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宋初扩修后更名为“兴慈禅院”。晚期名“圣水寺”。因圆觉楼后山岩中有泉水流出,视为“灵泉”、“圣水”,即寺名的由来。石刻丰富、造像集中,国内罕见。
圣水寺自唐至宋,历代均有增修,明末清初毁于战乱,后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复修,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增修。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号称“中川第一禅林”。
圣水寺庙宇建筑分三个组成部份:西面大悲殿(千手观音阁)为古寺。是唐代兴建最早的寺庙;东面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圆觉楼另成一系,称大寺。大寺的主要部份为宋代所建兴慈禅院故址。中部说法堂一进数重另成一系。
三个部份现存的主体建筑,多系清初修建,保存有精美的木雕、藻井和匾对。
寺后山崖刻有唐、宋、明、清摩崖造像80龛,524尊。其中:一龛内造像最多的达99尊,最大的一龛千手观音像高
寺内还保存石刻题记25处,明代石牌坊2座,放生池、三孔石拱桥1座,汉代崖墓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