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是以重工业为主的重要港口城市。位于台湾省西南部,扼台湾海峡南口,是台湾南部的海路大门。东连高雄县凤山市,西濒台湾海峡,南临高雄县林园乡,北接高雄县桥头乡和梓官乡。面积155.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0余万。
高雄市距省会台北市295公里。简称为高市。昔名为打狗或打鼓,为当地高山族西拉雅人社名译音。高雄市古为大陆闽、粤沿海和澎湖渔民的避风港和鱼汛季节的临时栖息地。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万年县,后改为万年州,当时的居民已达1万余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分万年州为台湾县和凤山县,凤山县治,置兴隆庄,即今左营旧城。高雄属凤山县。咸丰五年(1855年)始建港口、仓库及灯火信号设施。1863年港口开放,码头一带已成为“华洋杂处,商贾云集”的商港。1895年日本侵占后,设台南厅凤山支厅。1924年设高雄市。1949年后大量吸入大陆资本和拆迁工厂,城市建设和工商业有所发展。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实行扩港计划,建立了高雄加工出口区。1976年初,人口逾100万。1979年成为直辖市。此时,高雄成为台湾第一大港。同时也是南部的军事要塞。
高雄地处台湾南屏平原,境内大部分是平原,没有大山,只有少数珊瑚礁所形成的山匠。主要的山峰有半屏山、龟山、万寿山、旗山等,海拔仅有48米。流经市内的河流有仁爱河、前旗河、后劲溪三个小河。还有三个较大的人工湖,莲池潭、金狮湖和内惟潭。这些风景秀丽的河流、湖泊、青山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画面。
优良的港口,发达的海运为高雄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30年来,高雄被列为台湾工业建设的重点,其中炼油、钢铁、造船在全省都属于规模最大企业。这里还是台湾南部地区重工、化工、机械、建材、炼铝等工业的基地。全市已形成临海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工业区。
高雄的工业建设与极为便利的交通密不可分。宏伟的高雄港沟通了与世界的联系;纵贯公路、高速公路、纵贯铁路将高雄与全省各重要城市相联。高雄机场是台湾第二个空中交往的大门。有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对一个原料缺乏、市场狭小的城市工业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这里的工厂布局,大都依傍在高雄港左右,他们生产所需的原料,几乎都从海上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