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商引资与投资指南
地理位置:新加坡(Singapore)位于北纬 1°18′,东经 103°51′,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有柔
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由新加坡岛、德光岛、乌敏岛和圣淘沙岛等 60 多个岛屿组成。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南端出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加坡地形平缓,最高点为新加坡岛上的武吉知马丘陵,海拔高度为 163.63 米。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很短小。新加坡共有 32 条主要河流,加起来共 93 公里长,最长的加冷河不过 10 公里。新加坡没有天然湖泊,但是建有人工湖储存淡水。
气候: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31 摄氏度之间。新加坡有两个季风季节:从 12 月到次年 3 月为潮湿的东北季风;6 月到 9 月为干燥的西南季风。这两个季风期之外的时间为季风交替月,在这些时间内天气多变。
城市与人口:新加坡市区中心位于新加坡岛的南端。整个国家也即是一座城市,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又是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而吉宝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贯穿市区的新加坡河沿河区域,是商业最先繁荣的地带,也是老新加坡的经济动脉。
新加坡总人口为 540 万,其中新加坡公民 328.5 万人,永久居民 53.3 万人,居住在新加坡的外籍人士共有近 150 万人。新加坡华人占新加坡公民人口的 74%,而马来人、印度裔和欧亚裔占人口的 26%。人口密度 7422 人/平方公里。
历史:新加坡现代历史要追溯至 19 世纪初期,古称淡马锡。1819 年英国人史丹福,莱弗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签约,开始在新加坡设立贸易站。1824 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国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 年被日本占领。1945 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其直属殖民地。1959 年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1963 年 9 月 16 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 年 8 月 9 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 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10 月加入英联邦。1967 年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
政治状况:由于新加坡有 100 多年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历史,因此新加坡在独立时采用的政治体制,基本采用了英国的威斯敏斯特体系,但也根据新加坡的情况作了一些改进。
新加坡政体是议会共和制,全国被划分成 84 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产生一名议员组成议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组成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由于新加坡是个小国,因此只有一个统一的议会,不分上、下议院。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出任总理,总理在议员中任命政府部长。因此在新加坡要成为执政党,首先必须在议会选举中获胜;要成为政府部长,首先必须被选为议员。在新加坡,执政党、议会、政府实际是三位一体的。新加坡总统是个象征性的职位,基本没有实权。
新加坡的政府官员,分为政治领导和公务员。政治领导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公务员负责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政治领导的产生,需要通过选举,有一定的任期。如议员,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如政府部长、政务部长、政务次长等,这些官员由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换届时他们的职务也随之终止。新加坡的政治领导包括:议员、内阁成员、各部政务部长、政务次长等,人数不是很多,但都是高级官员。
议员在新加坡又叫代议士,他是选区内所有居民利益的总代表。每个议员都必须对本选区的选民负责,这是新加坡政治制度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则。议员把选民的意见带到议会,最后形成国家的意见。
目前新加坡的合法的政党有 20 多个,影响最大的是人民行动党,还有工人党、民主进步
党等。现在新加坡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从 1959 年成立自治政府时开始执政,在每一届的大选中都获得胜利,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最长的政党之一。
新加坡现任总统陈庆炎,于 2011 年 9 月 1 日宣誓就职,为第七任总统。总理李显龙,于2004 年 8 月 12 日接替吴作栋出任总理一职,为第三任总理,2006 年 5 月连任总理,2011 年5 月,人民行动党再次赢得大选,李显龙连任总理。
友好关系:中国与新加坡于 1990 年 10 月 3 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两国外交部自 1995 年起建立磋商机制,迄今已举行 5 轮磋商。两国除互设使馆外,新加坡在上海、厦门、广州、成都和香港设有总领事馆。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成果显著,签署了“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两国经贸磋商机制。双方还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海运协定”、“邮电和电信合作协议”,并成立中新投资促进委员会等。2008 年 10 月,中新两国签署了《中国一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新加坡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全面自贸协定的东盟国家。新加坡与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天津、江苏、广东等省市分别建有经贸合作机制。
二、经济状况自然资源:新加坡资源比较匮乏,主要工业原料、生活必需品需进口。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新加坡 40 年来一直在填海,至 2013 年 3 月,填海土地面积已占据新加坡原有国家土地面积达约 1/4。新加坡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城市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存储雨水及从邻国进口淡水,超过 50% 的供水来自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目前岛上保留有部分原生植物群。
经济指标:新加坡 2013 年 GDP 近 3000 亿美元,比 2012 年增长 3.9%,高于年初预期的 3.7%,也显著高于 2012 年的 1.9%。人均 GDP 为 54040 美元。制造业增长 1.7%,较 2012年的 0.3% 有显著提升,而建筑业增速则由 2012 年的 8.6% 放缓至 5.9%,主要源于公共和私人建筑活动同时放缓。2013 年新加坡金融服务和批发零售贸易都取得较好的增长势头,受益于此,服务业比上年增长 5.3%,高于 2012 年的 2.0%。
双边贸易: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13 年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 920.6 亿美元,增长 10.7%。其中,新加坡对中国出口 483.7 亿美元,增长 10.0%;自中国进口 436.9亿美元,增长 11.4%。新方贸易顺差 46.7 亿美元,下降 1.9%。中国为新加坡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一直是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13 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为 266.8 亿美元,增长13.5%,占新加坡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5.2%。矿产品是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2013 年出口 56.1 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 11.6%,下降 17.0%。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为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和第四大类商品,2013 年对中国出口 47.3 亿美元和 46.7 亿美元,分别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 9.8% 和 9.7%,增长 14.0% 和 10.9%。此外,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对中国出口增长幅度最大,出口额为 21.9 亿美元,增长 44.3%。机电产品同样是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2013 年进口 267.3 亿美元,占新加坡自中国进口总额的 61.2%,增长10.6%。矿产品为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同时也是进口增速最快的商品,2013年进口额 42.3 亿美元,占新加坡自中国进口总额的 9.7%,增长 62.2%。中国是新加坡机电产品进口的首要来源地,占其进口市场份额的 18.6%,高于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台湾省 3.0个百分点。另外,中国在新加坡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市场上也有较大优势,为其首要进口来源地。
双向投资:2012 年,新加坡上升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新加坡与中国双向投资活跃,当年对华投资项目 698 个,实际投资 63 亿美元。截至 2012 年底,新加坡在中国投资项目累计 20231 个,实际投资累计达 593 亿美元。新加坡对中国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金融、房地产、能源和基础设施、物流、污水处理等。目前,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在中国大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大连、青岛等九个城市设立办事机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则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武汉设立办事机构,为促进中新双向投资和贸易提供服务。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新加坡投资呈快速增加趋势,新加坡已成为中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据商务部统计,2012 年当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流量 15.19 亿美元。截至2012 年末,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 123.83 亿美元。据新方统计,至 2013 年 1 月,已有超过 7000 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或代表机构。在新加坡中资企业主要分布于海洋运输、航空运输、建筑与房地产、金融、能源、贸易、科技、法律与会计、新闻出版、旅游与酒店餐饮、教育咨询等十几个领域。主要企业有:中远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加坡营业部、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南洋五矿实业有限公司、华旗资讯(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中国旅行社等。
三、与山东省经贸合作情况截至 2013 年年底,在山东省注册的新加坡企业有 400 多家,累计投资项目为 1406 个,达 61.2 亿美元。2013 年,新加坡在山东投资项目 54 个,实际到账外资 5.8 亿美元,成为山东省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2013年,新加坡与山东省的贸易额为26.4亿美元,其中出口16.8亿美元,进口9.6亿美元。
2014 年 1—5 月,贸易额为 12.1 亿美元,其中出口 6.0 亿美元,进口 6.1 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有钢材、运输工具、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及设备、金属制品、新的充气橡胶轮胎、家具及其零件、游戏机及零件等。主要进口商品有机械及设备、初级形状的塑料、电器及电子产品、成品油、仪器仪表、乙二醇药材等。
截至2013年年底,山东在新加坡投资总额为7.4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9亿美元。2013年,山东在新加坡投资总额 3.2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 2.7 亿美元,领域包括贸易、投资、物流等。
四、投资环境
(一)政府服务
自 1968 年以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直保持执政地位。这与其自身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变革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大大增强了其执政的合法性地位。
新加坡的法定机构属于半官方性质的法定实体,主要行使或受政府委托行使各种特定的公共职能,为政府行政机构分担职责,进行市场化运作。新加坡政府在 1959 年至 1961 年建立了两个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定机构—经济发展局(下述)和建屋发展局。
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保障了服务型政府理念,更好地落实在实践中。同时,严格执行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加强廉政监督,建立独立的反腐败专门机构,通过廉政教育工作,147
努力塑造廉政文化氛围。
新加坡政府注重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与沟通协调,强调社会全面参与,政府在出台一项大的政策前,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与民众沟通、协商,有关部门和机构随时提供与新政策有关的非机密资料给民众。
部分机构简介: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的主要作用除政策指导和制订计划以外,主要体现服务性:为投资者提供厂房用地、贷款计划、人力及技术墙训、推行独资或与私人联营方案,包括到国外设立引进外资的咨询,举办投资研讨会、商讨税收优惠等。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International Enterprise,IE),是隶属于新加坡贸易工业部的法定机构,是新加坡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其前身是成立于 1983 年的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企发局下设贸易促进部,并分设商务合作伙伴策划署和出口促进署,主要职责是宣传新加坡作为国际企业都会的形象以及提升以新加坡为基地公司的出口能力。
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ACRA),是新加坡公司注册的唯一的主管与注册机构。所有待注册的公司都必须向 ACRA 提交注册申请并等待审核批准。待注册的公司经 ACRA 批准后,才表示在新加坡公司注册成功。
(二)基础设施
新加坡公路干线长度超过 3300 公里,交通网络高度发达,以地铁和巴士为主,以轻轨和的士为辅。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
新加坡港地处国际海运洲际航线上,共有 250 多条航线连接世界各主要港口,约有 80 个国家与地区的 130 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出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这个港口拥有 40 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2013 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 3260 万个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二。
马来亚铁道在新加坡经营跨境铁路服务。跨境铁路服务从新加坡北部边境的兀兰火车关卡开始,由此可前往西马各地,甚至泰国。
新加坡拥有 8 个机场,其中 2 个国际民航机场是樟宜机场和实里达机场,其余的为军用机场。樟宜国际机场提供往返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 210 个城市的航班服务。
(三)金融服务
新加坡无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企业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特殊税费。新加坡不设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局行使央行职能。新加坡共有商业银行 123 家,其中本地银行 6 家,外资银行 117 家。新加坡本地主要银行有: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中国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均在新加坡设有分行。
(四)商务成本
新加坡自然资源短缺,部分水、气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电价也与国际油价波动密切相关,水、电、气价格平均每季度或每半年随市场变化调一次。最新水价信息可通过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网站 www.pub.gov.cn 查询。最新电价和天然气价格可通过新加坡电力公司网站 www.
spservices.sg 查询。
新加坡劳动力素质较高,但资源有限。受国内劳动力供应不足及结构性供求失衡影响,新加坡对外籍劳务需求很大。新加坡全职雇员(不含国家公务人员)与工资收入平均数约为3300 新元/月。
新加坡土地及房屋价格可查询新加坡建屋局网站(www.hdb.gov.sg)3 房式组屋月租金1800—2450 新元,转售价 32 万—40 万新元,4 房式组屋月租金 2100—2970 新元,转售价41 万—68 万新元。5 房式组屋月租金 2200—3300 新元,转售价 48 万—80 万新元。
新加坡平房式厂房月租金 24—28 新元/平方米,多层式厂房月租金 13—17 新元/平方米,工业区土地月租金 40—65 新元/平方米。
在新加坡购买汽车必须有拥车证,拥车证的价格通过公开投标的方式确定,中小型汽车约 6 万新元左右。每月投标两次。
(五)文化教育
新加坡人口 280 万,其中华人占全国人口的 3/4,在新加坡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华人起着主导作用。从中国南部漂洋过海的华人将儒家思想代代相传,所以在华人传统中,儒家的价值观始终占主导地位。
新加坡儒学文化的发展,主要立足于维护华人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互补,矫正现代化弊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政府积极推广伦理教育,着重宣传包含有丰富儒家伦理思想内容的共同价值观,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支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项共同价值观在许多方面都吸取了儒家伦理中有益的成分,如儒家重视个人修养和家庭,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等。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从 80 年代起,所有学生不分种族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在新加坡的四大种族中,华族学生以华语(普通话)
为母语。政府为确保新加坡华人仍然保留自己的母语文化,新加坡政府一贯在所有学校推行中文教学,所有新加坡华人都需要学习华语(母语)。
新加坡十分重视教育,每个儿童都需接受 10 年以上的常规教育(小学 6 年,中学 4 年)。
新加坡中小学校一般采用半天制,而初级学院、大专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为世界知名大学。
(六)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成立于 1999 年 12 月,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和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合并而成。新交所目前有两个交易板,分别是“主板”第一股市和“二板”自动报价股市。自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新加坡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目前共有 780 家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在新交所上市。其中,来自新加坡以外的上市企业比例高达 40%,这一比例超过其他所有国际一流证券交易所,如纽约为 22%,香港仅 6%(不包括大陆上市企业)。在这 303 家海外上市企业中,来自大中华区的企业比例为 68%。而在新交所上市的大中华区企业中又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大陆。可见,中国大陆企业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最重要的海外上市企业来源地。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来自传统制造业部门,如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加工业、家居用品生产、机械制造和化工业等。按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对所有中国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进行分类可以看到,在全部赴新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比重相当惊人,达到 3/4。这些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多是中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凭借其较为宽松的上市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此类企业。
①上市门槛低。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对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即可:过去 3 年税前利润累计超过 750 万新元(约合 3703 万人民币)、企业税前利润近 1年或 2 年的累计超过 1000 万新元(约合 4832 万人民币)、上市市值达 8000 万新元(约合 3亿 8660 万人民币)。相比香港联交所、纽约交易所以及国内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最为宽松。
②综合手续费用低。
上市费用作为企业上市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海外上市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上市为例,仅拟定招股书就要上千万元人民币,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如此高额的上市成本。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所需综合费用约是上市筹集资金的 15% 左右,香港主板市场约为 20%,创业板市场约为 10%—15%,而新加坡大约仅 8%—10%。
③上市程序简单,周期短,转板灵活。
上市程序相对简单,且效率较高。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条件下,仅需 6 个月左右就能成功上市,而香港为 7—12 个月,企业上市的时间成本低。另一方面,新加坡主板和创业板市场衔接比较通畅,在创业板上市满 2 年,只要满足主板上市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直接转往主板,无需另外申请。
山东省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近年来,在引进境外金融机构、股权合作、企业上市等方面与国际金融界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山东省一大批企业通过赴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据统计,目前山东省境外上市公司达 91 家。其中,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有 23 家,占全省境外上市总数的 1/4。山东省企业选择在新加坡上市的主要原因在于审核速度快,对企业经营能力要求宽松,能够迅速、高效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并且可以为企业迅速打开国际市场。
五、产业情况
(一)产业结构新加坡自 20 世纪 50 年代独立以来,坚持一以贯之地实施国际化、外向型发展策略,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一个无工业基础、无资源优势的城市小国打造成为亚洲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2010 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世界上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一。
新加坡坚持由政府主导的产业转型长期发展战略。50 多年来,新加坡产业机构经历了四次转型,依次为:以出口贸易转型升级为重点、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重点、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以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
由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极为有限,因此政府以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为长期目标,把长期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在高精尖技术密集型领域。从运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到自主技术开发,新加坡形成了化工、电子、海洋、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拿来主义向自主创新的跨越。
(二)优势产业
1. 电子工业
电子业是新加坡制造业的重要支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如今,新加坡的电子业已经从上世纪 60 年代的电视机组装线,逐渐发展为电子业的发展重镇。全球十分之一的初制晶圆以及 40% 的硬盘介质都出自新加坡。
2012年新加坡电子工业总产值663亿美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7.5%;就业人数7.9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 19%。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电信及消费电子产品等。
随着电子业重心向亚洲转移,新加坡借助在电子业界的雄厚实力,成为企业开发、管理新市场,及产品和技术应用的首选之地。从研发、制造、集成电路(IC)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到设立总部,都能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解决方案。电子业是支撑新加坡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占制造业年增值的 33%。在 2010 年 129 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电子产品占将近 45%。电子业就业人口也高达 8 万人,约为制造业整体就业机会的 19%。此外,电子产品的成品制造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精密零部件制造商、化学品材料供应商、电子制造系统公司和物流服务提供商等。
2. 石油化工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也是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2012 年化学工业总产值 817 亿美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 34%。就业人数 2.5 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 5.9%。主要产品包括石油、石化产品及特殊化学品。埃克森美孚、壳牌、住友化学公司及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著名石化企业纷纷聚集裕廊工业区。
3. 生物医药
是新加坡近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 年总产值 235 亿美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 9.8;增加值 123 亿美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25.5%;就业人数 1.6 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 3.8%。每年有超过 14 亿新元用于生物医药的研发。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人数也从 2000 年的 2200 人增长到 2010 年的 5000 人。此外,从事生物医学制药的人员也在同一时期从 6000 人增长到 14000 人。新加坡拥有超过 50 家生物医药科学企业和 30 家研究机构,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和大士生物医药园吸引了世界顶尖 10 大制药公司前来投资。
4. 交通工程业
2012 年总产值 239 亿美元,占制造业总值的 10%;增加值 75 亿美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15.7%;就业人数 11.3 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 27%。新加坡岸外海事工程的主要建造和供应商是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和吉宝集团(Keppel Group)。
5. 精密工程业
精密工程业(PE)是航空航天、石油与天然气、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等多种产业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在制造最小的半导体芯片、最尖端的医疗设备,甚至是最大的石油勘探钻头,精密工程业都是支持各类制造业背后的关键产业。新加坡精密工程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以支持最初的制造业投资。目前,该行业已发展到拥有约 2700 家精密工程业公司,当中既有中小型企业(SME),也有大型跨国公司(MNC)。新加坡也成为许多公司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2012 年总产值 272 亿美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 11.3%;增加值为 70 亿美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14.6%。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引线焊接机和球焊机(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70%)、自动卧式插件机(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60%)、半导体与工业设备等。
6. 运输仓储业
2012 年新加坡运输仓储业增加值 206 亿美元,占 GDP 的 8.4%。全年航空客运量4993万人次,航空货运量181万吨;2012年新加坡到港船舶1.3万艘,处理货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3165 万标箱,海运客运量 637 万人次。新加坡航空公司等 100 多家航空公司在新加坡提供航运服务;新加坡本地海运企业主要有海皇集(NOLGroup)、万邦航运(IMC
Group)、太平船务(PIL)等。
7. 金融保险
新加坡是区域金融中心和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之一,2012 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 294 亿美元,占 GDP 的 12%。
8.旅游业
是新加坡外汇主要来源之一,2012年上半年旅游收入92亿美元,同比增长7%。全年到访旅客1437万人次,同比增长9%;前五大客源地依次为印度尼西亚、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