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王景川、秘书长肖鲁青等人出席会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腾讯主要创始人、首席行政官陈一丹出席会议,结合腾讯的专利工作实践,发表了题为《共同努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专利战略实施》的讲话。
以下为演讲内容摘要: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温总理指出,“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总书记和总理的指示体现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能力的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
一、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源泉,专利保护是互联网创新的根本保障。
中国互联网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之一,这个群体中既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大型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也有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互联网企业。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过去十年是中国创新企业累积专利的十年。以腾讯为例,截止2012年10月,已经累积申请了近6000项专利,在全球互联网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Google和Yahoo;获得专利授权1300多项,覆盖了中、美、欧等几十个其他国家与地区。腾讯很多非常受用户欢迎的产品和应用,如QQ群、截图、QQ空间、朋友、微信、微博、QQ音乐等,都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在支撑。持续不断地创新,保障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专利保护则是保障创新成果有效实施的屏障。
二、未来十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必将面临来自专利的严重挑战,对此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共同应对。
在国内市场,国际巨头进入时就准备了一个非常有效、极为彻底的武器——就是专利。而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很难逾越的一个壁垒也是专利。“釜底抽薪”式的专利大战,在未来十年间可能会在中国和国际间频频发生,而且每次大战都可能导致一家企业的兴衰,一个行业领军企业的更替,一个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近期,国际上专利纷争正风起云涌,在IT领域,以Apple、MS和Google为首的三大科技生态系统之间的专利竞争日趋白热化,去年,苹果与RIM等企业联手以45亿美元购买了北电网络的专利后,失利的Google立即以125亿美元购买了Moto移动,取得了其17000多件专利。2012年,首先,Facebook便遭到了Yahoo的专利诉讼,虽然Facebook立即分别向IBM和MS购买了700件和600件专利,但对其上市还是影响很大;然后,三星被判向Apple支付高达10.5亿美元的专利赔偿金,这些案例警醒我们必须时刻对此保持警惕,保持清醒的认识。
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在过去15年的专利纷争,2000年左右的音视频播放器(VCD、DVD等)专利纷争,2000年到2005年数字电视专利纷争,2005至今通信设备和手机专利纷争,无一不是惨烈异常。那么,下一个会是谁?
对此,我们注意到:未来的世界格局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很有机会冲出去,走向国际,而且最有可能冲出去后在许多国家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领域中占据主流。当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广大用户认可,商业和服务都占据优势或长驱直入时,最大的挑战就可能来自当地国家的法律政策,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巨头的阻击。华为中兴在美国的受阻,已经可以预见:如果哪一天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机会进入发达国家,法律的阻击几乎无可避免。其中,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当地国家政策与当地法律环境,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布局和预演。我们需要对中国互联网走向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有更积极的思考,做好专利准备,提前预判和排除专利障碍。
可以预见: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中国高新科技企业,未来十年在专利上必定面临更多的来自专利方面的实质性挑战。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例如,建设互联网专利联盟,建设互联网专利保护分会等。
三、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专利价值,创新专利运营机制。
专利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专利保护的首要落脚点便是提升专利价值。我国现行专利立法比较完备,但是专利运营不够活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待提升,专利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执法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专利运营机制需要创新,包括专利运营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
首先,引导公众树立“消费专利、支付对价”观念是当务之急。目前,很多企业或个体非常乐意为购买“技术”支付对价,但对使用“专利”却不愿意支付对价,需要加大引导,树立正确的专利消费观。
其次,进行专利运营制度创新,出台政策鼓励资本进入专利运营市场。要说服国家加大对专利领域的投资,对于那些愿意为本行业中国企业提供专利保护的实体,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资助;鼓励企业主动进行专利交易、专利合作、专利资本化等专利运营活动。
再次,鼓励企业和专利权人进行专利运营的商业模式创新。例如,美国的高智发明公司创新了一种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其本质是专利商品化,是利用资本力量实现对专利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深度介入。也许有不少人从内心可能不喜欢这种商业模式,但是对市场而言,对中国企业而言,我们没有与它抗衡的实力,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在鼓励中国企业、中国资本投入去研究、实践这种商业模式,最后能够像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样,培育几家可以与其竞争的中国企业。
最后, 要鼓励专利运营方法的创新。例如,有中国企业提出以专利为纽带建立产业园区,即由拥有核心专利或基础专利的企业或研究机构牵头,给予其一定的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持,最后形成以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园区。这是专利运营方法上的创新,打破了以前专利运营只聚焦在专利转让、许可、质押、投资入股等传统运营模式。
无论是在专利产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方面,还是在以互联网业、软件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践中,中国在世界格局里是有话语权的。因此,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与产业的发展,应该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例如,本次征求意见的《职务发明人条例》,部分规定依然参考德国的工业化旧经验,内容方面也更多考虑了国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特点。对市场化企业而言,可操作性显得不足,也亟需增加和修订长期促进企业发展专利环境的条款。因此,类似立法需要更多地立足于专利贡献社会的角度,更多地立足于市场、企业、发明人的真实需求,促进企业的发明创新,促进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中将专利运营起来。
在世界格局的激烈竞争中,我们的创新成果如何持续发展,如何应对国际间那些经验丰富、底蕴深厚者发起的专利大战,如何利用好、保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知识产权,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知识产权战略,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