造和新城区开发为重点,打造最适宜人居住的县城,吸引攀枝花居民到我县居住。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力求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开发五个方面有突破。工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依托攀枝花发展工业初见成效,已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矿产、冶金建材等工业企业。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2025亩总体规划,一期1533亩已完成土地收储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已通过州级评审,共有七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共创锌业12000吨氧化锌生产项目等3家企业建成投产,钒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永丰木业、云南一石天经贸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已入驻园区建厂。城镇化全面推进,城镇化率达22.3%。投资1.18亿元的永定河改造、投资2000多万元的垃圾处理厂、投资6.8亿元的成盛集团城镇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的永仁大酒店、投资3000多万元的阳光花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新城区已初见雏形。农业产业化有新突破。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2组800绪白厂丝生产线、通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脱水蔬菜生产线建成投入生产,果脯厂、格瑞甫园艺有限公司1万吨葡萄醋厂已开工建设,猛虎油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其它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水利化程度达67%,县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乡村公路硬化率达60%,全县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党组织工作在改革创新中突破,在打牢基础强化保障中得到加强。农村党组织有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村党小组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机关联村制度效果明显,村民小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委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几班子团结协调有战斗力。改革开放有新的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