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国,藏语拼音:Zhugyü,威利:vBrug-yul),简称“不丹”,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面积3.8394万平方千米,2012年,不丹人口736453人。
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9世纪,不丹为独立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乌颜·旺楚克成为世袭国王。1910年1月,英国和不丹又签订了《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1971年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不丹族是不丹的主体民族,西部不丹语“宗卡”和英语为官方用语。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电视与网络的国家。不丹经济相当落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2006年发布的“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中,不丹却名列第8位,位列亚洲第一位。
中文名称不丹王国英文名称KingdomofBhutan简称不丹所属洲亚洲首都廷布[1]主要城市巴罗、普那卡国庆日12月17日[1]国歌《神龙王国》[2]国家代码BTN官方语言宗卡语、英语货币努尔特鲁姆时区UTC+6(东6区)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领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人口数量736453人(2012年)人口密度19.18人/平方公里(2012年)主要民族不丹族、尼泊尔族主要宗教藏传佛教、印度教国土面积38394平方公里[1]水域率1.1%GDP总计20.92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人均GDP2730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国际电话区号+975国际域名缩写.bt道路通行靠左驾驶国花蓝花绿绒蒿国家象征龙人类发展指数0.538(中,2013年)国家格言一个国家,一种民族最大城市廷布与中国关系未建交文化圈汉藏文化海拔240-7541米
历史沿革
主词条:不丹历史
古代
不丹旧都-普那卡宗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元朝统一西藏后,受宣政院管辖,直到清朝时才独立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清代汉文史籍中称布鲁克巴。[3-5]
1322年,帕木竹巴家族的绛曲坚赞担任乌斯藏地方13万户中的帕竹万户长,1353年打败萨迦地方政权(1265-1353年)并受元朝册封为大司徒,正式建立起了帕木竹巴政权(简称帕竹,1353-1618年)。1372年,帕竹政权二世第悉(王)释迦坚赞受中国明朝册封灌顶国师并次年遣使入朝内附。1406年,明朝册封五世第悉札巴坚赞为阐化王,自此成为定制。“竺巴”是竹巴音译,“竺”这个音在藏语里是龙的意思。1491年起,帕竹政权先后落入家臣仁蚌巴、辛厦巴家族掌控,另一方面获得蒙古贵族支持的格鲁派(黄教)兴起,帕竹(竺巴)派(噶举派的一支)招两面夹击。当时的帕竹(竺巴)派领袖是阿旺·纳姆伽尔,他在危机时刻审时度势,毅然带领帕竹(竺巴)派信徒远走不丹。由于阿旺·纳姆伽尔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脚神龙做护驾,因而所到不丹之处,无不归顺于其旗下。
1616年,阿旺·纳姆伽尔在征服了今不丹后建立了政权。由于不丹的雷电多,四脚神龙又被看做雷神。阿旺·纳姆伽尔奠定了现代不丹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础。
1669年,不丹与当时西藏地方的甘丹颇章政权(格鲁派)爆发了长达62年战争。
1651年不丹政教领袖夏仲·阿旺南杰(1594~1651年)圆寂后,不丹内部陷入混乱,僧侣集团和世俗集团矛盾尖锐。1729年不丹发生内乱,1730-1731年清政府派西藏地方官员颇罗鼐调停不丹内乱,1736年不丹第十任第巴(国王)米旁旺布接受中国清朝政府册封“额尔德尼第巴”名号。
1772年,不丹遭英国入侵。1865年强迫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不丹被迫割让2000平方千米土地。[3-5]
近现代
1907年,乌颜·旺楚克(1907—1926)废除德布王,自任国王,建立不丹王国,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并规定国王世袭。
1910年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英国“指导”。
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在位。
1949年8月,印度独立,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
1952年,不丹第三代国王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即位,他发展经济,对内政外交进行改革。
1961年以来,不丹国王多次公开表示要保持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
1972年,第四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国留学回来,17岁继承王位,继续先王的内外政策。
1973年,不丹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
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3-5]
21世纪
2001年9月,国王发布命令,要求政府筹备起草宪法。
四代国王旺楚克与他的四个同胞王后2005年3月,辛格国王建议在不丹建立两党制度,由在大选中得票最多的政党组阁,另外一个政党则成为反对党。根据宪法草案,不丹将组建两院制议会,由75人组成的国民议会和由25人组成的全国委员会。根据不丹新宪法,国王是不丹的国家元首,而议会在三分之二多数的支持下可以弹劾国王,部长会议为行政机关,部长会议主席是政府首脑。
2006年年底,吉格梅国王宣布退位。
2007年4月,吉格梅国王将王位正式让给27岁的儿子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王储,2008年,其正式即位。
行政区划
区划
不丹政区图2003年,不丹分为4个地区,20个宗(县),202个格窝,5000多个自然村。[2]
不丹王国行政区划
西方区楚卡宗|哈阿宗|萨姆奇宗|帕罗宗|廷布宗
中央区奇朗宗|达加纳宗|普那卡宗|加萨宗|旺杜波德朗宗
南方区布姆唐宗|盖莱普宗|谢姆冈宗|通萨宗
东方区伦奇宗|蒙加尔宗|佩马加策尔宗|萨姆德鲁琼卡尔宗|塔希冈宗|塔希央奇宗
首都
廷布市(ThimphuCity),不丹的首都,也是全国的最大城市,位于旺河河谷,海拔2500米,1955年定为不丹首都。
主要城市
各宗(县)简介宗(县)DZONGKHAG面积首府
帕罗宗Paro1897帕罗Paro
楚卡县Chhukha1995楚卡Chhuhka
哈阿宗Haa1998哈阿Haa
萨姆奇县*Samtse1816萨姆奇Samtse
廷布宗Thimpu2102廷布Thimpu
奇朗县*Chirang1142丹普Damphu
达加纳宗Dagana1232达加纳Dagana
普那卡宗Punakha5652普那卡Punakha
旺杜波德朗宗WangdiPhodrang5031旺杜波德朗WangdiPhodrang
加萨宗Gasa加萨Gasa
盖莱普县Gaylegphug2178盖莱普Gaylegphug
通萨宗Tongsa2144通萨Tongsa
布姆唐宗Bumthang3189贾卡尔Jakar
谢姆冈宗Shemgang2762谢姆冈Shemgang
塔希冈宗Tashigang5003塔希冈Tashigang
蒙加尔宗Mongar2077蒙加尔Mongar
佩马加策尔宗PemaGatshel640佩马加策尔PemaGatshel
伦奇宗Lhuntshi3319伦奇Lhuntshi
萨姆德鲁琼卡尔县SamdrupJongkhar2496萨姆德鲁琼卡尔SamdrupJongkhar
塔希央奇宗Tashiyangtsi
不丹Bhutan38394廷布Thimpu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不丹位于亚洲南部,是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的内陆国家,西北部、北部与中国西藏接壤,西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与印度锡金邦、西孟加拉邦、中国藏南交界,总面积38394平方公里。[6-7]
地形地貌
不丹的地势高低悬殊,北高南低,从北至南,逐渐下降,分
不丹王国的位置为北部高山区、中部河谷区和南部丘陵平原区,全国除南部小范围的杜瓦尔平原外,山地占总面积的95%以上,素以山国著称。另外不丹各地的海拔高度悬殊很大。一个是全国海拔最低的位于东南地区的马纳斯河,它的海拔高度只有
不丹卫星地图不丹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其境内除了喜马拉雅山主脉外,还有不少支脉。这些支脉,大多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北端大多海拔5000~7000多米,并常年在雪线以上。主要山脉有:[6]
喜马拉雅(Himalaya)山脉主脉(4800~7300米)、顿嘎山脉(300~4500米)、汝东山脉(600~4500米)、尤多山脉(1200~4500米)、黑山山脉(1500~4500米)、朵炯山脉(600~4500米)、孔桑炯洞山脉(1000~4500米)等。除了以上海拔较高的山脉之外,不丹境内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海拔比较低的山脉,例如色里拉(3658米)、乞里拉(4087米)、则里拉(3552米)、多尔楚拉(3174米)、佐东什(4918米)、佩里拉(3370米)、尤托拉(3354米)、当拉拉(3811米)、润滚拉山等。以上是一些不丹主要的山脉,然后再说下不丹的山峰。不丹山峰多,海拔高。其中,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大多位于中不边境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且长年被冰雪所覆盖。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著名山峰,其中有些位于中不边境地区,有些位于不丹境内腹地,海拔2000~6000米不等。[6]
气候
不丹境内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区属亚 热带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海拔180~7550米。[6]
水文
不丹境内河流均由北向南,主要有阿穆曲河、旺曲河及莫曲河等。[6]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不丹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72%。1995年,不丹国民议会规定,不丹森林覆盖率至少应保留到60%。[6]
生物资源
蓝绵羊、兰花、野罂粟和罕见的雪豹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长,南亚虎通常出没于低海拔的森林地带,但在不丹,它的踪迹却可能出海拔三四千米的雪线之上。[6]
矿产资源
不丹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煤、铅、铜、锌等矿藏。[7]
水电资源
不丹水电资源蕴藏量约为2万兆瓦(MW),仅约2%得到开发利用。[7]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不丹总人口为736453人,人口增长率约为1.8
不丹儿童%。[1]
不丹的民族可分为三大类:
●沙尔乔普人,居住在不丹东部的土著人;
●噶隆人,大部分都居住在不丹西部,是9世纪藏族移民的后裔。
●洛沙姆帕人,或译尼泊尔洛昌人。19世纪末期移居不丹。洛沙姆帕(意为南不丹人)是说尼泊尔语的民族。[8]
国家象征
国名不丹王国(TheKingdomoftheBhutan)在梵语中意为“西藏的边陲”。别称:神龙之国(不丹人自称“竺域”,意为“龙”)、森林之国、花卉之国、云中国度。[2]
国旗不丹国旗是一种龙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金黄色和桔红色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中间一条白色的飞龙,四个爪子各抓一颗白而亮的宝珠。金黄色象征国王的权力和作用;桔红色是僧侣长袍的颜色,象征佛教的精神力量;龙象征国家权力,又指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不丹可译为“神龙之国”。龙爪上握有白珠,象征威力和圣洁。[2]不丹国旗
国徽不丹的圆形国微以两条风格独特的金龙为主体。两条相向的巨龙前爪托着一束光明之火,巨龙周围雷电霹雳。巨龙环抱由红色霹雳组成的十字图案。位于喜马拉雅山谷地的不丹多雷电,崇拜神龙的不丹人认为雷电霹雳是神龙的啸声,来自苍穹,令人敬畏。国徽上的雷电霹雳图案同时还显示喇嘛教僧侣的权威。国徽外围是一条白色环带,顶部用藏文写着箴言“光荣的不丹是不可战胜的”。不丹
国歌《雷龙王国》(宗喀语:འབྲུག་ཙན་དན་,THL:Druktsendhen)是不丹的国歌,在1953年采用,AkuTongmi作曲,DashoGyaldunThinleyg填词。Tongmi在印度受教,并且最近被任命为军事铜管乐队的领导人,在一次国事访问的场合时从印度的尼赫鲁总理那里得知需要一首颂歌。他的最初的乐谱启示于印度和英国颂歌,以及不丹民歌Thrinyampamedpapemaithri(不变的莲座)。这歌曲已经两次经历替换Tongmi先生的乐队领导。
原先的抒情诗是12行,但是被一位秘书在1964年缩短到目前的6行版本给国王。书里引用两个版本的第一节。
因为颂歌启示于一首民歌,也有它的编舞,最初由Tongmi先生指导。
国兽羚牛(也叫“塔金”)[7]不丹国兽--牛羚
国花蓝花绿绒蒿[7]蓝花绿绒蒿
政治
政体
不丹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制度。1998年,第四世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不再兼任政府首脑,将政府管理权移交给大臣委员会。2001年,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启动制宪工作。2006年,第四世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让位于其子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2007年12月,举行首次国家委员会(上院)选举。2008年3月,举行首次国民议会(下院)选举,成立首届民选政府,标志着不丹开始
历任国王
序号姓名生卒日期在位时间备注
1乌颜·旺楚克
(UgyenWangchuck)1861年
-
-
2吉格梅·旺楚克
(JigmeWangchuck)1905年
-
-
3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
(JigmeDorjiWangchuck)1928年5月2日
-
-
4吉格梅·辛格·旺楚克
(JigmeSingyeWangchuck)1955年11月11日
-
-
5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
(JigmeKhesarNamgyelWangchuck)1980年2月21日
-
-现任国王
议会
实行两院制,由国王、国家委员会(上院)、国民议会(下院)组成,拥有立法权。上院由25名议员组成,均为非党派人士,其中20名由各宗选举产生,其余5名由国王任命知名人士担任。下院由47名议员组成,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两院议员任期5年。2007年12月,产生首届国家委员会(上院)。2008年3月,产生首届国民议会(下院),组成为:繁荣进步党45席,人民民主党2席。现任国民议会议长吉格梅·楚提姆。根据不丹宪法,经三分之二议员同意,议会有权对国王提出退位动议。如动议获议会四分之三投票通过,则应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国王是否退位。国王在位年限不得超过65岁。[4]
政党
截至2014年,不丹正式注册有5个政党,主要有繁荣进步党和人民民主党。
人民民主党2007年成立,主席为策林·托杰,现为执政党,占国民议会(下院)47席中的32席。
繁荣进步党2007年成立,主席为前首相吉格梅·廷里,现为在野党,占国民议会(下院)47席中的15席。[1]
●不丹和平繁荣党,不丹和平繁荣党2007年7月成立,8月15日正式注册,主张保守
●不丹人民民主党,2007年3月建立,9月1日注册,该政党主要关注民主和人权,属中左翼社会民主党类型政党,领导人为桑加伊·恩格杜普。
政府
根据不丹宪法,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多数议席的政党领导人将由国王任命担任首相,负责组阁。首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各政府部门大臣人选通过首相推荐由国王任命。经三分之一以上议员同意,国民议会可对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如动议获国民议会三分之二以上投票通过,则国王有权解散政府。2008年3月,繁荣进步党在首次大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4月9日,该党主席吉格梅·廷里就任首届民选政府首相。2013年7月,人民民主党赢得第二届大选,拟于7月26日组建新政府。[4]
政府还设有11个直属机构:皇家文官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委员会、国家劳动局、皇家货币局、国家技术培训局、皇家管理学院、法律事务局、不丹研究中心、地方发展委员会、国家文化事务委员会。[1]
政要
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不丹国家元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
2004年10月任通萨宗宗长。
2006年12月继位,成为旺楚克王朝第五世国王。
2008年11月加冕。[1]
不丹政府首脑:吉格梅·廷里部长会议主席(首相),2008年3月26日宣誓就职。[1]
司法
不丹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构,但国王拥有最高司法权力,包括受理最高上诉案件。高等法院于1968年在廷布设立,包括首席法官在内共有8名法官,其中2名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5年;其余由国王指派,任期由国王决定。各宗设有地方法院,由国王任命的宗长和地方法官负责处理地方诉讼案件。现任首席大法官为索南·多杰。[1]
寺院团
寺院团是不丹宗教事务的唯一仲裁机构,由中央寺院团和地方寺院团组成。全国约有5000名僧人,享受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坎布为最高宗教领袖,由寺院选举并经国王批准的一名高僧担任,享有穿着与国王同样颜色披肩的特殊权力。[1]
军事
不丹武装力量主要由皇家陆军(包括皇家卫队)和皇家警察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国王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
皇家陆军于1963年由民兵武装组织改编组建,兵力约9000人(2007)。2012年任首席作战指挥官是巴图·泽林中将。皇家卫队正式组建于1961年,主要负责王室成员的安全保卫工作。皇家警察正式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不丹内政与文化部,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治安并担负边界警卫和消防任务。不丹的全部军费、大部分装备和给养由印度提供。[2]
外交
对外政策
不丹对外政策两大主要目标是,加强和维护不丹主权和独立、实现经济自主。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奉行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谊与合作,特别是同邻国友好相处。截至2006年,已同印度等21个国家及欧盟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纽约和日内瓦设有常驻代表处,在印度、孟加拉国、科威特和泰国设有使馆,在14个国家设有15位名誉领事。印度和孟加拉国在不丹设有使馆。不丹于1971年加入联合国,是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1]
对外关系
与印度关系
1949年两国签订名义上的《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内容主要是不丹内政和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导,印度开始干预不丹。
2003年,不丹政府对其境内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等印东北部****武装展开军事行动,摧毁其在境内的基地。
2006年1月,不丹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访问印度;不丹-印度发展合作对话在新德里举行。7月,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王对印度进行工作访问。10月,印度外秘梅农和水资源部部长索兹分别访不。12月,印度外长慕克吉访问不丹;不印结束长达40多年的划界、勘界和重新树立界碑工作。
1979年起,不丹一直要求修改《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2007年2月,不丹国王凯萨尔·旺楚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经过修订的《友好条约》。3月,条约生效。
两国实行开放边界,自由通商。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援助国和债权国。2006年7月,两国续签《贸易、商务与转运协定》,有效期10年。[9]
与南亚关系
不丹同所有南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来往日益增多。
不丹与尼泊尔存在难民问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丹将旅居境内的约10万尼泊尔族人驱逐出境。这些人涌入尼泊尔境内,居住在尼东部的7个难民营内,由联合国难民署管理。1993年至今,双方举行了15轮部长级联合委员会,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尼要求向不丹遣返这些难民,不丹同意在对难民身份进行甄别的基础上接收部分难民。1999年9月,双方成立“联合身份鉴别小组”,甄别在尼难民身份,并于2003年就难民分类达成一致。但遣返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不丹积极主张加强南亚区域合作,是南盟成员国。2003年,不丹加入“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2005年3月,不丹原驻泰国大使臣克亚·多吉任南盟第八任秘书长,任期3年。2006年4月,不丹举办第四届南亚保险监督论坛。5月,首届“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文化部长会议在帕罗召开。[9]
与中国关系
中国大陆与不丹未建交,中国台湾地区也未与不丹建立官方交往,但关系一直友好(在所有邻国中,不丹是唯一一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因为不丹印度在1949年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内容主要是不丹内政和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导,印度开始干预不丹,却导致了中国与这个曾经是中国领土和藩属国的国家一直无法建交。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
中不边界长约6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1984年起,中不两国轮流在北京和不丹首都廷布举行中不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是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协定,对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2005年7月,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罗照辉率团赴不丹举行中不边界问题专家小组第二次会议。2010年1月11日至1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赴不丹举行中不第十九轮边界会谈。
跨地区关系
1985年开始,不丹开始发展跨地区外交,先后同荷兰、丹麦、瑞典、瑞士、挪威、日本、芬兰、韩国、奥地利、泰国和巴林等国建交。2002年以来,又分别同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加拿大建交。[1]
经济综述
【不丹国家投资促进关键词】 不丹国家概况,不丹商会协会,不丹会议展览,不丹招商网,不丹招商网群,不丹招商加盟网,不丹招商信息网,不丹招商引资网,不丹招商投资网,不丹投资信息网,不丹投资项目网,不丹招商项目网,不丹园区招商网,不丹开发区招商网,不丹旅游招商网,不丹农业招商网,不丹土地招商网,不丹房产招商网,不丹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网群,招商网,中国招商网,中国招商引资网,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
不丹风景1961年起,不丹开始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并从印度、瑞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家和国际组织获得经济援助。十五计划(2008年至2013年)预计总投资约1462.522亿努扎姆,同比增长111.4%,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贯彻“国民幸福总值”理念,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到2013年使贫困率由2007年的23.3%降至15%,实现经济和环境、社会、文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不丹的支柱产业。50年代实行土地改革后,98%以上的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住房,平均每户拥有土地1公顷多。粮食基本自给。
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分别占GDP的42.7%和40.5%。水电资源丰富并向印度出口,水电及相关建筑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4年至2009年,GDP年均增长8.8%,其中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其次分别为制造业、电力和建筑业。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左右。2002年开始,制造业和服务业率先对外资开放,外资控股最高可达70%。[1]
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按当前价格计算)14.88亿美元
人均GDP(2011年,按当前价格计算):约2121美元
增长率(2010年):6.7%
汇率(2010年平均值):1美元≈45.73努
通货膨胀率(2010年):9.1%
失业率(2010年):3.3%[1]
农业
不丹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6%,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稻子、小
静谧的乡村麦、大麦、荞麦、马铃薯和小豆蔻。畜牧养殖较普遍。主要树种有婆罗双树、橡树、松树、冷杉、云杉、桦树等,以丰富的名木花草闻名遐迩。盛产水果。苹果、柑桔等大量向印度和孟加拉国出口。2010年,农业约占GDP的16.8%,同比增长9%。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60%。[1]
工业
2010年,不丹工业(包括电力、建筑业和制造业)总产值293.95亿努,增长12%,占GDP的40.6%。建筑业产值103.089亿努,增长38%,占GDP的14%。制造业产值63.24亿努,增长26%,占GDP的8.7%。对印度电力出口带动不丹水电站建设,电力行业逐渐成为经济支柱之一。2010年,水电产值127.636亿努,增长8%,占GDP的17.6%。[1]
旅游业
不丹旅游业是不丹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1974年开始对外开放旅游业,但政府控制较严,一般只接受团体旅游。出于环保考虑,对境外游客每人每天收取165至200美元的最低消费费用。1987年7月起,寺院、宗教圣地不对外开放。每年3月至6月、9月至12月是旅游旺季,游客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地。2000年来不丹旅游的外国游客达7559人,旅游业收入为1050万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2001年因受“9・
不丹政府规定,进入不丹旅游需向不丹政府许可的接待外国人的旅行社申请组团旅游,并由不丹旅行社为您
不丹机场发出签证表格,提前向不丹政府备案本次旅游团队行程计划。中国游客前往不丹旅游可做落地签证,并在旅游行程规定的范围与日期内完成旅游计划。印度、孟加拉、马尔代夫国籍护照持有者入境无需签证。[9]
货币
不丹货币名称:努扎姆(Ngultrum),简称努(NU.),与印度卢比等值。[1]
财政金融
不丹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财政年度。2009/2010财年,不丹国家财政收入156.3843亿努,同比增长4.4%。2009年,外汇储备395.75亿努(约8.2亿美元)。2009年,外债574.25亿努(其中55%为印度卢比债务),同比增长18.6%。
不丹主要金融机构有皇家货币局、不丹银行等。皇家货币局成立于1982年,是不丹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政府的货币政策,代表政府办理外币存款业务。不丹银行成立于1968年,属国家商业银行,一度与印度国家银行合办。2002年,印度国家银行将管理权移交给不丹,持股份额也由40%降至20%。
作为不丹私有化进程的里程碑,1996年不丹政府允许金融部门公开发行股票,并与亚洲开发银行和花旗银行签署协定,允许它们购买不丹国家银行不超过40%的股份。[1]
对外贸易
不丹对外贸易主要在南盟成员间进行。印度是最大贸易伙伴,与不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不丹进口额390.84亿努,出口额为293.24亿努。不丹对印进、出口额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75%和89%。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有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其中,不丹与孟加拉国之间签有优惠贸易协定。
不丹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力、化学制品、木材、加工食品、矿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燃料、谷物、汽车、机械、金属、塑料等。
不丹于1998年成为WTO的观察员,现申请成为正式成员。[1]
外国援助
不丹经济建设严重依赖外国和国际组织援助。2010年,不丹接受外援(净额)22.15亿努。其中,印度是最大援助方。此外,不丹还接受来自日本、丹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奥地利、荷兰、瑞士、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方面的援助。[1]
社会
民生
不丹人民截至2008年1月,全国共有贫困人口(月收入低于1096努)14.61万人,占总人口23.2%,其中农村人口贫困率为30.9%,城市人口贫困率1.7%。2004年底起,不丹全国范围内实行禁烟。[1]
医疗
不丹实行免费医疗,享受基础医疗的人口超过95%,人均寿命66.1岁。2010年,有各类医疗机构730家,其中医院31家,医生187名。婴儿死亡率为每千人40人。2010年不丹人口中,14岁以下的占30.6%,15-64岁的占64.6%,65岁以上占4.8%。1998年,不丹在日内瓦建立世界首个健康信托基金,保证提供基础医疗用的疫苗和基本药物。不丹传统医学来源于藏医药学,至今仍广泛使用。[1]
教育
2009年,不丹全国有各类学校1651所,教员8418名,在校学生197832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2%。国民识字率约为53%(2005年)。2003年6月建立第一所大学不丹皇家大学。1961年起学校实行双语制,不丹语“宗卡”为必修课。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射箭和摔跤为不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1]
媒体
不丹政府设有不丹新闻与广播机构,负责全国广播、电视事务。
不丹电视台1973年,成立不丹广播公司,用不丹语、英语、尼泊尔语等广播。1999年,不丹广播公司开通电视服务。《昆色尔》为不丹国家报纸,并在互联网上更新。2006年,两份私人报纸《不丹时报》和《不丹观察家报》开始发行。另有《德鲁克·洛塞尔》季刊,用宗卡、英语和尼泊尔语出版。[9]
网络
不丹政府1999年正式宣布网络和有线电视合法化后,电视很快便进入了不丹普通百姓的生活。过去,每月需要花费至少800努(1努约合0.15人民币)租借录像带,只需花上300努就可以收看50个有线电视频道,其中包括中国的电视频道。
不丹移动通信业的发展不过短短几年,但是进度却不慢。1999年1月成立的不丹电信公司,是该国唯一一家国有电信运营商。2003年3月,不丹电信启动移动电话一期工程。当年11月,移动电话业务就覆盖了不丹近2/3地区。2008年,不丹电信还推出了3G业务。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不丹拥有近20万手机用户,手机的普及率近30%。
不丹于1999年建成全国计算机互联网。但受网络硬件设施影响,不丹只有3万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仅为5%,且集中在廷布和彭措林等地区。大多数不丹家庭仍无法拥有一台电脑。
2010年初,不丹电信已将其国际互联网带宽从110Mbps扩大至330Mbps,不丹人的上网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包括宽带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和
交通
不丹公路总里程8366.2公里(截至2011年6月30日),拥有机
不丹交通动车辆54123辆(2010年)。山区仍以马、牛、骡为主要运输工具。河流众多但湍急,无法航行。[1]
帕罗机场是不丹唯一机场,距首都廷布65公里。航空公司有不丹航空公司(DrukAirCorporation),成立于1983年2月,航线包括从帕罗至新德里、加尔各答、加德满都、达卡、曼谷和仰光,无国内航线。2010年载客量13.26万人次。[1]
宗教
不丹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
虎穴寺,户户都供有神龛。不丹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佛教(国教)、印度教,不丹原始宗教。[8]
不丹有75%的人口信仰佛教和原始宗教,不丹信仰的佛教是藏传喇嘛教,是不丹的国教。主要是竹巴噶举派,每个村或寨至少有一座寺庙,全国有2000多座古代佛教寺庙和1000多座佛塔。不丹最早的寺庙建于637年。不丹佛教信奉的是西藏喇嘛教的一个支系,即噶举派喇嘛教。传入不丹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最早是由中国西藏王松赞干布在不丹的中部布姆塘河谷修建了贾姆帕寺院,用来传播佛教,所以时至今日,不丹人都把中国西藏视为佛教圣地,每年都有不少人到西藏烧香朝觐。不丹宗教里的僧官分为基堪布、洛笨、中央寺院院长、地方寺院院长等职,其中僧侣为不丹佛教的主体,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
不丹有25%的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主要在南方,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也有印度教寺庙在廷布。不丹也有苯教,但大部分已经被红教吸收。[10]
文化
节日
国庆日(12月17日--第一任国王乌颜·旺楚克登基日)、国王生日(2月21日)、加冕日(11月6日)。[2]
餐饮
传统的不丹食物又热和又辣。然而,对于中国人的游客,他们会给中国人提供中国、印度的食物,热爱冒险、寻求刺激的人可以尝试一下当地的美食,如那些可口的美味,以及不丹热辣的民族菜肴。其中有用辣椒和当地的奶酪做成的EmmaDatshi。但在旅馆、酒店里通常会提供带有自助餐风格的食物。
不丹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相似,他们也吃饺子。但是,不丹菜之辛辣比中国的川菜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丹人把辣椒当蔬菜,而不是调料。家家房顶上都晒满红辣椒。日常生活中,不丹人不仅吃任何菜都会加上大把干辣椒,而且还喜欢将不切碎的生辣椒凉拌,直接当沙拉吃。[7]
婚姻
1953年,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国王宣布废除了一妻多夫制(一
不丹国王与王妃家几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往往是老大娶,其余几兄弟就不再另娶),并对一夫多妻做了限制。规定一个男人最多只能有三个妻子,并且,在娶新妻子之前必须征得第一个妻子的同意,否则,就不能再娶。婚后,女方可到男方家生活,改变过去那种男到女家入赘生活的习惯。[7]
1980年,不丹皇家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宣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并禁止童婚。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丹尚未杜绝这一现象,不少富人仍娶两个以上的妻子,一妻多夫现象在不丹北部地区也还存在。政府规定的合法结婚年龄是男子21岁,女子16岁。不丹男女双方的婚姻通常由父母安排。不过,不丹的青年人喜欢自己决定。南部尼泊尔族人结婚时,女方要陪送嫁妆。不丹男女在结婚之前要到法院登记,并交纳一定的登记手续费,否则,婚后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一个已婚女子同另一男人私奔,那么,那个男人就要向其丈夫赔偿婚后时间里妻子的生活费和其他费用。南部尼泊尔族人也允许离婚,但不普遍。政府鼓励人民世俗结婚,不丹实行族内婚姻,鼓励不丹人与不丹人结婚,并对其实施奖励。结婚者可向不丹银行申请贷款1000~2500努。结婚时一般都要请僧人念祝福经,但这一仪式多在两人事实上同居以后举行。[11]
信仰
五彩经幡
无论是山边路旁,还是房顶门前,不丹各地随处可见一片片
松枝上五彩经幡随风飘动迎风招展的五彩旗,场面蔚为大观,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和怪谲。当地人说,国民信奉藏传佛教,这些五彩旗其实是印着经文的经幡。以前,这种长三尺、宽1尺的经幡上都印有“嗡、嘛、呢、叭、咪、哞”六字箴言和龙、虎等图案,旗子的边沿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土地,代表了宇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
人们为了方便,不丹当地的大部分经幡干脆做成五彩旗,不印图案和文字。每到喜庆生辰、逢年过节甚至乔迁新居时,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经幡,以祈求神灵的庇佑。有趣的是,不丹人经常把经文塞进木桶里,让其顺水飘流。在当地人看来,木桶因水流而动,也是自己向神诵经的一种方式。[11]
服饰
身着不丹传统服饰的当地居民走在不丹首都廷布的街头,能看到不丹女子身穿齐脚踝的“基拉”裙;男子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着雪白整齐的袖口,下着齐膝裙和长筒袜。据当地人说,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东西往衣袖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掉出来。男子的服装上既没有扣子,也没有兜,只靠一根宽腰带束紧衣服,因此形成了不丹男子“开阔的胸怀”,袖子里装不下的东西可以放在怀里。成年人将身上带的“零碎”都堆在怀里。学生上学不用背书包,所有文具和书本都揣在怀里,衣服鼓鼓囊囊的。[11]
语言
宗卡语和英语为官方用语,尼泊尔
不丹(29张)
族人讲尼泊尔语。[8]
不丹的语言十分丰富。由于地形复杂,长期交通不便,加之社会经济文化落后,民间交往较少,因此不丹语言的地方性差异很大,方言十分普遍。在全国流行18种以上的方言中,仅不丹东部地区就有11种方言。现在广泛使用的主要语言有4种:宗卡语(Dzongkha)、夏却普语(Sharchop)、洛昌语(Lhotsam)和英语。不丹皇家政府于1986年把"宗卡语"作为国语,并在全国推广使用,彻底解决国人间相互交往的语言障碍。英语为不丹的官方语言,只有国家高级公务员和军队高级官员使用,主要用于对外交往。不丹有条件的学校
习俗
着装风俗
不丹男子传统服饰为斜开襟的挽襟半长外套,称为“果”(Gho),腰间扎一布带,夏天可着短裤。衣料一般为棉布,高级的为毛料。足下着长靴或皮鞋,长筒袜。女子为紧身长袍,多为黑色,称为“几拉”(Kira或Kera)。男女在正式场合均着披肩,但披肩颜色、样式根据地位不同有严格区别:国王和寺院大主持(堪布)为黄色;政府部长和中央寺院四大法师为桔色;皇家顾问委员会及法院代表为蓝色,无穗;政府官员为红色,无穗;一般公民为白色,两头带穗。[12]
丧葬习俗
不丹人相信生死轮回,在葬礼上耗资巨大,举行多项仪式以求逝者能有更好的来世。在逝者去世后第7、14、21和49天分别举行仪式,并由占星师卜算挑选吉日火化尸体。逝者离世后的3年,每年逝世纪念日都要以逝者名义竖起经幡,举行仪式。逝者亲友携带酒、大米或其他物品前来参加仪式。[12]
饮食习俗
不丹人在吃饭、喝酒、喝茶之前,需将少许食物、茶酒向空中抛洒,以此供养上师三宝;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不丹人好饮用低度酒,该国法定饮酒年龄是18岁以上。除周二(禁酒日)外,酒吧都有酒供应。宴请宾客时,先上茶或酒并进行交谈。用餐期间一般不说话,餐后客人旋即告辞,不再逗留。依照宗教习惯,喇嘛忌烟酒,但可食荤。许多不丹人随身携带槟榔,与他人分享槟榔是友好的表示。[12]
禁忌
习俗禁忌
不丹人杀猪当天不能吃肉;若家人出远门,当天不能扫地,家中人生病,要在门口插树枝,禁止外人进屋;家中若死了人,一年内死者家属不能唱歌跳舞,不能杀鸡宰猪,不能打猎,不能婚嫁。不丹狩猎者信奉:不能将野兽头角抛置山野,或者赠送他人,要把野兽头角挂在灶壁上,外人不得触摸。猎人的狩猎工具不得借给外人等。[13]不丹人认为头是人体最神圣的部分,请勿触摸不丹人头部。不丹人认为脚最低贱,请勿将脚伸到别人面前,更不能跷二郎腿。[12]
政府禁忌
不丹政府尽力保持国内的文化和传统,因此游客购买不被批准的
辣椒成为主菜宗教文物和古董,是非法的。若对上述物品有兴趣,可往指定的商店购买。不丹人民对外来游客非常友善,尤其是小孩,天真可爱,但切记不要将金钱、糖果等给予小孩,也不要随便将药物赠予有需要的村民,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不丹人民构成长久的伤害。[13]
旅游
综述
不丹许多寺院和城堡都修建在环绕廷布谷地的山顶上。在西边,建筑在海拨10000英尺的帕卓汀寺院俯瞰全城,它建于1748年。在以后的几年中又不断地修建,从帕卓汀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环绕的群山。
离廷布不远的德钦曲林宗是王宫。除了国王以外,王室的成员都居住在那里。它坐落在宽敞的草坪、池溏和柳树中间。这座美丽的三层建筑物,从建筑风格到它的陈设都是按照传统形式修建的。在宫殿的另一边是唐古差瑞,它是不丹最古老的拉康(神殿),僧人们到这里修炼他的静座和飞升的方法。在廷布谷地,使人感兴趣的地方还有为了纪念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国王而修造的佛塔,手工艺品商店和玫瑰园。[7]
景点
简介景点图片
辛托卡城堡位于离不丹首都5英里的廷布谷地的入口处。它是阿旺南杰于1627年修建的。这座优美的建筑物是不丹筑有护墙的最古老的一个寺院。它曾经是国家第一个社会和宗教教育的中心。它已成为众僧研究佛教文化的学院。辛托卡城堡
虎穴寺是不丹国内最神圣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世界十大超级寺庙之一。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悬崖壁上。传说中莲花生大师骑虎飞过此地,曾在一处山洞中冥想,莲花生大师走后便形成了现在的虎穴寺,让此地成为佛教教化之地。虎穴寺建于1692年,一场大火之后寺庙损坏严重,于1998年重建。据说,2010年以来虎穴寺已经严禁普通游客进入,即使是佛教徒的进入也被严格限制。据古代经书记载,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修行三个月,并镇服了那时在不丹占据山头的山神鬼怪。[14]虎穴寺
卡姆沙耶里纳耶纪念碑是不丹唯一一座全部供奉各类护法神的佛塔,是这个喜马拉雅山国避灾避难的圣地,用来祈求不丹祥和安宁。塔顶的释迦牟尼佛像据传曾开口说话。全世界只能找到这样一座供奉着神佛的纪念塔,作为庇佑国家的佛塔,它的各层分别供奉着不同的保护神的神像。[15]
切米拉康是喇嘛朱卡库拉(LamaDrukpaKunley)的堂兄为纪念他降伏恶魔而建的寺庙。喇嘛朱卡库拉是被不丹人广泛尊崇的圣人,称之为癫狂圣贤,他的佛法教义贯穿了美酒、美女,很多他的信徒以和他交欢为荣耀。传说喇嘛朱卡库拉降伏了多雄拉山口一个变化成狗的恶魔,然后将这个恶魔埋葬于此,切米在不丹语里的意思正是“无狗”,表示永远不要有这样的恶魔再出现。[15]
旺度波德朗堡(WangduePhodrangDzong)传说人们在选址时,看到四只乌鸦分别飞向四方,即被视为佛教远播四方的吉兆,于是定址于此。旺地宗是各大宗里面目前维护和修缮最少的一个,所以可以看得到比较古旧和古朴。[15]
杜克耶堡于1649年建造,为纪念不丹战胜西藏入侵者而建。由于火灾被毁,现在是一座宗堡遗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