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华蓥位于四川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因华蓥山而得名。襄渝铁路纵贯全境,广渝高速横贯东西,距重庆、成都分别仅需1小时、3小时车程。华蓥是一个建置新区。1978年建置华蓥工农示范区,1985年撤区设市,2007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市,2009年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华蓥是一个行政小区。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辖9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华蓥是一个革命老区。曾是川东游击队主要活动区域,创造了名播四方的“双枪老太婆”传奇。上世纪60年代,曾是国家“三线”建设基地。华蓥是一个资源富区。旅游资源富集,有千姿百态的石林,烟波浩渺的天池,光怪陆离的溶洞,莽莽苍苍的林海;文化资源丰富,华蓥山宝鼎是全国八大佛教胜地之一,享有“西朝峨嵋,东朝宝鼎”之誉;南宋枢密院士安丙及其族属墓群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滑竿抬幺妹、婚嫁歌等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蓥山幺妹节被命名为四川省十大名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煤、气、石灰石等14种矿藏,开发前景广阔。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和小城镇工作,加强试点城市和小城镇的学习与交流,2012年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西部片区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工作座谈会。会上,四川省华蓥市就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做了重点介绍。我们认为华蓥市的做法中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现将其做法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沿海产业转移,成渝经济区、重庆“两江”新区、广渝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华蓥迎来大好发展机遇。华蓥市坚持以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建设园区为载体,以创优环境为基础,以主动出击为动力,抢抓重庆产业外迁、沿海产业内迁契机,主动开展重点招商,承接重庆、沿海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承接项目数量多。2007年以来引进项目356个,累计到位资金184.6亿元,到位资金是“十五”期间的5.3倍。二是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转移企业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1个,亿元项目是“十五”期间的12.7倍。三是项目技术含量高。帕沃可玄武岩矿物质纤维、盛马金属粉末、嘉乐电子等10余个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生产工艺和成熟技术。四是产业趋向更加集中。以承接沿海电子产业转移为依托,手机、平板电脑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以汽车、摩托车产业为依托,机加工业由简单零配件加工向机械制造装配转变,逐步实现机加产业集群发展。
华蓥承接产业转移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提升创新力,推动招商质量从低向高转变。华蓥市坚持将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增强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从单体项目招商转向主导产业招商。华蓥市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摩配件等主导产业,依托重庆“退二进三”和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契机,实施集中性、针对性招商,变点式招商为链式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引进以正大汽配、正梁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企业43户,以领创电子、国雅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企业20户。二是从面向全国分散招商转向突出重点区域集中招商。华蓥市由过去的大面积撒网、大海捞针转变为有针对性、高精准度的招商,抢抓重庆企业外迁和沿海企业内迁机遇,以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为区域重点,搭建与佛山三水、浙江嘉善、宁波奉化等友好城市信息互通平台,依托重庆、广东、浙江招商分局驻点招商和专业招商分队机动招商,成功引进俊烽橡胶、超宝电器、鼎盛纸业等项目。三是从党政主导转向企业主体。华蓥市突出企业招商的主体地位,激活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产业导向性和项目选择性,充分发挥入驻企业和项目业主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商招商引进项目数占总引进项目数的19.6%。
(二)提升后续力,推进产业发展由弱向强转变。华蓥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传统优势,发挥比较潜力,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做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实力。一是加强协作,做大电子产业。华蓥市积极顺应成渝地区“整机+配套”产业分工模式,打造电子信息配套业,培育壮大领创、国雅、嘉乐、万豪、中盛等电子信息企业20个,成功填补广安手机及电脑配件新兴产业空白,电子产业产值达到41.9亿元。二是发挥优势,做旺机加产业。依托“三线”建设遗留工业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充分发挥长安、渝安、嘉陵等合作基础,壮大正大、辽望、正梁等企业生产规模,倾力打造重庆汽摩配件基地。新引进发展机械加工项目43个、电子项目19个,机械产业产值较2007年新增36.5亿元。三是整合资源,做大能源产业。依托溪口、林丰等9户骨干煤矿技改扩能,促进煤炭产业大发展,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80万吨,达到500万吨;坚持变废为宝,成功建设天池绿水洞煤矿瓦斯电厂和川铁水泥、蓥峰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四是用好资源,做强建材产业。依托广能蓥峰技改、宏云建材、川铁水泥等项目,壮大新型产能,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建成川东最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依托玄武石资源,大力发展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项目,力争将华蓥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玄武岩棉生产基地;依托石英砂、石膏等矿藏资源,大力发展玻璃制品、石膏加工、陶瓷制品等新型建材产业,力争将华蓥打造成为成渝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三)提升吸引力,推进投资环境由劣向优转变。华蓥市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树牢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理念,“软”“硬”兼施,数措并举,着力构筑投资洼地。一是夯实硬环境。强力打造承载平台,全力打造以广华工业新城、溪口庆华对渝合作园区承载平台,构建“一城一区”工业集聚布局,合理布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专业产业园,倾力将“一城一区”打造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备的优势产业支撑区、工业发展扩张区、产业承接集聚区,截至目前,广华工业新城产业园区建成面积5.96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39.6万平方米、道路11公里、供排水管网38公里。同时坚持资源要素向产业汇聚、优惠政策向产业倾斜、各方力量向产业集中,积极解决水、电、气、土地等发展要素,努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洼地;健全基础设施,实施“外联大通道”工程,襄渝铁路复线投入使用,优化升级县域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园区公路和改造、整治干线公路总里程500余公里,缩短了产业承接距离。二是创优软环境。创优政策环境,出台了最优惠的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政策,以最低的成本吸引产业转移。创优服务环境,深化政务改革,整合部门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大力实施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四定”星级服务,推行领导干部亲自招商、联企、包项、服务“四亲”制度,努力营造了亲商、重商、护商、安商氛围。创优工作环境,推行部门领导包招引、包建设、包生产、包服务“四包”制度,整合督查、纪检、组织、人事等监督力量,以最实的作风、最严的纪律确保承接产业工作落实。
(四)提升竞争力,推进企业规模由小向大转变。实施“名企名牌”战略,坚持每年孵化一批中小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做大一批明星企业。一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华蓥市成功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个(广能华蓥境内)、年产值5亿元以上—10亿元企业6个(腾扩发、宏云建材、川铁水泥、溪口水泥、华凯农用车、大川木门)、年产值1—5亿元企业7个(领创电子、国雅电子、万豪电子、嘉乐电子凯达电机、正大机械、溪口煤矿等)。二是培育孵化成长企业。坚持对外招商引进企业、对内企业孵化育大企业,华蓥领创电子顺利完成二期工程建设,组建领创电子集团,在广东东莞、广西藤县、江苏常州、河南信阳等地建立8家分公司,并与台湾上市公司立德电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是扶持企业创新创优。出台扶持政策,健全扶持机制,落实扶持措施,鼓励企业争创省优、国优品牌22个。
(五)提升战斗力,推进开放实效由差向好转变。华蓥市坚持统筹协调,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形成敢拼敢闯、敢干敢为的工作格局。一是以思想解放赢取主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行动凝聚到扩大华蓥开放、推动华蓥跨越上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大合力。二是以科学谋划赢取主动。聘请知名专家、发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华蓥怎么做”课题研讨活动,科学编制产业承接规划,全面分析产业转移动向,准确把握产业转移重点,确保转移产业与本地优势要素成功对接。三是以坚强保障赢取主动。成立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和督促落实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举措;健全重大招商项目实施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牵引、金融投入为主导、多方投入为补充的承接产业转移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