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阿塞拜疆发展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阿塞拜疆刚获独立时,不少中国企业和商家看好的是包括阿在内的前苏联国家消费品匮乏的市场,一般商品贸易成为中阿经贸关系发展初期的主要方式。如今,那种局面早已成为历史。根据阿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企业所具备的优势,笔者认为,以下领域似可作为对阿开展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的重点考虑对象。
1、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是阿独立以来经济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外资开始大量涌入,投向里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此后数年阿GDP保持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2005年里海石油项目的成功投产和2006年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投入运行,把阿经济推到一个更快增长期(2005年增长26.5%,2006年34.5%。2007年预计27%)。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财政实力迅速增强,阿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进入高峰期。政府鼓励和重点扶持、以及国际资本重点资助的领域主要有:能源基础设施(电站、输变电线路和设施、油气运输和储存设施、风能利用等);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机场、桥梁、码头等);电讯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换代;水利(含灌溉、饮用水供应等)基础设施等。这些项目资金有保障,支付状况良好。
合作方式既可是传统的参与工程招投标方式(例如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去年通过国际招标取得阿“哈奇马兹”变电站建设项目),也可采取双方均能接受的、互惠互利的其他合作方式(例如四川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通过双边谈判和磋商,与阿业主基本达成关于采用EPC方式承建10万吨级电解铝厂项目等)。
2、农业,包括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包装和储运等领域。阿在原苏联时期虽不是农业大国,但其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对其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作用。独立后,阿的农业发展却一直徘徊不前,至今尚未恢复到原苏联解体前1990年的水平,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逐年上涨,甚至赶上(个别品种超过)以高物价闻名于世的莫斯科。
近年来,阿政府大力呼吁加快农业振兴,并组建了国有的农业租赁公司,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农机、农资严重不足问题。每年该公司组织公开的采购招标,中国一拖集团、福田重工集团等企业的产品中标,已分批运抵阿境内。
3、非油气工业部门。当前,除石油天然气及其相关产业外(如机械制造、化工、油田服务等),阿其他工业部门基础均很薄弱。目前,阿政府正在起草关于建立特别经济区的法律文件,并称:旨在通过经济区和特别鼓励政策推动非石油工业的发展,以提早对“后石油经济”时代的到来进行准备。
但截至目前,在阿非油气工业部门进行投资、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中国企业暂时很少。
4、随着阿有关部门、企业对我了解认识加深,阿方对我机电、铸造及其他制造业产品(例如各种黑色金属管材和配件、电动工具、煤气表、电表、医疗设备、其他成套设备、食品加工机械和设备等)兴趣较大。虽然中国商品总体形象仍有待改善,但我机电和高科技产品在阿市场需求正悄然上升。
二、中国开展对阿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有意开展对阿合作的中国企业来说,需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种种挑战,才能把上述市场机会变成自己发展的机遇。
挑战之一,投资环境。阿塞拜疆经济列车虽已驶入快速道,但其国内投资环境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和“人治”现象依然严重,腐败之风盛行;市场机制欠发达,经济各部门行业垄断现象严重;经济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较低;阿民族保护主义意识较强,精于算计,中国企业与其开展合作具有一定难度。最近,有阿分析家指出:阿经济自由化程度和投资环境甚至远不如俄罗斯。阿把能源领域交给外资掌控,给予外资各种优惠条件,但却不愿外资进入非石油领域。俄恰恰相反:牢牢握住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动权,同时在非能源领域为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挑战之二,市场环境。主要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005年以后阿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石油美元的拉动。实际上,其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个真正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石油美元迅速膨胀的鼓舞下,阿国内房地产、金融等行业随之快速扩张,巴库市新建楼宇比比皆是,房价快速攀高(每平米均价高达千元美金),大街小巷充斥着按揭付款的进口豪华汽车、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泡沫经济征象明显。最近,国际权威金融机构对阿银行再次进行评估,把其风险等级又提高了一个级别。此外,由于年初阿政府大幅度提高能源产品价格引发了国内物价全面上涨,阿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不断加大的通胀压力。如政府对此认识不足,调控不力,就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危机。
挑战之三,市场竞争。阿仅有800多万人口,市场容量有限。目前,其他一些国家或借地利之便,或挟政治影响力,或凭传统经济联系,或依仗资金和技术实力,在不少领域(如石油天然气开发、油气运输管道建设、能源合作、过境运输等)已抢占先机,一批接一批新的经贸合作项目不断启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却几乎还没来得及在阿展示自己的真正实力和水平。因此,正在或准备进入阿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清醒看到的是,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对手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是严峻的,需要付出加倍的智慧和汗水。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华为”。该公司凭借对市场的敏锐触觉和灵活的运作机制,经过几年打拼,在世界电讯业巨头林立的阿塞拜疆市场力克外国同行,为中国技术和产品争得了一席之地。
挑战之四,自身的经营理念。这里系指从事对阿经贸合作主体,如果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仅凭一成不变的传统经营理念来运作在阿事业,恐怕难以避免碰壁。以笔者一己之见举例:在一些其他国家,不少中国企业的经验和共识是尽量避免合资经营。但如果在阿坚持这一理念,最终结果可能一事无成,尽管合资的确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