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商务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布会上,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王逸生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之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额将不断创新高,预计相当一段时间内,年贸易额的增长将达到40%到50%,或者更高。”
对于双边贸易的前景,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张克宁也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如果经济危机应对得好的话,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将进一步增长,但是短期内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已从当年约60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1.2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4.2%。
中国与东盟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9年8月签署了《投资协议》。双方商定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这一自由贸易区将拥有“19亿人口,接近2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1.23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 王逸生说道。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也大幅下降,但是因为自由贸易协定不断实施,其下降幅度小于中国外贸的平均水平。今年1月到11月,中国东盟贸易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2%,而同期,中国的外贸平均下降了17.5%。
张克宁介绍:“明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到0.6%。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也将在2015年实现90%产品零关税的目标。”
在谈及关税大幅降低,进口商品增多是否可能对中国与东盟的本国产业产生冲击时,张克宁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之间有很多互补产业,出口产品结构上也有所不同,自贸区的建成可以使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中国和东盟虽然都是出口外向型企业较多,但相互之间有很多互补的产品和产业,例如中国目前对东盟出口较多的主要是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等。而从东盟进口较多的产品主要是铜制品、橡胶制品等资源性产品。随着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之间互补优势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