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期间,随着发达国家生产成本的急剧攀升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从美欧转移到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第二次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由此而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凸显,美、欧、日、韩及台湾地区信息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中国沿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和再配置正在持续加速。从发达国家来看,其“再工业化”主要是将价值链的品牌、核心技术研发等高端环节留在国内、同时将中低端的应用开发和生产制造环节持续向外转移。从发展中国家来看,随着新兴经济体被快速卷入国际分工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显性化,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形成了挑战。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双向的,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有多家世界五百强在我国新设研发机构,IBM公司大举布局智慧城市领域,日韩企业也开始加速在国内液晶产业的布局,另一方面,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和周边新兴国家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企业开始有外迁的迹象。
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调整来看,目前已经呈现出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和由区域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城市扩散的两大趋势。中国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东部、西部、东北及中部四大区域板块,而东部板块一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都位于东部板块。这三大区域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聚地,无论是在生产和出口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但是随着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的快速攀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压力持续加大。同时,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大批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持续加速,包括成渝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关中—天水、重庆两江新区等中西部大批经济区将在投资、劳动力、土地方面采取更多优惠措施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内迁。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加快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同时,在这些区域内部和中西部经济区域内部,从区域中心城市向综合成本低的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趋势也很明显。这些二三线城市的基本特点都非常鲜明,一是靠近区域中心城市或者已经被纳入区域经济圈发展规划,能够享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诸多政策优惠;二是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大,劳动力、土地资源储备充裕,城市生活成本低、土地开发成本低,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综合成本优势明显。其中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地的广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未来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