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2月27日电 (记者 黄芳)中国地质科学院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成果显示,华北平原近半数浅层地下水被污染,引发民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对此,该地区面积最大省份河北省的多位专家表示,该省地下水质总体安全,且伴随近年政府治污力度加大,水污染呈减轻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历时5年,被认为是该地区最系统、最全面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调查评价。
该调查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深层地下水污染则较轻,未受污染的地下水达87.14%。
在华北平原的各大省份中,“水危机”一直是河北省最为关注的公众议题。数据显示,该省人均水资源30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7,是中国严重资源性缺水省份之一。而河北七成以上的用水来自地下水。
“客观上说,尽管水污染问题仍存在,但纵向相比已颇有好转。”河北省专家献策服务团副组长魏智敏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近十余年来,政府通过实施限制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和限制排污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污染惩治力度,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多部门之间协调治理等系列举措,水污染程度已大有改观。
魏智敏举例说,被称为石家庄市“母亲河”的滹沱河在上世纪90年代常年断流,污染严重,一度被当地民众称为“黑水”。2007年当地启动“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经过数年治理,截至2012年底,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形成水面面积900万平方米,滹沱河水也重新变清。
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抽样检测显示,主要供给石家庄市区的水源地滹沱河地下水,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远好于国家规定的城市饮用水标准。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技术处主任刘峰川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所在的单位每年会对河北省300多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进行一次常规检测,并对11个设区市的工业区、城市进行每年一至两次地下水污染监测。刘峰川说:“根据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河北省目前地下水水质总体安全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并且随着小企业合并、搬迁等污染治理,污染趋势逐渐减轻,一些点状污染源的污染强度和浓度也在不断下降。”
就舆论关注的河北地下水硝酸盐和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问题,河北省环境地质勘察院的专家表示,含量仍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且主要呈点状分布,集中于一些较古老的村庄,“这与当地使用氮肥、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等有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