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网,招商投资网,招商网,招商投资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总站,
弥勒县招商引资网
弥勒县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素称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县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弥勒县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北依昆明市石林县、南接本州开远市、东邻文山邱北县、西连玉溪市华宁县,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全县辖10镇3乡,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公路拥有量1749公里,公路密度为43.7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公路通畅率和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村至自然村间的通达率为94.8%。公路线距昆明143公里、距蒙自140公里,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跨境78公里,是两广来我州进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对开发本地资源,加强内引外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开辟经营门路,广聚各方财源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弥勒县两汉时东北部属牂牁郡同并县、西南部属益州郡律高县。南诏及宁大理时为弥勒部,至元十二年(1275)改为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为弥勒县,隶广西直隶州。民国时期仍称弥勒县,1953年设立弥勒彝族自治区,属宜良专区。1954年划归蒙自专区,1955年,改为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改为弥勒县,隶红河州。

    弥勒县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县域地处低纬高原亚 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盛产粮食、烤烟、甘蔗、油菜籽、生猪等,其名优产品有红糖、白糖、冰糖、风吹豆豉、优质蜂蜜、优质烤烟等,有“粮仓”、“蔗糖之乡”和“烤烟之乡”的美誉,近年发展壮大的又一产业酿酒葡萄为走红市场的“云南红”、“神泉”干红葡萄酒提供了优质原料。

协民众之合力:弥勒县现有总人口4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5万人,占总人口的88.08%。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1.42%,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弥勒历史悠久,从有记载至今已有212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即公元前116年就有记载,元代27年即公元1290年正式设州,用弥勒命名,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改州为县,沿迄至今。1953年成立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撤消自治县。多年来,各民族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全县保持着党群、干群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具烟糖之基础:弥勒县的坝区和河谷地区占全县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的15%,大大高于全省6%的平均水平。弥勒地处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东山金顶山,为2315米,最低在江边河谷,为862米;年均雨量990.4毫米,年均气温17.20C,最高气温36.10C,最低气温-4.60C,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是我省烟、糖的主要产区。盛产优质烤烟,虹溪烤烟为云烟中的上品。2003年种植烤烟12万亩、甘蔗7万亩,占全县54万亩耕地的近35%。

藏煤电之资源:弥勒县资源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储藏丰富,全县仅煤炭储藏量就达10亿多吨。全县大中小型水库百余座,水能蕴藏量54.5万千瓦,可开发能量42.15万千瓦,南盘江上仅雷打滩、糯租两处就有18万千瓦可开发。南盘江环绕县境西、南和东部,主要河流禹门河、白马河、花口河汇为甸溪河纵贯全境入南盘江,水资源总量13.16亿立方米,库塘蓄水1亿立方米左右,正在建设投资2.3亿元、年调节水量上亿立方米的雨补水库,水能蕴藏量大,发展水电事业条件优越。

蕴旅游之潜富:弥勒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弥勒县旅游业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集自然、人文、民俗观光为一体的“六个一”格局,即游一个洞——弥勒白龙洞;拜一尊佛——锦屏山风景区19.99米高的弥勒大佛;喝一口酒——云南红葡萄酒;抽一支烟——红河牌香烟;跳一曲舞——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洗一个澡——梅花温泉澡。

各类矿产资源遍布全境,已探明的原煤储量9亿余吨,磷铁矿和褐铁矿量近6亿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以地下奇观白龙洞为代表,其景点密集、景观奇异、规模宏大而著称省内外,温泉地热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以弥勒寺、慈云洞、禹门寺为代表的古迹禅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弥勒县积文化之深韵:弥勒是一块“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的南滇福地,在这一片风水宝地上孕育和生活过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世界级大数学家熊庆来,著名抗日将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等闻名遐迩的一代英杰。古滇名士、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最终也长眠于这块热土;诞生了蜚声中外的优秀民族舞蹈《阿细跳月》,古老神秘的阿细祭火、阿细先基,幽情古朴的阿哲大跳、阿哲鼓舞,还有锦屏山、白龙洞、猴子箐、杨公祠、大树龙潭、庆来公园、诞湖泉生态园等人文、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以弥勒寺、慈云洞、禹门寺为代表的古迹禅寺,积淀着深厚灿烂的弥勒文化。

拥生物之多样:近年来,弥勒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样化的生物开发与创新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种植葡萄面积达到4.2万亩,葡萄酒产值近1亿元;种植灯盏花3000多亩并显初步效益;种植生物药材薯蓣2500亩,产值达350多万元;种植亚麻8600亩,原茎产量达258.6万公斤,亚麻种子达36326公斤,亩产值达到416元,实现农民增收120多万元。(弥勒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正因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誉满州内外的“糖仓”、“烟仓”之美称,特别是葡萄产业崛起后又被称之为“东方波尔多”和“葡萄酒城”,使该县的特色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弥勒县 - 地理位置
弥勒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端;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南接开远,东邻文山,西接玉溪。县城弥阳镇距省会昆明143公里。

弥勒县 - 地貌情况

弥勒县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林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海拔2315米,最低海拔870米。

县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境内有三个大坝子,即弥勒坝(土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竹朋坝(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虹溪坝(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另有10平方公里以下小坝14个,面积389平方公里。全县2002年年末总耕地面积53.1万亩。其中:水田16.62万亩,占31.2%,旱地36.59万亩,占68.8%,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4亩。

弥勒县 - 气候情况
弥勒县地处亚 热带,接近北回归线。主要农业区光热条件好,多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时数2176.4小时。
由于境内地形多样,在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6-19.7℃的坝区,河谷地带,属南亚 热带或中亚 热带气候;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年平均气温15-16℃的山区属北亚 热带气候,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5-14℃的东山等少数地区,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

弥勒县 - 行政区划

弥勒县公路行政区划

弥勒县辖9个镇、2个乡:弥阳镇、新哨镇、虹溪镇、竹园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东风农场。

历史沿革
2000年,弥勒县辖6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9564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弥阳镇78426新哨镇54275虹溪镇42564竹园镇55998朋普镇48142巡检司镇30065弥东乡41729卫泸乡10250西一乡25560西二乡37379西三乡22712五山乡17246东山乡18012江边乡13284
2003年3月28日,云政复[2003]24号:撤销弥勒县弥阳镇、弥东镇,设立弥阳镇。
2005年,弥勒县撤销弥阳镇和卫泸乡,设新的弥阳镇;撤销竹园镇和朋普镇,设立新的竹园镇。

弥勒县 - 经济发展

红河卷烟厂弥勒县现有总人口4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5万人, 占总人口的88.08%。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 全县总人口的41.42%,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弥勒历史悠久,从有记载 至今已有212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即公元前116年就有记载,元代27年即公元129 0年正式设州,用弥勒命名,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改州为县,沿迄至今。1953年 成立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撤消自治县。多年来, 各民族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全县保 持着党群、干群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具烟糖之基础:弥勒县的坝区和河谷地区占全县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的 15%,大大高于全省6%的平均水平。弥勒地处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东山 金顶山,为2315米,最低在江边河谷,为862米;年均雨量990.4毫米,年均气温 17.20C,最高气温36.10C,最低气温-4.60C,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是我省烟、糖的主要产区。盛产优质烤烟, 虹溪烤烟为云烟中的上品。2003年种植烤烟12万亩、甘蔗7万亩,占全县54万亩耕地的近 35%。

弥勒县 - 历史文化
弥勒县名,许多人望文生义,认为是因县城北锦屏山的弥勒寺而得名。其实,它是由古代少数民族部落酋长之名演变为地名的。清康熙《弥勒州志》载:“弥勒,唐虞,南交昧谷之交。夏、商梁州州域。周合于雍。战国属楚滇国地。秦通置吏。汉益州域牂牁郡地。蜀汉属兴古郡。晋属宁州,隋属牂牁。唐黔州都督府。宋弥勒部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弥勒部。”
《元史。地理志》载:“弥勒州在路(广西路)南,昔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甸而居之,故名其部曰

弥勒县弥勒。”

南诏、大理国时期,今滇东地区出现了37个乌蛮部落,其中一部的酋长名称弥勒,后来人们即称该部为“弥勒部”。元宪宗七年(1257),元朝于弥勒部生息地区设置千户所时,因袭了弥勒部的名称,谓之弥勒千户,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千户所为州。元朝灭亡,明军平定云南后,沿设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为弥勒县,相沿至今。

弥勒是一块“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的南滇福地,在这一片风水宝地上孕育和生活过明末兵部 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世界级大数学家熊庆来,著名抗日将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等闻名遐迩的一代英 杰。古滇名士、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最终也长眠于这块热土;诞生了蜚声中外的优秀民族舞蹈《阿细跳月》 ,古 老神秘的阿细祭火、阿细先基,幽情古朴的阿哲大跳、阿哲鼓舞,还有锦屏山 、白龙洞、猴子箐、杨公祠、大树龙潭、庆来公园、诞湖泉生态园等人文、自 然景观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以弥勒寺、慈云洞、禹门寺为代表的古迹禅寺, 积淀着深厚灿烂的弥勒文化。 拥生物之多样:近年来,弥勒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样化的生 物开发与创新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种植葡萄面积达到4.2万亩,葡萄酒产值近1亿 元;种植灯盏花3000多亩并显初步效益;种植生物药材薯蓣2500亩,产值达35 0多万元;种植亚麻8600亩,原茎产量达258.6万公斤,亚麻种子达36326公斤 ,亩产值达到416元,实现农民增收120多万元。 (弥勒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 正因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誉满州内外的“糖仓”、“烟仓”之美称,特别是葡萄产业崛起后又被称之 为“东方波尔多”和“葡萄酒城”,使该县的特色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弥勒县 - 弥勒美食

风吹豆豉弥勒风吹豆豉

风吹豆豉是云南省弥勒县的传统名食。相传,清朝年间,住在县城的彭正明氏按祖传制作方法,加工风吹豆豉出售,在当地声誉很高。因靠自然发酵风干,故名风吹豆豉
。1958年该县酱菜厂,组织大量生产,畅销省内外,深受用户的欢迎。年产量300吨。

风吹豆豉制作方法独特,也得益于弥勒的优越水质和气候条件。制作时间在冬春两季,气候干燥,此时温度、湿度适合微生物生长,自然风力也大,是生产豆豉的最佳季节。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料,经选洗、浸泡、煮熟后,发酵风干成坯,然后将坯打散,加入糖、盐、八角、辣椒粉等配料,入池腌制,一般两个月后即为成品。风吹豆豉外观桔红油亮,颗粒分明,香辣回甜。若用油脂炒食,更是味美无穷。

弥勒特产

弥勒县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县域地处低纬高原,亚 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盛产粮食、烤烟、甘蔗、油菜籽、生猪等,其名优产品有红糖、白糖、冰糖、风吹豆豉、优质蜂蜜、优质烤烟等,有“粮仓”、“蔗糖之乡”和“烤烟之乡”的美誉,近年发展壮大的又一产业酿酒葡萄为走红市场的“云南红”、“神泉”干红葡萄酒

弥勒卤鸡提供了优质原料。 

弥勒卤鸡

弥勒卤鸡色、香、味、形俱佳,一点也不夸张。它选料精良,非刚打鸣的土公鸡不要;加工方法独到,卤料多达20多种,还有传统的“秘方”轻易不示人,最重要的是卤料的比例,多一钱则多,少一钱则不及。它佐以的蘸水也不同凡响,青韭白葱玉蒜黄姜……小小一碗竟盛着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人叹为观止。当一盘坎切装盘后的卤鸡端到你面前时,一定让你胃口大开。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配料的卷粉、米线的加工用料也是选自本地一种传统优质稻米。弥勒县城的10多家卤鸡店铺,每天加工出的卤鸡800只左右,都一销往外地。 

弥勒县 - 旅游景点

泡温泉摘葡萄泡温泉

到弥勒玩,一定不能错过人工生态湖,因为在生态湖边有着远近闻名的生态湖温泉。温泉很平民化,价格不高,条件也不错,总之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除了泡温泉,还可以去距离生态湖不远的东风农场看看,有许多品种的葡萄可以品尝,沿路还能买到新鲜实惠的野生菌。

吃:生态湖景区周围有许多小吃,例如炸洋芋、木瓜水,还有弥勒知名的卤鸡米线,味道好极了。

住:在弥勒县城有宾馆酒店,私密性非常好。该县的许多私人旅馆,到了周末生意也很火,40—50块钱一间的标间,物超所值。

温馨提示:不用自带毛巾和洗浴用品,这里可以免费提供。

价格:28块钱可泡18种不同的香薰池,山脚下还有许多鸳鸯池以及家庭池,60元/人可泡90分钟,可以容纳4个人,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要求工作人员调温度,水是一泡一换。

交通:如果是自驾车前往,可走昆石公路,从半截河出口出去(也有标志是红河方向),全程单边约130公里,昆石公路段过路费35元;如果是坐车去的话,可到东站,乘坐巴士,票价33元/人,约2个钟头可到弥勒,到弥勒客运站后,有公共车可以直达生态湖公园;如果是打车的话,起价4块钱。

屏幕山弥勒寺

 

    弥勒佛像锦屏山距离弥勒县城10公里。山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弥勒寺"寺名。踏着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步入规模宏伟、气象万千的锦屏山风景区,但见绿荫叠翠,清泉潺潺,鸟语花香。山腰红墙黄瓦处,殿宇恢宏,飞云流霞,青烟袅袅。据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言,弥勒的锦屏山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江苏的录山、宾川的鸡足山同为七大华夏名山,其间的弥勒寺院与文殊寺院、普贤寺院、观音寺院、地藏寺院、如来寺院、迦叶寺院同为九州佛教大丛林。数百年来,锦屏山--弥勒寺香火不断,是滇东南闻名遐尔的佛教胜地。  锦屏山又名翠屏山,山虽不高,但山形独特,钟灵毓秀,锦屏泻玉;气势磅礴,泉流山半。粗看像一道巨大的屏风,呵护着美丽富饶的峨山甸水,细看则像一尊神工造化的弥勒大佛,结跏趺坐,护佑众生,在这与佛同名的弥勒县,俨然一座名副其实的"弥勒佛山"。历为弥勒名胜之首。  锦屏山上的弥勒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史清乾隆《弥勒州志》载:"锦屏山:城北二十里,上有玉皇阁,下有弥勒寺。"《新纂云南通志》云:"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弥勒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竣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座落于县城北郊风景秀丽的锦屏山上,寺院分东殿、西殿、玉皇殿(上殿)、下殿,有祖堂、观音楼、天府、地狱等,因塑有弥勒佛为供奉主佛故名。当时有僧数百,除修行外还耕作,兼营酿造、榨油。时有寺庙田,如布王戈、马龙、土木基等村均属佛寺山庄,每年收租数百石。寺南大照壁上有唐代书法家狂草书写的"飞云流霞"四个大字,笔力苍劲、流利,堪称佳作。壁下从岩缝中喷出一股"佛泉",传说饮此水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历代名人、教徒、香客、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观光者,大都丢铜钱入泉眼后饮水祈福。古人留下了"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的佳句,有"锦屏泻玉"之美称。清乾隆皇帝御赐寺政三宝:金漆托盘、檀香木雕佛像、清洁佛珠,一时声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骚人墨客亦常到此游憩,他们或状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诗章。清咸同年间,遭兵燹之灾,寺庙残破。后历经多次重建,修葺,方保绿水青山之锦屏。民国民间,无奈战乱兵痞袭扰,僧尼散尽,殿宇倾颓。1958年,东、西殿曾一度作廊,后在风雨飘摇中倒塌。寺院庙宇所剩无几。1987年至1990年,首次对弥勒寺(现今的大智院)扫按原规模仿建,使大平盛世的一样香火袅袅不息。1994年以来,佛教界遵依广大佛教信徒的心愿,主导由佛教协会向民间和企业募集资金对弥勒寺的庙宇、佛像进行复建改造。1999年12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大佛在锦屏山的心脏部位建成,它既体现了佛中有佛的意义,又标志着锦屏山风景区经风历雨数百年后展开迷人慈祥的笑颜: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护世间人。  经过复建改造的锦屏山--弥勒寺,拥弥勒县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锦屏山呈大丛林之恢宏,托19.99米大佛之高大,延一千九百九十九道台阶之绵长,显千年梯田、百年古树、潺潺清泉之灵秀,遂成"旅游胜地"之大观。登临锦屏仙山弥勒佛境,弥勒县城及一马平川的万亩平畴尽收眼底,让人既心智顿开,思接广远;又烦恼顿消,心旷神怡。每年春节和正月初九庙会等传统节日,上山进寺的香客、朝拜的信徒、观光的旅行者络绎不绝。到弥勒县,游弥勒寺,拜弥勒佛,领略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之大观,成了许多人的一大快事。 

    巍巍锦屏,悠悠古寺,县名弥勒寺名弥勒佛名弥勒,这一世间惟一的奇妙异境,集于南滇一地,实属稀罕。其间的因果,自古以来在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相传南北朝年间的一天,大智大慧的如来佛祖,梦见中国南方有一座山峰极像端坐着的弥勒佛,便派弥勒佛菩萨四海巡查,寻找这块吉祥灵地传经布道,弥勒菩萨依梦所示,云游南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弥勒菩萨踏遍了千山万水。一日,来到一个“弥勒”的部落领地,十分疲惫的弥勒菩萨便在一座叫锦屏山的对面路旁树下小憩,困盹中见一个很像自己的佛微笑着走来。弥勒菩萨惊醒后,忽有所顿司,便展眼一看,只见对面的锦屏山俨然似自己悠悠而坐。嗬,好一片灵光佛地!弥勒菩萨便在此地驻定下来,四处传经,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数年后,弥勒佛才又去云游四海。他走后,当地的僧众十分怀念他,便募集资金建起寺庙专门供奉弥勒佛,定名弥勒寺。也就有了县名因佛名由来的传说。  然而,穷本溯源,弥勒县之名并非来于佛教,而是起源于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据记载,唐代今县地为南诏国巴甸、布笼甸一带,其首领的名字叫弥勒,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宪宗七年(1257年),弥勒部归附元政权,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弥勒千户于此,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弥勒千户为州,称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弥勒县,相沿至今。但是,也许是自然力与天意的使然,自修弥勒寺于县境之锦屏山,佛教就在这块土地上兴盛起来。按佛法所云,诸事因缘而生,弥勒县之名源于弥勒部,弥勒寺之名本于弥勒佛,寺与县与佛同名之结合,因弥勒而弥勒,正应了一个"缘"字。这就使弥勒县与弥勒佛之间有了种种美妙的传奇故事,就有了"所说弥勒,即非弥勒,也是弥勒"之奥妙。

三代一品坊


     三代一品坊“三代一品”坊位于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正中,民间俗称“绿牌坊”。岁月悠悠,这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造石牌坊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亭亭玉立,向世人展示她那无伦比的英姿。

    “三代一品”坊系清未虹溪人王炽所建,那是皇帝为表彰王氏功勋特别封赐的。后人多知王炽是当时富甲全滇的一代巨商,却不识他一生一世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盖世奇功,一旦熟谙其人其事,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石坊,我相信任何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在王炽作古近百年之时,终于有一天,“三代一品”坊前来了几位重要人物,面对这傲岸的石坊,他们是那样敬仰,那样虔诚,在昂首观瞻一番牌坊的雄姿之后,仔细研读着坊柱上的楹联,品出了个中之精髓。王炽者,既非文官,亦非武将,而被皇上诰封“三代一品”,其精在为仁而富,富而大仁;神在心系国家,义为乡梓。

    王炽的后人们是幸运的。在他作古近百年时,恰逢盛世。当年王炽一生奋斗未能意的事业,今天成了天经地义、民心所向的时代潮流;当年王炽虽有非凡的胆识,卓越的才干,却也只能孤单拼搏,如今为了祖国的振兴,是政府统率国民同奔。王炽若能活在当今,不知将建多少商号,票号?而生活在一代巨贾王炽故乡的现代人们,在这高大的石坊下,不知得到多少启迪?

   “三代一品”坊,记录着王炽拼搏奋发的一生,镌刻着王炽怀国念家的数不胜数据和义举……

    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各种古曲建筑中,坊可谓具民族风格的一类,“三代一品”坊就其造型、体量、工艺都令人叹为观止。它雄奇伟岸,像顶天立地的英雄,又秀丽端庄,似丰姿绰约的丽人。清晨,它最先迎来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傍晚,它又最后一个挥手送别落日的余晖。日日夜夜,年年月月,一品坊啊,经历过多少风霜雪雨,才铸造成你这铮铮傲骨,披戴了多少日月星辰,才塑就你这百年不衰的勃勃英姿。百年沧桑,时势变幻,你却依然那样顶天立地,迎日送月。人为一品,坊为一品,一品坊,你永远是那样当之无愧……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