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山南地区境中部。总面积1030平方千米,人口1.74万人。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全县地形三面环山。物古迹众多。最为著名的有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群,赤松德赞记功碑和基碑,藏王墓石狮,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结县地处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河谷地。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0.7万亩。总人口近1.7万。辖8个乡,35个村民委员会。 琼结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第八后被起第一座藏王墓。从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赞普时期,先后在琼结青瓦山上修建了6座王宫。到6世纪末,在琼结建立了匹播城,这是西藏最早的城堡。吐蕃时期,琼结属于约茹青哇于域区的青隆千户所。公元1268年,萨迦地方政松在琼结县的唐布其乡一带设万户府。14世纪中叶,帕莫竹巴地方政权在琼结建宗。西藏噶厦政府时期,琼结为一大宗,属于山南基巧管辖。1957年琼结宗改为琼结县。1960年隶属山南专区管辖。县府驻琼结雪。 该县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为狭窄谷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冬春多风等特点。年无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时数2830小时。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虫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水晶石、玉石、铬铁等。野生动植物有羚羊、黑颈鹤、水獭、天鹅、秃鹫、獐子、虫草、贝母、雪莲花、麻黄等。 琼结以农业为主,是山南地区粮基地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萝卜、土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为主。经济林面积150亩,有苹果、梨、桃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水桶、水壶、藏柜、茶碗、手镯、项链、香炉、酥油灯等250多种。个别产品荣获国家'星火计划'银质奖。 泽下公路贯穿全县,是境内的主要公路。另有县道2条、乡道18条,全长总计180公里。 琼结镇也是著名的古城堡所在地,面积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人。商业、金融、邮电、气象、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琼结县地 琼结县
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为狭窄谷地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琼结县处藏南谷地,西、南、北三面环山,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琼结县主要河流有琼结河,属雅鲁藏布江水系。 琼结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冬春多风等特点。年无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时数2830小时。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虫等。
琼结以农业为主,是山南地区粮基地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萝卜、土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为主。经济林面积150亩,有苹果、梨、桃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水桶、水壶、藏柜、茶碗、手镯、项链、香炉、酥油灯等250多种。个别产品荣获 琼结县
国家'星火计划'银质奖。 琼结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农牧业综合开发”、“一江两河”开发等有利契机,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草场的基本建设,农牧业连续多年喜获丰收。至“九五”期末,全县粮食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1803.28 万斤,增长为 2516.38 万斤,增长 39.54%; 油料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79.84 万斤,增长为 97.72 万斤,增长 19.9% 肉类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98.32 万斤,增长为 109.04 万斤,增长 10.9% ;奶类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182.64 万斤,增长为 190 。 12 万斤,增长 4.1% 。基本实现了粮、油、肉的自给。 在湖北襄樊市的无私援助下,“九五”期间,我县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实现了“普六”基础教育,圆满完成了扫盲任务。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至“九五”期末,我县共实现人工造林 11938.05 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广播影视、医药卫生、计划生育和体育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成绩。初步建立了全县农牧民群众的初级保健体系。农牧区基层政权得到了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严厉打击了****分裂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基本实现社会稳定。 “九五”期间,琼结县委、县政府结合琼结实际和发展优势,实施了积极可行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九五”期间,琼结县成功摘掉了自治区贫困县的帽子。农牧民人均收入也从“九五”初期的 693.6 元,增长为 1212.58 元,增长率为 74.82% 。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迈上了实现小康的大道。 “九五”期间,琼结县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迈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至“九五”期末,我县已发展壮大乡镇企业 3 家,实现产值 574 万元。多种经营从“九五”初期的 536.05 万元,增长为 748.2 万元,增长 39.58% 。 琼结县委、县政府针对财政发展后劲不足的实际,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实施了“财政自我造血”工程,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九五”期末,全县财政收入为 128 万元,比“九五”初期增长 70.67% 。 湖北省襄樊市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自实施开展对口援助工作以来,先后为琼结援助资金760万元,修建了琼结县城主街道、大地改善了琼结县落后的面貌。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县辖1个镇、3个乡:琼结镇、拉玉乡、下水乡、加麻乡。共有5个 琼结县
居委会、16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琼结镇琼结雪居委会。 琼结镇 辖5个居委会:雪康、仲堆、白日、琼结雪、东嘎。 拉玉乡 辖6个村委会:日玛岗村、德庆档村、强吉村、堆巴村、拉玉村、白那村。 下水乡 辖4个村委会:下水村、昆门村、唐布齐村、久村。 加麻乡 辖6个村委会:加麻村、特日村、扎西村、金珠村、白松村、昌嘎村。
琼结,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 吐蕃王朝时期,琼结属于约茹青哇青域区的青隆千户所。公元1268年,萨迦地方政权在琼结县的唐布其乡一带设万户府。14世纪中叶,帕莫竹巴地方政权在琼结建宗。西藏噶厦政府时期,琼结为一大宗,属于山南基巧管辖。1959年6月设立琼结县。隶属山南专区管辖。县府驻琼结雪。 1997年,面积1760平方千米,人口1.71万,除少数汉族外,均为藏族。辖8个乡,35个村委会:琼结乡、夏绥乡、加麻乡、白松乡、拉玉乡、唐布齐乡、琼果乡、强吉乡。县政府驻琼结乡,距地区行署驻地泽当镇28千米。(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琼结乡(Qiongjie Xiang) 县政府驻地。1959年至1988年属琼果区,1988年撤区建琼结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地区行署驻地泽当镇28千米。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0.15万。辖琼结一村、琼结二村、琼结三村、嘎4个村委会。境内有日乌德庆寺,始建于一世****时期。还有青瓦达孜宫遗址。 夏绥乡(Xiasui Xiang) 1959年至1987年属久河区,1987年11月撤区设夏绥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千米。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0.17万。辖日定、卓沙、强巴、德布林4个村委会。 加麻乡(Jiama Xiang) 1959年属加麻区,1988年撤区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0.23万。辖建叶、那日、解放、特立4个村委会。有建于公元十一世纪的建叶寺。 白松乡(Baisong Xiang) 1959年至1987年属加麻区,1988年撤区建白松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千米。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0.24万。辖扎西、白松、加若、昌嘎4个村委会。境内有五世****洛桑嘉措幼年消夏的德吉林卡,面积约5000平方米。 拉玉乡(Layu Xiang) 1959年至1987年属曲沟区,1987年撤区建拉玉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1千米。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0.22万。辖白朗、拉玉、蒙达、德巴、朗塞5个村委会。 唐布齐乡(Tangbuqi Xiang) 1959年至1987年属久河区,1987年撤区建唐布齐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8千米。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0.14万。辖措吉、昆麦、唐布齐、奔堆4个村委会。有始建于1017年的唐布齐寺。 琼果乡(Qiongguo Xiang) 1959年设琼果区,1988年撤区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454平方千米,人口0.25万。辖雪康、拉雄、仲堆、白日、格沙布5个村委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王墓群、赤松德赞记功碑和墓碑以及藏王墓石狮。境内的白日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三大主寺之一,始建于公元十六世纪。 强吉乡(Qiangji Xiang) 1959年至1987年属曲沟区,1987年撤区建强吉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千米。面积268平方千米,人口0.22万。辖马步一村、马步二村、德庆当、日马岗四村、日马岗五村5个村委会。 2000年,琼结县辖1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31人,其中:琼结镇 4971人、 59乡 3 拉8人。
琼结县境内泽下公路贯穿全县,是境内的主要公路。另有县道[/urlurl]l]18条,全长总计180公里。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从此,人类开启了客运火车穿梭“世界屋脊”的历史。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西藏是祖国唯一没有铁路的省区。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中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相信,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西藏的铁路交通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和发展,藏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藏刀
藏刀是西藏传统的工艺品,做工精细,装潢典雅,为中国民族工艺品中的佼佼者。藏刀刀鞘上常刻有龙、凤、虎、狮和花卉等图案。有的图案上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
狐皮帽
狐皮帽用整只狐皮加工制作,其头尾、四脚均完整保留,并改进了做帽的工艺技术。几乎每个藏胞都有一顶心爱的狐皮帽,他们头戴狐皮帽,身骑高头大马,肩背五响叉子枪,腰携金边三龙碗,这是西藏山区藏胞一生不离的四件护身宝。
青稞
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5%左右。
琼结县旅游资源丰富。有西藏最早的城堡“匹播城”遗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吐蕃时期的藏王墓群,其中最著名当属松赞干布墓有五世****和藏族人民世代传颂的西藏第一美人达娃卓玛的遗迹。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众多却又别俱一格的藏传寺院。
藏王墓
藏王墓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送赞干布墓。藏王墓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墓葬水平,同时它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赞干布墓
松赞干布墓北濒琼结河,南距芒松芒赞墓54米。两墓方位一致,都为北偏东60度,此墓封土结构较为复杂,由土、木、草、扁石构成。高13.4米,建筑非常宏伟。原来封土顶上建有一座古庙“钟木赞拉康”,“文革”中被拆除,是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人塑像。桐堂现又重修,面积小于原建。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林乡所在地,西距乡达。座琼结季节河(亦叫香波河),前为阿布山。长期以来,由于河水的冲积,这里形成了一个较为宽阔的台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条件,使这里的rl]活动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记载。 唐波且寺创建于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创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据《黄琉璃》记载,此人生于后藏,幼年出家。出家以后,拜卢梅·楚臣喜饶为师。期间,刻苦学习,在卢梅·楚臣炯乃的指导下,研读了大量的佛学经典,知识渊博,佛教建树卓著,成为卢梅门徒“四柱、八梁、三十二椽”之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西藏后宏期有名的“十人智者”之一。 五世****故居位于琼结县城北面的山脚下,相传是五世****洛桑嘉措的故居。这里有很多关于他的美丽的传说。相传以前屋前还有两眼泉水,可以治疗眼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只有一眼泉水仍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