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碧山种稻,历史悠久;新场米贵,远近闻名。
在碧山乡连沟村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弃官种稻”的故事。相传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天下大旱,各地“贡米”不仅数量少,而且颗粒细小、成色暗淡、营养低下,康熙大为不满,下令御膳房88名厨师分散各地种植优质稻米上供。是年8月,一位连姓的厨师从乐山大佛脚下出发,顺大渡河逆流而上,寻找优质大米种植之地。当船行至吓蚂口(今碧山乡连沟村境内)时,但见一边山石象蛇、一边山石象蛙,一条小溪不见尽头。找米心切的连厨师不顾危险穿山而进,船行进
经过近1年的努力,连厨师不但找到了优质稻谷种,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稻谷种植办法。用此法种植出来的稻米颗粒细长、晶莹透明,口感略带糯性,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食后唇齿留香。来年8月,连厨师将种植的千斤大米以五百里加急送回京城,并用祖传之法做成花生粥、朵朵饭呈送给康熙皇帝。康熙吃后赞不绝口,御定连厨师为御膳房三品大厨师。连厨师恐独创的“连氏稻谷种”和“连氏稻谷种植办法”失传,恳请返乡种稻,以保贡米质量。康熙思考再三,准予返乡种稻,并将吓蚂口一带的2000多亩土地赏赐其专种稻谷上供皇宫专用。连厨师回来后,与上罗沟罗家兄弟一起联络富豪修建了十九地(十九家店子),冠名新场子,专做大米买卖,新场米贵上此得名。
后因战乱、迁徙,“连氏稻谷种”和“连氏稻谷种植办法”失传,但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持续推进,碧山优质稻再次声名鹊起。特别是近年来,碧山乡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万余亩稻田成为保灌田、先后筹集资2000多万元,硬化乡村改造“三面光”堰渠
该乡与四川清泉米业、沙湾恒瑞粮贸合作,先后引进作优1号、6号以及169香稻、川香优、宜香优、汕优等系列优质稻种,采用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生产出香味浓郁、重金属含量低、无农药残留的无公害优质稻,产品畅销北京、成都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