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18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名单,天津大学位列其中。天津市以此为契机,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合力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产学研合作激发人才成长潜力
天津科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1998年成立的小企业,在天津大学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如今已经成为橡胶助剂行业的龙头。起初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陈松是作为科技特派员下派到科迈公司来的。在陈松和天津市科委服务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们完成了“采用绿色环保型工艺生产橡胶促进剂MBT”等项目,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明显效益。
2011年,天津大学与科迈公司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昔日的科技特派员被聘为中心的负责人,同时吸引了10多名科研骨干加入到固定研究团队中。他们针对企业生产需求搞科研,实现了科研课题从企业中来,科研成果到企业中去的科研生产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学科链、人才链对接。
科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是科技特派员帮我们摆脱了产业困局,使企业顺利成长为科技‘小巨人’。”
大项目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多年来,我们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开辟了‘加速通道’”。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看来,学校尝试打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壁垒,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发展任务为牵引、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理念。
在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选中,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尧命发获评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为一路在大项目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尧命发把“大项目”的作用比作了成长的“加速器”。他说,“大项目就好像一个练就科研本领的大熔炉,能够让科研能力获得全方位的迅猛提高。”2011年,尧命发主持开发出的新型燃烧系统,成为我国掌握先进高效清洁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能力的标志。他还与国际同步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台满足欧6排放商用柴油机,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北洋学者计划开启人才成长快通道
能者上、优者进,是天津大学多年来对待人才的重要理念。为了打破人才快速成长的制度瓶颈,2008年,天津大学在研究生招收和培养上大刀阔斧地改革,规定副教授可以带博士生。
2010年5月,时年刚满32岁的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副教授胡明列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胡明列把被聘为博导视为他科研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加速期,首批入选天大“北洋学者计划”,让其进入了第二个加速期。
2012年,天津大学推出了力图覆盖各类人才的“北洋学者计划”,希望在高水平领军人物、海外讲席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不同层级形成“人才高地”。
今年34岁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巩金龙也是首批入选“北洋学者计划”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他看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是对研究者科研能力的肯定。但是因为专项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而且专款专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人科研潜力的发挥。”
为了鼓励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研究兴趣,不被完成项目所束缚,天津大学给予入选“北洋学者计划”的中青年骨干教师4年80万的科研经费。巩金龙说:“这笔经费为我争取到了更自由的研究自主权。”
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说,“全力推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是天津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上,天津有基础、有优势。力争到2020年培育出8家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据悉,天津市科委将启动“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积极与国家人才计划进行衔接,计划到2020年,通过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重点引进海外高端领军人才100名,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科技人才500名、培育50个创新团队,培育1000名新型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