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委、县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灵石县文化旅游产业紧紧围绕“创品牌、抓特色、带全局”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主题,精心运作,全力推进,有效地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灵石最具代表性的晋商文化、民居文化和龙鼓舞三大地方特色文化,倾力开发,全方位培育,精心打造灵石传统文化的品牌。首先着力打造以王家大院为龙头的晋商文化品牌,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王家大院的修缮和开发,2004年又投入3000余万元对王家大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宁堡进行了开发宣传。经过连续近十年的开发、促销,初步形成了以大院建筑为载体的晋商文化品牌。其次是全力打造静升古镇民居文化品牌。静升古民居是华北民居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2002年又成为首批公布的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并名列榜首。围绕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县政府先后投资100万元,完成古镇的保护规划、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并于2006年投入500万元铺开了古镇的修复工程,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完成古镇的全部修复整治,打出静升古镇的王牌。此外,该县还着力打造以龙鼓舞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先后投资数十万元挖掘、整理、排练了独具灵石特色的龙鼓舞艺术,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瑰宝重放异彩。
为促进全县公共文化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多样化、灵活化的方式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投入推进改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场地窄小的状况,新建了文化艺术中心;县图书馆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购置图书、报刊,目前藏书已达到5.8万册,成为全省投入最多、增书最快的县级图书馆;县文化馆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艺术人才的培训、选拔,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各乡镇按照乡镇文化建设“四个一”的要求,全力推进文化站、图书室、电影放映队、文艺表演队的建设,目前60%的乡镇工作目标已接近尾声。随着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民办文化迅速发展,全县先后涌现出了梁家墕乡的张耀玉、段纯镇的续海亮、刘宽厚等13个农民书屋,在补充农村图书室建设空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一批民办剧院也在崭露头角,英武乡岑泊村村民马计斌投资500万元新建独资剧场一个,多次组织省内外团体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农村文化室13个、文化大院3个、民间演出队伍20余个、电影放映队伍8个。
与此同时,全县文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了以挖掘历史、再现历史、弘扬历史为主题的140余万字《文史资料丛书》4册,130余万字的《灵石文史丛书》;一批热爱灵石文化、宣传灵石文化的地方人才,先后编写《灵石民间文学集成》、《王家大院丛书》、《静升史海钩沉》等一批作品,全县文化市场管理也在宣传文化部门的有效监管下迈入规范化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