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想游鱼洞河是在与石头堡主认识之时就有的计划。当年他在群里上传了几张鱼洞河风光片,看着很养眼,勾起了往之一游的欲望,只因受各种条件约束而久未成行。今年4月22日,在群里闲聊,再次将此计划提出来,得到了几位同好的举手。查了天气预报,晴间多云,阴。以当今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推测,大概不会有雨,起码不会有大雨,因此,决定翌日组队一游。
石头堡主为了支持这次活动,调整了工作计划,亲自驾船送我们进鱼洞河.于是,得到消息的同城驴友文友网友共15人在船主、船夫兼导游石头堡主的带领下,从大河坝渡口上船,经大渡河进了鱼洞河。
鱼洞河发源于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境内的大团岩,上游称为杨河,流经杨河乡的茶园、仲子两个村,再经毛坪镇茶云、高山、恒心、凡山等村,在小河子与大渡河汇流,全长
下碾房到了.这里,河面宽阔,绿波荡漾,是鱼洞河入口处。鱼洞河与古铜色的铜河泾渭分明,两相比较,一个犹如青春美少女,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一个则是苍须白鬓风尘满面的老者,古朴而厚重.
空中两根铁索横跨两岸,分割了镜头中的风景.铁索上桥板已了无踪影,一些锈迹斑斑的铁丝,巾巾吊吊的悬垂在空中,让人们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座铁索桥.这座桥曾经很辉煌,是凡山、高山、老鸦等下游村民到毛坪镇的交通要道.毛(坪)五(渡)路的贯通,使他失去了用武之地,寂寞中的桥渐渐被人们遗弃甚至破坏,先是桥板被撬,后是钢筋被截,现在,岁月已将它无情地抛弃在荒郊之外。从那被遗弃的铁索下穿过,好象还能听到以前赶路人嘁嘁嚓嚓脚步声。左岸上方一排弧形仿古建筑占尽风水,据说是正在准备开业的向阳农家乐。该农家乐既可以休闲娱乐,也可以品尝土鸡河鱼等鱼洞河特产,还可以实地观摹肉牛养殖。右岸山崖上一树桐花虽显孤独,但不显自悲,依然信守花期开自在,如伞树冠缀满了绚丽的花朵,无比灿烂。生在山野的桐花,不嫌肥瘦,只要有丁点立足之地就能生长开花并结果,从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据堡主介绍,下碾房和将要经过的上碾房,以前都曾经有水碾房,承担了附近村民的碾米粉碎任务.后来因龚嘴电站蓄水而淹没了.
船在下碾房左划右划,不一会儿就到了真正的小河子。一进入小河子,眼前空间突然峡窄起来,抬头望去,两岸山峰陡峭险峻,犹如刀削斧砍般。人坐船中,有一种倾山压来之势,虽无两岸猿声,但有成双鸟影。这里的山岩相逼,犬牙相错,一块一块的看似各居一隅,但又径脉相连,形象万千。有的面如老者,沧桑尽显;有的威如武士,肃穆庄重.几支岩缝中探出的野花,雪白耀眼,悬吊壁上,微风吹来,左右晃荡。此处,河面虽然不窄,但因崖壁相错,小船如在岩缝间穿梭,航线也弯弯曲曲成之字而行。
走过小河子,眼前突然开阔起来,但见水平如镜,山色倒影,清晰可辨。水底的太阳被微风摇成万点碎金,闪闪发光.真是“春水船如天上坐”,“青山人似画中行”.这就是石头堡主提起的上碾房了。左岸岩包上,一层层的石头好象人工堆砌,错落有致,形成一块块的梯地,石梯上是正在泛黄的油菜子,老远看去沉甸甸的似倒未倒的样子,想来应该是丰收年。在这峡谷山崖光石包上,硬是垦出梯地,可以想象,当年人们向石头要地的决心有多大.右岸有两个网箱,网箱上面有一处小砖房。网箱和小砖房的主人,便是为我们驾船的石头堡主——毛坪恒心养殖场的场主。石头堡主的养殖场,除了养殖娃娃鱼、细鳞鱼等野生河鱼外,还兼养各类商品鱼及其鱼苗鱼种,业余也经营通威饲料(鱼料、猪料、禽料)。鱼洞河,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堡主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几乎每天都要在此河段跑一趟,照看他的鱼们。石头堡主曾经在外旅游景点做过旅游项目,回到家乡的石头堡主,将他的梦编织在鱼洞河深处,并正在为此而不断努力。他现在最希望的是能从毛(坪)杨(河)路修条支线到养殖场,这不,随船都带着测路仪器。他说,最难的是占地不好协调,这条支线距离虽然不长,但占地都是别人的,不过,这个并没动摇石头堡主的决心,此时的他正稳坐船头做掌舵人。
河岸两边树荫下有小木棹悠闲停泊,靠近网箱处的木棹里已积水,想来已很久无人乘坐过。看着野渡木棹,不由得遐想万千。在这里,犹如隔世桃源,没有人家,没有尘埃,没有热闹和喧嚣。在这里,绝不会有人与你争抢镜头,也不会有人吆五喝六,可以从从容容地游玩。既可以抛一根钓杆,钓日出日落,管他有鱼无鱼;也可以人坐舟头,一壶一觞,醉得无古无今,无我无人;更可以撑起长篙,溯源而上,且做一日武陵人。就在漫无目的地遐想时,船已过上碾房来到了桥公地。
石头堡主说的桥公地,在船上看去大小一亩左右,全是四五米高的巨桉。船过桥公地时,但见桉树上有两只白鹭追逐,如开在树稍的两朵白花.桥公地是有来历的,原来,这里曾有一座人行桥,是凡山,老鸦,高山上游村民赶毛坪场的必经地,为了养护桥,聪明的村民便想出拿附近一块地的产量专门作为护桥费用,那块地就称为“桥公地”,后来,龚嘴电站蓄水淹没,毛(坪)五(渡)路又贯通,此桥自然退出历史舞台,那块用于养桥的公地也转卖给了石头堡主,前两年,他在这块地上种了几百株巨桉.桥没了,养桥的公地也变成了私地,但地名却沿用至今.
过了桥公地,就能看见朱岩脚码头,此处便是船能到达的尽头。于是,我们下船徒步到鱼洞河电站。据堡主介绍,以前,鱼洞河电站的公路曾经与码头相接,现在,因洪水冲涮,朱岩脚码头与鱼洞河电站之间的公路已了无踪影,经过朱岩脚时,大家不得不手扒崖壁,小心亦亦,一步三晃地依次走过只能容纳一人侧行的竹制简易桥.
我们是沿路返回的,在回来时听说上碾房山腰有一溶洞,于是,大家都希望乘此而行,一堵溶洞风采.石头堡主听说我们要进溶洞,特别到网箱小屋里拿了一把弯刀和电筒,带我们进了溶洞。
这个溶洞离石头堡主的网箱和小屋大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