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段,东距昆明593公里,全市面积482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平方公里。除汉族外,还有彝、白、傣、苗、回、德昂、傈僳等20多个少数民族9万余,占总人口的12.6%。保山距昆明568公里,乘汽车当天可到达,乘飞机仅需半小时。 保山因城市西倚太保山而得名,在古代称永昌,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由于永昌古城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汉人早就迁入,和当地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中原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使保山具有边疆和内地的双重特点。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因县城西倚太保山而得名),直至1950年1月保山和平解放,仍设保山县。
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保山县建保山市。 保山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648米,最高海拔3655.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山区半山区约占面积的92%,平坝区(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属高原山区市。湍急的澜沧江沿市境东部边缘流经70公里向南而去,汹涌的怒江则从市境西部高黎贡山东麓穿行115公里咆哮而过,两江遥望,镶保山于其间。这里是古海洋心脏部分,居滇缅古地槽中央,古生代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有“世界地质锁钥之一”之称。低纬度高海拔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保山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三种气候俱全。全市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绿,年平均气温15.5℃,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8.5℃,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966.5毫米。
近几年,保山市政建设发展较快,城市规划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合理,主要街道呈棋盘形,纵观横视,经纬分明。保岫路、正阳路等是主要街道,党政 机关多集中在上巷街、下巷街是商业中心。大街两旁高楼林立,商店麟次栉此、笔直宽阔的国道从城东穿过,每天车水马龙,一派热闹繁荣的兴旺景象。 保山农业已初步形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日益兴起的新局面。全市耕地面积66.7万亩。有“滇西粮仓”之称的保山坝,总面积533平方公里,盛产稻谷,小麦、蚕豆等作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的潞江坝,粮食一年多熟,出产全国含糖分最高的甘蔗,还是全世界品质最优的咖啡豆——潞江小粒咖啡豆的产地,而且单产达400多公斤,居世界之首。保山的名特产品有潞江小粒咖啡豆、油鸡纵、民族筒帕、面条、“透心绿” 炒豆、 豆浆米线、太平糕、凉豆粉、梨花坞素席斋等。 保山多兰花,野生资源有30多个品种,100多个变异种。特别是兰花线艺草, 以其品种多,形态奇异、观赏价值高而驰名中外。保山人爱兰,多数人家都喜欢种兰,此一习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故兰花被定为市花,保山城被人们称之为“ 兰城”。
一年一度的保山端阳花街(农历5月初5日),就是以展出和交易兰花为 主的花市,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届时,全城但见兰花遍地,百花争奇斗艳,果木扶疏,人流如潮。 工业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力、煤炭、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化工、制革、五金用品等行业,在地方工业产品中,食糖、单晶冰糖、金龙面条、甜大蒜、八宝菜、精制红茶、手扶拖拉机等在全省享有盛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发展较快。昆(明)一畹(町)公路穿行保山,把保山与昆明、楚雄、大理、德宏等地州市连接在一起,与邻近各县都有公路直达。昆明至保山每周有定期民航班机往返,使内外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保山市历来是滇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也是内联滇西八地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外通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陆路重要通道,在生产、流通、交换中可直接辐射滇西边镜经济区15个县市和大理、临沧等地州部分县市,已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滇西边境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通讯方面,保山建设完成了大理州下关至德宏州瑞丽市长途光纤电缆保山地段的施工并开通了光纤通讯。在环卫环保方面,围绕防洪、排污、垃圾处理,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项目。保山的投资环境有了较大的况善。 保山古城从南诏皮逻阁始建土城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明代(1389年)建的砖城以正阳路、保岫路交叉为主的十字街,成井田形向四周延伸扩展,共形成99条街道,宏伟规整,是祖国西南边疆最有规划,壮丽而古老的城池之一。
保山市现有古遗迹、古墓葬、古寺庙、古建筑等100多处,收集标本4000件。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1993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保山城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前保山就有“内八景、外八景”之说,价值较高的有古西南丝绸之路遗址、太和山公园、卧佛寺、千佛洞、龙王塘、梨花坞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