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县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富蕴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偏东,阿勒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与蒙古国接壤,位于东经88°10′—90°31′,北纬45°00′—48°03′之间,境南北长413公里,东西宽180公里,行政面积3.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05公里。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两大河流将全县分为三大区域:额河以北的山区、山前丘陵区,两河之间的山前丘陵和戈壁区及乌河以北的丘陵、戈壁和荒漠区。县境内地势复杂,地貌兼有山区、盆地、河谷、戈壁、沙漠五大类,海拔在430-3863米之间,呈北高南低带状分布。在总面积中山区约占28%、丘陵约占24.3%、平原约占34.4%、沙漠约占12.5%。县辖六乡三镇73个行政村,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等23个民族8.8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65%以上,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一、基本概况
富蕴县因“天富蕴藏”而得名,以“物华天宝,资源富集”而享誉八方,境内山川秀美,水草丰茂,自然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尤其以畜牧、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最为显著。
历史沿革:富蕴县汉代为匈奴地。隋唐属西突厥。元代为蒙古诸王封地,清代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阿勒泰与科布多分治后直属中央,设阿勒泰办事大臣,富蕴归属办事大臣管辖。1919年阿勒泰划归新疆,设立阿山道,富蕴属布伦托海县管辖。1937年由布伦托海县析出,建立可可托海设治局,1941年升格为富蕴县,政府设在可可托海。1945年三区革命后,富蕴属三区革命政府管辖。1950年,富蕴县人民政府在可可托海成立。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党政机关由可可托海搬迁至库额尔齐斯镇。
气候条件:富蕴县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基本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秋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差异大。夏季最高气温38.7℃,冬季最低气温-51.5℃,年均气温1.9℃,冬季日最底气温低于-20℃的寒冷日为90天,为全国高寒地区之一。年均降水量为158.3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734毫米。年均日照时间2869.8小时。主要农区的无霜期年均108天。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冬季为寒潮、大风雪等。其他季节主要有干旱、干热风、冰雹等。
土地资源:境内可垦土地700万亩,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豆类、红花、枸杞等经济作物,现种植面积约28万亩。
水利资源: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贯县境,年径流量43.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96万千瓦。
森林资源:拥有森林面积60余万公顷,木材积蓄量3800余万方,林地25.7万公顷,是全疆最大、全国著名的山区林场。
矿产资源:矿产品具有品种多,储量丰等特点,已探明矿种近百种,尤以黄金、宝石、有色金属闻名遐迩。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10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11年矿种居西北五省前二位,5种矿产位居自治区前列。
草原资源: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达7000多万亩,实际利用面积5000万亩左右。
旅游资源:县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天然的旅游胜地。南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硅化木、五彩城、滴水泉,北有高山湖泊、温泉、岩画、石刻等。新疆第三处国家级地质公园可可托海三号矿脉被中外专家誉为“天然矿物陈列馆”。
精神文明: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双拥“两连冠”模范县、全国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自治区民政工作先进县、自治区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了赛尔江、阿布旦等一批轰动全疆、推向全国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劳动模范。
二、2006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富蕴县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了冬季雪大、开春晚,工业生产供电不足等不利因素,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66亿元,同比增长35.4%;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30.9%;实现招商引资到位额6.1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19.8%;农牧民人均增收282元。
(一)以“双增”为目标,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农牧民实现稳步增收
全县完成总播面积27.98万亩,同比增加0.6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0094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达到8.78万亩,同比增加1.24万亩,增长16.45%。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31.6万头(只),较上年增加16047头(只)。引进优质奶牛317头,建成百头奶牛村4个,十头奶牛户72户。新增3万亩草料地开发,2万亩低产田改造全面实施。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以方龙畜禽、春子公司、同济兔业等公司为龙头的肉食品加工、鹅鸭养殖、獭兔养殖、菌类加工等四大富民增收产业初步形成,依托上述龙头企业全县农牧民有望实现人均增收50元。实施了万名劳动力转移工程,依托矿业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累计转移劳动力5451人次,实现增收1900余万元。
2、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乡10村示范创建与2乡16村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2189.45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2282万元。已完成7个乡、10个示范村、15个整治村的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和3个新建中心村的地形勘测。新建抗震安居住房577户、加固改造1921户,仅用于住房补助资金就达400万元。完成牧道建设200公里,春秋牧场打井35眼,冬牧场牧民简易住房200套。累计完成绿化造林32万株,建成绿色通道23公里。县财政多方筹资1000万元,在峡口水库南干渠下游实施了杜热乡拜格托别新村3万亩土地开发工程,并投资300万元配套建设300户牧民定居设施。新建乡级文化活动中心3个,乡级卫生院2座、兽医站2座。完成乡村道路通油40公里,试建农用沼气池10座,新建通风改良厕所400座。
(二)以矿业为龙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项目稳步推进,金山矿冶公司2×15万吨直接还原铁、索尔库都克铜钼矿40万吨采选、榕辉公司50万吨采选等项目进展顺利;喀拉通克铜镍矿万吨镍技改工程、宏泰公司、富阳公司50万吨采选扩建进度加快,三巴斯陶9万吨煤矿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地勘工作进度加快,全县22家地勘单位累计完成地勘资金投入6200余万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县工业园区已经自治区经贸委批准,城南工业园已完成总体规划,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50万元。全县完成实现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县有私营企业103家,从业人员达1774人、注册资金3.37亿元,分别增长15.7%、26%和102.6%。矿山运量已达5亿吨公里,全县完成交通运输税收1630万元,是去年全年交通运输税收388万元的4.2倍。
(三)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4000平方米的高中教学楼项目、1035平方米的农村教育危改工程基本完工。3934平方米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6660平方米的县医院门诊楼即将投入使用。1360平方米的敬老院、孤儿院建设完成。21个村的“三室合一”用房已全部完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5914人享受城镇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435.5万元。农村低保试点工作已于7月1日正式启动,1559名农村贫困人口从中受益,累计发放低保金32.37万元。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城镇1196人享受医疗救助;“天山杯”、“园林城市”、“新村杯”三大创建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正朝“三连冠”迈进。
三、“十一五”的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以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重点培育“四大产业”,努力实现“四大突破”,进入自治区先进县(市)行列,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支点。
“两个率先”即在全地区率先初步实现工业化、率先打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到“十二五”,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四大战略”即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大产业”即发展壮大围绕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延伸的现代工业;发展壮大以畜牧业为主体、产业化为龙头的农牧业;发展壮大以物流、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以煤炭、水能转换为主的能源产业。
“四大突破”即取得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的新突破。
发展目标:
“十一五”我县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是:GDP年均增长26%,2010年达到40.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2:2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7.4%;矿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9%,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36%。
“十一五”时期我县社会事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城镇化率提高到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出生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到100%。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农村、城镇低保覆盖率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救助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10%。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