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达州市的一个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1032.55平方公里,辖10镇1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53.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6.59万人,占总人口的87.5%。开江历史悠久,南北朝两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开江物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产有20多种,其中天然气、煤、石灰石穿了严情量大,尤其是正在开发的享誉世界的沙罐坪汽油、温杜黄汽油遍布县境内,和总储量在2600亿立方米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宝典金山寺,有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保健医疗功用的双飞温泉,有波光艳的宝石湖水库。县境内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多种农作物,素有“川东小平原”之誉。
开江素有文化县的美誉。古有新宁八景,今有两湖(宝石湖、明月湖),两山(金山寺、峨城山)、两塔(宝泉塔、文笔塔)、两坊(任市阳牌坊、胡氏节孝坊)、一泉(飞云温泉)、一溶洞(白岩洞)。县内自然、人文景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江的文化渡远流长,从古到今出了不少文化、教育、科技人才。广大文艺工作者踌躇满志,昂扬奋发,笔耕不辍,新作选出。单是创作长篇小说的县内作家就涌现出何世进、郑本高、彭启羽、武礼建等十余人之众,并与在蓉城的雁宁、孙建华、孙和平为代表的开江籍作家群密切配合,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支引人注目的文学策略军。校园文化更是异率突起。业余文学创作蓬勃发展。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表演人才倍出,参展、演出文艺作品成绩斐然。各类作品在各种报刊接连发表,乃至九十年代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清末民初,开江文娱活动一般在春节期间民间举办传统文娱节目。“五.四”运动后,教育界人士兴办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逐渐兴起。
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文学创作得到发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大跃进”期间,群众文化反映在倾的题材盛极一时,为浮夸风起了催化作用。“文化大革命”中,“高、大、全”、“假、大、空”的文化艺术,为极左路线推波助澜,文化生活十分单调。1978年后,以文化馆、站为中心的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文学、美术、摄影作品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图书平均年发行量约177万册,平均年出借28982次;电影、电视正在普及,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到1999年,县、乡、村、社4级文化网络已经形成。同时,城乡广播网络建设加快,开通了“加密电视”节目,有10个乡镇开通了光纤电视,使92%的乡镇、四分之一的村、一百分之一的用户能收看到中央及部份省会信号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另外80年代末期以来,全县形成了一支以创作长篇小说为火车头的文学艺术队伍,2O余名中青年作者,年年都有新作佳钩。近年推出长篇小说《无法悲伤》、《都布放牛》、《激情山水》、《公位私情》、《下海女人》等成.为影响遍及全国各地的畅销书。中国画油川悠远》参加1997年在纽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书画艺术大赛”,荣获优秀奖。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发表的文艺作品1600余件,获国际奖1件,国家级奖25件,省级奖51件,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长篇小说51部,诗歌、散文集5部,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演讲等在省、市获奖作品计9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