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位干准噶尔盆地西缘。东与克拉玛依市相交,南与乌苏市、精河县、博乐市相接,西与裕民县相连,北与额敏县相依,西南与哈萨克斯坦相邻(边境线长35公里)。东西长221.6公里,南北宽159.3公里,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辖3镇、4乡,41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的1个团场。县城距乌鲁木齐市514公里。1995年末总人口为7. 73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69.21%,汉族占27. 17%,其他民族占3.62%。 地势中间高,边缘低。有达尔布特河、乌尔雪勒特河、恰勒盖河、苏吾尔河等河流。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多风雪,年均气温4.3℃,年均降水253毫米。
托里在汉代属匈奴领地。隋唐为突厥游牧地。明代为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牧居地,明末清初为准噶尔据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塔城直隶厅所辖。民国2年(1913年)隶于塔城县。民国7年(1918年)隶属新成立的额敏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额敏县析出设置托里中心区,1952年改设托里县,现隶属塔城地区。
全县有耕地面积22.76万亩;各类草场面积2 516.6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 427.57万亩;林木覆盖率为4.35%。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5 292万元,社会总产值5 737万元,国民收入3 727万元,财政收入398.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 993.6万元和3 511.54万元;工业主要有电力、水泥、建材、农机修造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油料,粮食总产13 335.4吨,年末牲畜存栏52.13万头(只)。
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8亿元(含地块,现价,下同),完成地区下达计划的108%,同比增长10%(其中,县属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3亿元,完成年计划约100.9%,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1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0.6%,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县属完成7723万元,完成计划的100.1%,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县属完成1.55亿元,完成计划的100.9%,同比增长18.6%)。财政收入达到155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8.4%,同比增长32.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00元,完成年计划的101.9%,同比增加215元。
2002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85.7万头(只),同比增长9%;年末牲畜存栏60。3万头(只),同比增长5,7%。改良牲畜24.9万头(只),其中,改良黄牛1.3万头,改良巴什拜羊15.6万只,改良博格达绒山羊8万只。全县牲畜疫病防治率达100%,全年未发生一例牲畜口蹄疫。全年新建牲畜棚圈801座,建****工饲草料基地及围栏草场9.1万亩,全县牧民定居率达到47.6%。粮、经、草种植结构已调整为4:3:3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先进农牧生产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种植业良种普及率达95%。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特 色种养,狠抓优质牛(羊)、火鸡、大棚蔬菜、优质果树、阿魏菇等特色种养产业和基地建设。已启动建设特色种养基地主要有:城郊优质牛养殖基地、阿合别斗乡火鸡养殖村、多拉特乡万只绒山羊基地、乌雪特乡果树种植、城郊村大棚蔬菜基地、铁斯巴汗村骆驼养殖、库甫乡巴什拜羊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