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网,招商投资网,招商网,招商投资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总站,
昆莎乡招商引资网
追记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噶尔县委书记张宇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噶尔县招商网讯: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地区,生长着一种高原红柳,春夏秋冬,狂风肆虐,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但红柳却依然生机勃勃。她只知奉献、不图索取,用坚韧的毅力为高寒缺氧的荒原带来绿色的希望,以坚韧的品格守护着戈壁荒滩,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家园。张宇就是这样的人。
                 ——  手记2012年 8月 22日,正当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的藏族村民擦洗门窗,整理院落,准备请张宇帮他们搬新家时,张宇却走了,离开了他深爱的藏族群众。“张书记说过,等新楼建成时,他要亲自来帮我们搬家。你看,这么漂亮的房子建好了,他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8月 31日,五十多岁的藏族汉子扎西旺杰泣不成声。 
    望着荒原中的一排排新居,望着清凌凌的边境河水穿村而过,望着荒滩上蔬菜大棚里鲜嫩的蔬菜,望着正在建设的种植区和养
殖区,一串泪珠从一位老阿妈的眼里滚下,她说:“张书记是个大好人……”
    张宇生前是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噶尔县县委书记。两年多来,他克服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孔繁森为榜样,视阿里为故乡,视藏民为亲人,为维护边防稳定和发展当地经济倾注了全部心血。 8月 22日,年仅 44岁的张宇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雪域高原。
    藏族村民说:“张书记为我们盖房子、种苜蓿、建大棚,他心里装着我们,唯独没有自己。”
    干部群众说:“张宇是一位好书记、好领导,是文成公主故乡给我们派来的真正亲人,是当今第二个孔繁森。”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说:“张宇是一名优秀的县委书记,为西藏发展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生活,条件太恶劣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亲人。”
    2010年 3月 12日晚,张宇的妻子马超一正在厨房忙碌。急匆匆回家的张宇突然对她说:“组织上可能要派我去援藏,你同意不同意?”听到丈夫的话,马超一一下子噎住了。结婚十八年来,他们夫妻恩爱,从没有分开过,去西藏,意味着家庭的重担全部甩给自己。但她知道张宇是一个要强、有理想、永不服输的人,想到这里,马超一说:“家里我会照顾好,你放心去吧。”
    2010年 8月 29日,经过几个月的集训后,张宇远赴祖国边陲的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到任第二天,他不顾高原缺氧反应,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一直到凌晨,了解全县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天后,天刚亮,他就带着风干肉、矿泉水下乡调研。车子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奔跑一个多小时后,才看到正在放羊的牧民。张宇对随行的干部说:“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生活,条件太恶劣了,我们要把他们当亲人。”            
   每遇到一户牧民,他都到家里看一看,用刚学会的藏语热情地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当天,他行程 300公里,看望了两个村四十多户牧民。等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不顾劳累,张宇又连夜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
    有一次下乡,由于天色已晚,可能无法到达预定的村组,陪同的县委副书记程文杰便劝其返回县里,改日再去,张宇断然拒绝了。不巧此时汽车又陷进了沼泽中,张宇第一个脱掉鞋子跳进刺骨的泥水里,继续向前走去,只说了一句话:“今天就是走也要走到村里去。”
    两个月时间,张宇白天下乡,晚上开会,全县 4乡 1镇 12村的沟沟岔岔上留下了他的足迹,行程超过万余公里。经过深思熟虑, 2010年 11月 4日,他在噶尔县委全会上,大胆提出了影响噶尔县历史进程的“建设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边境模范县”三大战略目标。
“有人说在戈壁滩上种树是天方夜谭,我就不信这个邪。”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粪便满街有。”这是对噶尔县县城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也与“藏西千公里范围内最大城市”的战略地位极不相符。张宇提出了“打造西藏最干净城市”的新目标。
    说干就干,县上很快就拆除了镇区入口处的棚户区,洗净了狮泉河镇“脸面”。张宇拿出援藏资金扩充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他每个周日带领党员义务上路捡拾垃圾,县城卫生大变样,成了阿里最干净的城市。
    噶尔县城周边全是荒滩,四季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年年栽树不见树。张宇想,自己在任如果把绿化做不起来,就愧对组织、愧对藏族人民。他把自己在金台区分管城建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改造”后“嫁接”到噶尔县,提出了“大水大绿”的思路。
    “有人说在戈壁滩上种树是天方夜谭,我就不信这个邪。”他不顾一些人的反对,硬是从地区行署争取来百万元植树资金,又从宝鸡市园林环卫局请来园林专家指导绿化工作。
    县城噶尔路、迪三路、迎宾大道的绿化带全是沙子,植树就要将沙子换成黄土,而黄土需从 50公里外的昆莎乡拉运,一车土光运费 700元。面对这么贵的运费,县林业局局长汪发珍面露难色,而张宇听后只说一个字:“拉!”                       
    县城十里景观大道种树更加困难,换土工程量大不现实,张宇和技术人员蹲在戈壁滩上搞实验,最终确定了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成活率。为了赶季节,他一连熬了四个通宵动手修改工程方案,从渠道规划、树苗和草籽选用、播植密度到化肥使用一一把关。
    2011年 3月 20日,天气异常寒冷,张宇早早来到植树现场,当看到几名干部栽的树歪歪扭扭,他黑着脸训斥一番,亲手拔掉树苗,自己动手重新挖坑、栽苗,现场示范。植树两个月,张宇每天最少两次去现场,先后磨烂了三双皮鞋。机关干部一看张书记动真的了,都不敢马虎。当年景观大道种植的近 30万株苗木成活率达到了 90%以上,这在阿里历史上是罕见的。
    如今走在噶尔,新栽的树木已经郁郁葱葱。在城市入口两侧,整齐的银杨柳随风摆动,茂密的班公柳摇曳动人,密匝匝的紫花苜蓿盛开着小花,几百米宽的防沙林带在狮泉河水的滋润下,装扮着戈壁原野。
“张书记让我们住上了新家,他是文成公主的家乡人,也是我们藏族人的亲人。”
    噶尔县扎西岗乡有着近百公里的边境线,维护边境稳定安全是首要责任。“保卫边防离不开人民的力量。这里的农牧民生活并不富裕,老百姓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帮着保卫边防。”张宇嘴里时常念叨着这句话,心里萌生了要将边境村建成新农村的想法。
    扎西岗乡典角村二组与印度一河之隔,边境两边的牧民语言生活习惯相通,谁的日子过得好,大家都看在眼里。典角村村民的生活好不好,不仅影响着边境稳定,还代表着国家形象。考虑到这些, 2011年 7月,典角村二组被确定为首个“边境模范村”开始建设。
    今年 8月 31日,记者来到距离县城近百公里的典角边境模范新村。蓝天白云下, 22栋白墙红檐的藏式二层楼房错落有致排列在边境河畔,与周围的荒山秃岭相比,显得格外显眼。“整个村子从地图上看,像一个蓄势待发的弓箭,时刻保卫着国家边境线。”噶尔县发改委主任王建成告诉记者,典角新村的规划是张宇书记智慧的凝结,不但盖好了房子,还规划了种植区、养殖区和人工种草区,让村民以后不用再逐水草而居。
    扎西旺杰的新房子有 100平方米,三室两厅,有线电视、自来水通
到家里,室内白墙、地面瓷砖已装饰一新,与他低矮昏暗的老房子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雅咕嘟(藏语:太好了)……我做梦也没想过能住这么大的房子。张书记让我们住上了新家,他是文成公主的家乡人,也是我们藏族人的亲人。”扎西旺杰激动地说:“大家现在干劲十足,个个是哨兵,放牧都在巡逻。”
    不但典角村的村民深深铭记住了自己的恩人,就连施工的工人也对张宇佩服不已,称他是一个亲民、负责任、爱较真的好领导。有一次,房子打地基时,张宇发现三家施工队打的底梁宽度、高度不一致时,亲手砸掉不合格的圈梁,盯着施工队重新浇筑。张宇一心扑在藏族群众的新家建设上,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天,还忙着给每户村民争取搬家费用补贴。
    典角边境示范村的建成,改善了农牧民生活,被作为示范村向自治区推广。张宇上任以来,把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放在第一位,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争取援藏资金建设了 527套新房,帮助 2000多名农牧民离开帐篷住进新居。
“不惜一切代价让牧民们种好草,只有这样藏族同胞才能早日过上定居日子。”
    8月的阿里温暖如春,狮泉河畔水草肥美,遍地羊群正在埋头吃草。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的大片土地上,盛开着高原上少见的紫色小花,半人高的草郁郁葱葱,却不见一只牛羊,只有嘟嘟作响的“铁牛”在卖力割草。
    虽然牧业是噶尔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草场承载量低,牧民以养山羊为主,酥油都要从外地购进。如果能让牧民不再靠天吃饭,把游牧改为圈养,不但能提高牲畜养殖量,还能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陕西援藏干部几经努力在高原上种活了有“饲草之王”美誉的紫花苜蓿,但 2010年前,牧民种植的紫花苜蓿不到100亩。张宇上任后发现,原来政府大包大揽在基地里花钱雇牧民种牧草,将收获的草再无偿分配给农牧民,希望这样来吸引大家种草,结果却适得其反。“不惜一切代价让牧民们种好草,只有这样藏族同胞才能早日过上定居日子。”张宇提出,由政府提供技术、草种和肥料,村民自己种植、收割,并由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动员,同时引进奶牛,帮助牧民们发展奶畜业。
    52岁的二组村民加参是低保户,也是种草“钉子户”。 2008年,政府为了帮扶他,给他免费送去两头奶牛。然而,加参却整日酗酒不愿意种紫花苜蓿,每年过冬时节光靠救济草喂牛,奶牛饿得都是皮包骨头, 2010年,一头奶牛竟被饿死。张宇下乡得知此事十分生气,当场让乡长和驻村干部帮忙种草,他还不时下乡检查,看加参家的牧草长势情况。在张宇和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去年加参种植了 20亩紫花苜蓿,由于管护得当,当年就成活。奶牛吃饱了,牛奶产量猛增到日产 15公斤,一天就能赚 180元。加参当年就脱了贫,第二年还买了拖拉机,并将牧草面积扩大到 40亩。“张书记来的两年多时间内,全县的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 5450亩,几乎扩大了一半,他还提出用 5年时间,把人工种草面积扩大到 5万亩,人均达到 7亩,并发展奶牛养殖,短期牛羊育肥,提高牲畜存栏量,为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打下基础。事实证明,张宇书记的眼光很准。”噶尔县农牧局局长韩俊文满怀信心地说。
“稳定要抓好,招商引资更不能放弃,只要有诚信,黄土也能变成金!我就不相信这块‘宝地’没人看上!”
    噶尔县的招商引资是个老大难,虽然县上出台招商引资政策,但没有
一个客商愿意“上钩”。将真金白银撂进戈壁滩,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收回投资,不少客商闻之退避三舍,招商年年提年年为零。“稳定要抓好,招商引资更不能放弃,只要有诚信,黄土也能变成金!我就不相信这块‘宝地’没人看上!”张宇对机关干部说。
    今年 4月,他找行署、找自治区领导软缠硬磨,批到了 300亩发展用地指标,规划了生态产业园。他想方设法结识了某建材公司老板温小锋,不厌其烦地给他讲投资前景。“噶尔的建筑市场都是自拌混凝土,一来质量没保证,二来成本高,商用混凝土是个大趋势,投资前景很大。”听到张宇的卖力游说,老板仍不动心,因为他知道这里水电不足,担心投资打了水漂。张宇向温小锋承诺,“你放心,我就是你的后勤服务员。”最终打消了对方的疑虑。今年 8月初,投资 1600万元、噶尔县新中国成立以来引进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正式投产。
    温小锋回忆说:“我来这里投资,并不是为了在这里获得多大的
利润,而是被这个西府汉子的真情打动了。”
    张宇离世前,已对生态产业园有了清晰的规划,还要建物流园、科技园。在他的努力下,中科院天文台后勤基地、西藏旅游局噶尔县摄影基地、台湾阿里西藏阿里文化交流平台项目正在洽谈。“这些项目马上落地生根的时候,张书记却走了。”县发改委副主任凌遗春说,在藏汉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底,噶尔县县级财政收入达到2158万元,同比增长六成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500元,同比增长一半……
“远赴高原  ,如果碌碌无为,将愧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愧对家人和朋友。”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一般人眼里,短短三年能干成啥?然而,张宇并不是把援藏作为“镀金”的过程,而是扑下身子为藏族群众做出一番事业。在援藏的两年多时间里,张宇几乎没有双休日,即使过春节,他也是走得最晚、来得最早的一个县级干部。“在电话里,他给我唱好听的藏歌,讲噶尔县的发展思路……‘远赴高原,如果碌碌无为,将愧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愧对家人和朋友。’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回忆过去,马超一泪如雨下。在援藏期内,两人每天一个电话,张宇通过电话尽一个丈夫的职责。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张宇的父亲因病去世。张宇悲痛万分,然而,在料理后事时,他却做出了让乡亲们难以理解的事。“按照农村风俗,老人安葬前,亲朋好友、邻里乡亲都要上门烧纸吊唁。可张宇却用毛笔写了一个告示贴在了大门口,上面写着‘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礼金’。我一看,心里很不美气,你不收你亲朋好友的礼就算了,邻里乡亲上礼都不收,这样做太不近人情了。”张宇的叔父张明生回忆说。他当时就指责张宇,你官当大了就看不起穷乡亲了。张宇默默地把他拉到一边耐心解释说,父亲临终前再三叮嘱他“咱家三代党员,你要对得起党,千万不能违反纪律。”
    父亲丧事刚办完,“头七”还未过,张宇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必须立即返回。他二话没说,安顿好家事,带着父亲的遗像就要返回阿里。家人都劝张宇,“这样你太伤心,会影响工作。”张宇却说:“我把爸的遗像带去,让他给我做个伴,时刻监督我给藏族群众作贡献。”听到张宇的话,家里的老老少少抱头痛哭。
    匆匆赶回阿里,张宇将父亲的遗像安放在办公桌上。身边的干部都说,
“张书记,你应该把家里的后事料理完再来。”张宇却默默地说:“爸,你生前身体不好,一直没带你来西藏,今天儿子带你到了阿里,你看看这里的天多蓝、云多白……”这一幕,许多干部时至今日都难以忘怀。
    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张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他两年时间仅回过四次家,未尽到一个父亲、儿子、丈夫的责任,却做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藏族同胞的无限热爱。
“自己到西藏来,对工作、对同志们特别是藏族同志、对党的事业是问心无愧的。”  
    8月 30日,记者来到张宇生前的单身宿舍,一室一厅的平房里陈设简单,床前还摆放着氧气瓶,电视机旁放着未吃完的高原药和降压药,书柜里
整齐地码放着厚厚一摞笔记本,援藏期间,他生活、工作轨迹都细细记录在这9本日记里。
    因为争取援藏资金,张宇曾经被误解。他在日记里写道,“对自己到县上来的工作热情、对同志们特别是藏族同志的真情、对党的事业一一反思,自己问心无愧。”
    面对突降的瑞雪,他写道,“今日狮泉河乌云密布大雪纷飞,是我到狮泉河后雪下得最大的一次。此时正值草原出草关键时期,下雪非常好、非常及时,是我们及农牧民非常高兴的一件大事。”
    ……“我们几个援藏干部在整理张书记遗物时,通过日记才发现,张书记因病牺牲,根源就是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援藏干部、噶尔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海斌说。
    让我们一起见证张宇去世前十天的生活轨迹,一起见证一个共产党员带病忘我工作的赤诚之心 :
    8月 12日,张宇在拉萨学习完返回狮泉河,上午先后听取自治区人工种草现场会筹备工作和县委综合楼项目建设汇报,下午接待军分区领导。此时他已经患感冒。
    8月 13日至 16日,张宇多次下乡检查指导自治区人工种草现场会和阿里地区首次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经验交流会筹备情况。
    8月 17日开始,藏族雪顿节放假七天,张宇放弃休息,参加了当天的人工种草现场会。之后三天又先后慰问了藏族干部和一线边防官兵。
    8月 21日,阿里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雨中召开,张宇在风雨中站了足足一天,当时感到不适。当晚 9时,他电话告诉妻子自己不舒服,妻子催促他去医院输液,晚上 11时输完液后,张宇又给妻子打电话报了个平安后入睡,谁知道这成为夫妻的诀别。
    8月 22日上午 9时许,张宇未按时吃早饭,工作人员去宿舍看他时,发现张宇躺在地上,半个身子探出房门,经过紧急抢救,张宇最终因病去世。
    张宇走了……虽然他没有述说自己的功绩,但奔腾不息的狮泉河记得、雄伟壮观的燕尾山记得、茫茫无际的戈壁滩记得,这里有西岐儿女在世界屋脊耕耘的足迹,这里有三秦楷模奋进的足音,这里有藏汉民族亲如兄弟、感人至深的故事。
    张宇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留在广阔的雪域高原,将在西藏和陕西薪火相传;他的精神就像阿里大地上的红柳,用身子顶住千年冰雪、狂风沙暴的摧残,在戈壁滩上生根发芽,成为世界屋脊上不可磨灭的喜人绿色……
    张宇,一路走好!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