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菲律宾统计署统计,今年上半年,菲GDP为5.997万亿比索,约合1352亿美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6%,低于6.5-7.5%的年度增长目标。其中,一、二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6%和6.4%。
一、高速增长势头减弱,政府调控面临挑战
(一)增长目标遇挫。菲经济在2012-2013连续两年实现较高速增长,同比增长6.8%和7.2%。菲政府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7.5%。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经济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反映出高速增长势头减弱。
(二)调控面临挑战。失业率居高不下,1月份为7.5%,4月份为7%,不充分就业率为18.2%。“社会气象站”6月下旬统计的成年人失业率为25.9%,相当于1150万成年人失业。1-7月,平均通胀率为4.3%,高于2013年的3%。7、8月份通胀率均高达4.9%,菲央行被迫于7月底和9月中旬分别加息25个基点,将隔夜借贷基准利率从3.5%上调至4%。这是菲央行3年来首次加息。失业率和通胀率出现“双高”,菲政府调控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二、经济结构基本合理,主要产业发展失衡
(一)私人消费支撑,出口增长强劲。从需求面看,上半年私人消费同比增长5.6%,GDP占比为67.3%,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政府支出微增0.9%(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1.1%),GDP占比11.6%,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投资同比增长3.9%,GDP占比19.3%,表现不尽如人意;货物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11.8%,与去年同期负增长9.1%相比大为改观,对实现6%的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进口增长5.7%,与去年同期负增长1.1%相比也大有改善。
(二)服务业唱主角,农业继续低迷。从主要产业看,三大产业的发展依然失衡。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GDP占比9.8%;工业同比增长6.6%,GDP占比33.3%;服务业同比增长6.4%,GDP占比56.9%。
近年来,菲农业增长比较缓慢。工业则稳步增长,反映出菲政府在吸引投资、扩大出口以及经济开发区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制造业发展比较迅速,上半年取得8.8%的增长。上半年,研究机构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在55左右的高位波动,预示制造业短期内将保持繁荣。服务业是菲律宾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上半年,房地产及租赁业同比增长9.2%;运输、仓储及通讯业增长7%;机动车销售及维修业增长6.3%;金融服务业增长5.8%。
三、市场效率尚待提高,持续增长需破瓶颈
(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偏低。今年7月,菲人口委员会宣布全国人口达到一亿。菲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居世界前列。人口年轻化明显,全国中位数年龄估值仅约23岁。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由于劳动力冗余,劳动力价格难以上涨。具有代表性的家佣/保姆工资长期维持在每月4000/6000比索(不足100/150美元)左右的水平。由于通货膨胀,劳动者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
菲政府历来重视劳务输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据估计,海外菲劳存量超过1000万人,多从事家政、建筑、娱乐等行业,薪酬水平远高于国内平均收入。海外劳工现金汇款已达每月2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很多家庭高度依赖海外务工的汇款。
(二)商品市场消费支撑,开放不足。数据显示,一个典型的菲律宾家庭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消费,三分之一用于纳税和投资。海外收益对国内消费形成有力支撑。近年来,菲国内商品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以汽车为例,2012-2013年,菲全国销量先后突破18万辆和21万辆,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分别达4万和6.8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44.9%和15.5%。
菲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水、电、通讯、运输、租金等刚性成本过高,投资者积极性受到压制。菲市场对外开放度有限。菲国际贸易总额仅相当于GDP的64.7%,在东盟国家中排名倒数第2。菲法律规定,外资不得进入零售业。《2014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菲外国直接投资的GDP占比仅为1.12%,在东盟国家中垫底(缅甸未公布数据)。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菲在189个经济体中仅排名第10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第170位。
(三)资本市场总体良性,监管审慎。
1、股市。在经历2013年下半年的调整后,今年上半年菲股市累计上涨16.2%,表现不俗。
2、债市。上半年债券市场成交活跃,政府长期债券收益率目前为4.3%左右。2010-2012年,国际热钱共计净流入136亿美元,大举进入债券和股票市场。2013年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将菲主权信用评级升入投资级后,国际热钱开始撤离,当年第4季度净流出1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净流出13亿美元。2014年5月,标准普尔再次调升菲信用等级,现评级为BBB,展望为稳定。
3、汇市。1-7月,菲律宾比索对美元缓慢升值,汇率从44.93逐步降至43.47,平均汇率为44.35。截止7月底,菲外汇储备806.44亿美元,比去年底的831.87亿美元下降3%。
4、商业银行。菲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比较完善,监管措施比较严格。6月底,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6.35%,净资产回报率9.83%,总资产回报率1.2%,不良贷款总额948亿比索,不良贷款率仅2.1%。上半年,主要银行盈利出现大幅回落,但盈利额仍然可观。
5、政府财政。2013年底,菲政府未偿债务总额4.53万亿比索,相当于GDP的39.2%。2013年菲政府总收入1.72万亿比索,总支出1.88万亿比索,财政赤字1641亿比索,相当于GDP的1.3%。当年菲政府共举债5547亿比索,其中94%来自国内债市,6%为外国援助性质贷款。2014年5月底,菲政府债务为5.6万亿比索,其中外债320亿美元。
(四)经济内生动力改善,需破瓶颈。近年来菲经济很大程度上享受了“人口红利”,内生动力也逐渐改善,但经济发展形态仍以要素驱动为主,处于向效率驱动过渡的阶段,与创新驱动尚有差距。菲人均GDP约2700美元,属中等偏下收入国家,需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创新、科技领域投资。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2015年竞争力排名,菲律宾跃升7位,列第52,在东盟10国中列第6。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菲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改善财政状况的同时,菲政府还应利用好外国投资和援助。
(驻菲律宾使馆经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