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网,招商投资网,招商网,招商投资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总站,
太谷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晋商的起源与发展研究(2)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二、山西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

 

山西商业资本开始的时间很早。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了商业交易活动。晋文公称霸时,榆次、安邑就已成为有名的商业集镇。秦汉时代,太原、平陆、平遥、汾阳等地已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唐朝定太原为北京,使太原城成为商业繁华的有名城市,韩愈形容当时的太原是“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山西商人还没有一定组织和突出的地位。

 

到了宋代,山西商人与徽州商人并称,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的中坚力量。北宋王朝所需要的战马大多数依靠北方的辽来供应,辽也急需要宋的手工业制造品。据历史文献记载,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宋王朝出藏绢2000多匹在山西岢岚买马,又出绢30000多匹在山西各州府买马,非官方的民间贸易更是频繁。《马可·波罗游记》中写着:“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

 

从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永济)三处。这时,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已相当可观:“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明代末年,山西商人已进入了东北地区,1618年努尔哈赤占领抚顺时,对在抚顺的山西等地的大商人写了“七大恨”,命令他们退回山海关内,可见当时山西商人已经和后金进行着贸易活动。清兵入关后,蒙古地区归入清王朝统治,归代城商业开始蒸蒸日上。康熙中年,山西商人进入外蒙古草原贸易。从此,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内外蒙古草原,就成为山西商人贩运贸易的新市场。当时,蒙汉贸易必须经过张家口和杀虎口(后改归化城),俗称东口和西口。张家口的八大家名商都是山西人,其中最大的企业是祁县人范家开设的“兴隆魁”,这个商业性的企业有职员290多人(有的则说共有职员1000人左右),是清代中国对外蒙和俄国贸易的第二大型企业。

 

在对蒙贸易的西口--杀虎口,山西的行商经常在大青山和西营一带贸易,并得到清政府的特殊照顾,获得了很高的利润。这些行商会说蒙语的被称为“通事行”,其中最大的“通事行”就是山西人开办的“大盛魁”,从业人员达六、七千人,人们曾形容“大盛魁”的财产能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从库伦到北京铺一条路。在宁夏,著名的大商号多是万荣、平遥、榆次、临猗一带的山西商人开办,宁夏的名药材枸杞半数掌握在山西人开的“庆泰亨”手中。在青海,山西商人以西宁为根据地活动于各州县。在北京,粮食米面行多是祁县人经营;油盐酒店多是襄陵人经营;纸张商店,多是临汾和襄陵人经营;布行多为翼城人经营,鲜鱼口以西有布巷,全为翼城人;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乐仁堂”等都是浮山、临汾等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此外,山西商人还到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广州的濠畔街,多数房子是山西商人修建的。“广生远”、“广懋兴”、“广益义”等实际都是山西人在广州开设的企业。由海上出口茶叶,比如运往印尼的茶,都是由山西人在产地收购,运往广州,由潮帮商人从山西商人手中购进再转运南洋的。至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扬州的盐商、江西和福建和茶商以及由长江口出海与日本的贸易,也数山西人最为活跃。

 

除了国内贸易外,山西商人还开拓了国外市场,我国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多个俄国城市,都有过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榆次常家从中国输出夏布,从朝鲜输入人参,被称作“人参财主”;介休范家,几乎垄断了对日本的生铜进口和百货输出。在清朝统治期间,能够兴旺发达二百余年的商业世家,最有名的是:榆次的常家、聂家、太谷的曹家,祁县的乔家、渠家,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冀家,临汾的亢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等等。他们既是大商人、大高利贷者,又是大地主,都拥有极为雄厚的资本。

 

三、“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

 

山西商人资本中的货币经营资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号。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票号产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现银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这就迫使外出经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办法。相传平遥县“西玉成颜料庄”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都设有分庄,总经理叫雷履泰。“西玉成”北京分庄经常为在北京的山西同乡办理北京与平遥、四川或天津之间的现金兑拨。比如平遥商人在北京把现金交给“西玉成”,那么“西玉成”北就分庄就写信给平遥“西玉成”总号,让汇款人在平遥领取现金。这种异地拨兑,开始只限于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并不收费。后来,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在双方同意的原则下,出一定手续费就可办理。这位雷经理很聪明,发现这是一个生财之道,于是改设“日升昌”,兼营汇兑业务,果然营业很旺盛。接着,他就放弃了颜料生意,专门经营汇兑业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以后,他们调查了山西商人贸易的地点,选派精悍的伙伴,先后在天津、张家口、沈阳、苏州、上海、厦门、广州、桂林、重庆、长沙等地开设汇兑分号招揽生意。由于这种汇兑在此处交款,彼处用钱,手续简单,使用方便,所以除山西商人和其他地方商人汇款以外,还有政府及官员来托办汇兑事宜。随着资本的增加,通汇地点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多。接着又吸收现款,发放贷款,“日升昌”的生意一派兴旺。看到这种景象,山西商人纷纷学习“日升昌”的经验,投资票号,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山西票号。到鸦片战争前夕,山西票号大约有八家。鸦片战争后的十年内,仅日升昌、蔚丰厚、日新中三家山西票号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就有35处,分布在全国23个城市。他们除专门经营汇兑业务外,还兼营存款、放款业务,并把汇兑、存款和放款结合起来,利用承汇期,占用客户的现金放高利贷,得到了很高的利润。据史料记载,1847年末,山西票号蔚泰厚苏州分号已有存款(白银)36000两,放款80000两,1850年,日新中北京分号有存款近37000两,放款近70000两。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山西票号也由起初为封建商人服务转向清政府。为了承揽清政府对外活动款项汇兑等国际业务,票号商人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祁县合盛元票号总经理贺洪如于1907年在日本神户、东京、横滨、大坂都开设分支机构,平遥的永泰裕票号在印度加尔各答开设分号。此时的山西票号真可说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了。

 

四、山西商人对中国金融贸易史的贡献

 

一、山西商人资本的发展,不仅使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财,让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回家乡,而且促进了山西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商品物资的交流,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进程。清乾隆年间,山西商人王廷煜投资开采铜矿,刘永和投资开采龙门煤矿,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明朝官营解盐生产,征发盐户到盐池服役做工,叫做“盐丁”。盐丁另立户籍,世代相起,实际上是封建国家的工奴,生活痛苦万状,经常抗工逃亡,生产效率极低,这表明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648年,清政府废除“盐丁”制,把解盐生产改官营为民营,交给商人自行浇晒。第二年又把盐池分为五百一十三号,规定一户商人经营一号,逐一登记。这种经营解盐生产的“坐商”,自筹资金,雇人捞盐,每产盐一百引(二百四十斛为一引),其中七十引要纳税,一引折合白银三钱二分,另外三十引不纳税,抵作商人工本费。坐商对盐池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是却有占有权和使用权,他们只要向政府纳税,就可获得一号盐池,经营生产。坐商雇佣工人的工资,以其技术高低来决定,按年支付,实际上已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坐商就是早期的资本家,盐工则就是近代盐池产业工人的前身。当时,盐池有20000多名工人,生产规模巨大,超过了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水平。从明朝官办,“盐工”逃亡,到坐商经营,“居民踊跃赴工”看,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性转变,显示出新的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造就了一代理财人物。山西商人资本不论是商品经营资本还是货币经营资本,一般都不是资本的拥有者(即商业资本家)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多数是由财东(商业资本家)出白银若干,委托一个自己信赖的、精明能干的人当掌柜(相当于经理),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财东把资金运用权、人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交给掌柜,独立自主地从事经营活动。定期结帐一次,由掌柜向财东汇报经营成果。如果财东满意,就继续任用,财东信不过就可以辞退。这种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理负责制的方式,再加上以后实行的人身股制度,促使经营者工作不敢懈怠,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管理人才的出现,提高了经营效益,这在中国企业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舍得智力投资,举办商人职业教育。早在元代,运城盐池就设有盐商子弟学校,叫做“运城盐运使司学”。清代在包头城,也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驰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晋中招收十五、六岁的男青年,骑骆驼经过归化、库伦到科布多接受蒙语、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及商业常识的训练,一般为半年,然后分配到各分号,跟随老职工学习业务。这种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办法,就是现在来看,也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四、首先创造了民间汇兑业务、转帐和清算中心,首先创造了类似中央银行的同业公会,都显示了山西商人的精明能干和创造能力。山西商人,最先打入国际金融市场,表现了他们敢于向新的领域开拓的风姿。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山西人并不一向就是那么封闭落后,因循保守。明清时代,敢于远离家乡,开拓致富的山西商人,并不比沿海一带的商人逊色。在发展现代经济的今天,学习这段历史,反思我省由开拓走向封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振兴山西经济,建设美丽的家乡是很有意义的。

 

晋商文化的内涵

 

晋商始于宋代,称雄于明清,衰落于20世纪初。考察其数百年的发展图景,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就是其中最为本质的两个内容,它们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诚实守信:为商做人之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诚”这一哲学范畴是儒家经典《中庸》提出来的:“诚者,天之道也”,“不诚无物”。“诚”的意思就是真心实意、真实不欺。战国末年,孟子和荀子都讲“诚”,孟子说:“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不苟》)。诚的理论至宋代周敦颐而有大的总结,周敦颐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通书》)。这就是说,诚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及一切德行的基础,不诚则一切德行皆属虚而无其实。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它的含义主要是指诚实可靠,守信用。作为人所应有的优秀品质和做人的伦理规范原则,“信”在儒学精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孟子开始信成为人伦之一,即:“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汉代董仲舒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宋代朱熹认为:“信便是真个有仁义礼智,不是假”(《朱子语类》)。信是以诚为基础的,是对道德原则信念的坚持以及执行时的不做假。

 

晋商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他是将做人的道理应用于买卖生意上,特别是将“诚实守信”的观念融入商业活动中,以诚实为本,坚持质量第一,维护自己的信誉,不弄虚作假。是先做人,后经商。以信用为上,取信于人,宁愿赔钱也不做玷污招牌的买卖。祁县乔氏在包头的复盛油房运大批胡麻油往山西销售,经手职工为图私利,在油中掺假,被掌柜察觉,立即另行换装,虽然经济受损,但是从此信誉昭著,近悦远来。

 

晋商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诚实(守信)的表现还有重信守约、有诺必践。经商过程中,商号之间资金经常相互“拆借”,叫做“相与”,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借贷款项。他们对待“相与”极其慎重,经过了解,认为对方重信守约,才与之银钱来往。既经来往,就是对方中途发生变故,明知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万一对方倒闭,成了呆账,也就听之任之,当作教训,其指导思想是:利是商家之血,信为商家之命。

 

晋商以诚实守信为商业精神,以雄厚资本为物质基础,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商业辉煌。票号是山西商业中极为独特也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一纸汇票千里传,万两银子立刻取。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没有一种内在的商业精神的支撑,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高度。可以说晋商是以诚实守信为根本的思想原则,并将其贯穿整个商业活动的始终。

 

义利并重:经商致富之道

 

“义利”之辨是讨论伦理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是儒家思想重要争论之一。义主要是指思想、行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利是指功利,物质利益。

 

晋商兴起于明清之际,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的生产关系体系已有了裂痕,出现了许多反映商人阶级要求的思想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颜元。他吸收先秦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义利统一的思想,又汲取荀子“义利兼有,以义制利”的思想,提出“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他认为义与利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谋利计功是正义明道的目的,也是正义明道的动力,正义明道是谋利计功的手段。这就是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思想。

 

受当时先进的商业思想的影响,晋商挟信义而经商,不畏艰难,辗转千里,输万货以为人,赢百利而利己,逐渐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

 

商业经营活动中的义,在担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应该还包含了三层含义:先进的经营机制、优良的企业素质、灵活的经营方针。一、晋商建立了具有强大动力、很强的平衡约束力的商业经营机制,把权、责、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财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商号的经营管理,而是选用自己信赖,又熟悉业务、精明能干的人当掌柜。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放手让其经营。为了避免各商号造成脱节,晋商通常运用大号管小号,总号统支号的方法,层层节制使整个管理系统有条不紊。各个商号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相互制约,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纵向管理,横向联系”的制衡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提高商号素质,增强内在活力。晋商号的机构精干,在人员设置上的原则是:“因事设人”。一般从业人员在10人左右,精干的机构设置提高了商号的办事效率,减少了人员重叠造成的拖泥带水。晋商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严格,狠抓业务,让自己的职员练到嘴稳手勤。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人员重信誉,贵忠诚,鄙利己,喜辛苦,戒奢华。制定出许多规定,如果违反开除出号,永不续用。晋商也因此建立起了良好的商业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把握信息,预测行情,审时度势,经营方式非常灵活,多变。晋商从商业竞争中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求掌柜必须及时捕捉商机,制定经营决策,做到出奇制胜。晋商在竞争中知于前,行于先,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服务民生,富足家业,在商界纵横500余年。

 

晋商风俗文化

 

所谓社火,是旧时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晋商对于民间社火活动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山西中部来说,清后期晋中多富商,这一带的社火也十分繁盛,有民谣称:“榆次的架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架火是一种造型社火,在晋中榆次、太谷等县比较盛行。榆次南庄架火与太谷黑山火、排楼火、桌子火最著名。南庄架火起源于民间烟火炮仗,清代已发展到奇异光彩的境界。架火以单桌顶立,共12张桌。寓意一年十二个月,如有闰月则顶13张桌。架火用纸、麻、竹杆等结扎成山石状,彩绘出来,再用各种纸炮、花炮、绣花炮编织成图案,悬挂于桌子的各层,成为集雕塑、绘画、结扎、裱糊、剪纸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燃放时,点燃走马(即串在铁丝厂的起火),经固定路线,打中架火最下一层,之后逐层燃放,鞭炮齐鸣,礼花喷射,硝烟弥散,五彩缤纷,十分壮观。在架火前,原放一明代刻碑,后毁,但存拓片,人们用拓片制成石碑,立于架火前。在点燃架火前,将此仿制石碑焚烧升大。拓片所载原文是:

大明万历朝仲春上月上元书驰放焰火碑记

为祝天地水三宫三神,祝普天同庆贺新岁之五谷丰登,请免水陆之灾,风雷冰雹之害,降神火之威,压瘴气之滋生焉。

敬此流芳

社以神之体民,以火之望,普之以四面八方,借泰山之势,以火为望,社生灵,持以此山火为延庆。

树立此碑,继世永昌

万历皇朝岁在甲午仲春正月甘四日立

太谷的灯于道光时已颇具盛名,之后从咸丰、同治一直延续下来。太谷的灯与太谷的商业活动有关,商贾的往来,商业的发展使太谷县城有仿效苏、杭、扬三州之风气。太谷灯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道光时,太谷富商从广东引进的宫灯形式有八角、六角样式,质地有玻璃、纱、绣缎三种。灯架多是紫檀等硬木制成。灯上装饰有书写的千家诗、唐宋诗词,并绘有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庶民百姓则悬挂贴剪纸灯影。灯影俗称走马灯,形状是圆柱体,或纸或纱裱糊,借烛光热力,推动转盘,以隐现各种人物故事和诗词灯趣。在太谷还有一种特殊的绞活龙灯火活动。清嘉道年间,太谷田家后人经商广东,将绞活龙的制作技水引进太谷。活尤长四丈五尺,纸扎龙头,布制龙身,选空旷之地搭龙棚二座,高一丈八,距十八丈,龙棚之间由若干绳索相连,中间悬一圆球,取“二龙戏珠”之意,两龙即系于绳索上,龙身内置灯数盏,龙棚中人力绞动绳索,二龙即可上下左右作飞腾状,地面上则由十数人舞动老龙,上下配合。参加活动者数十人之多。入夜,灯月辉映,锣鼓喧大,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在弥漫的硝烟中,老龙小龙上下腾飞,或二龙戏珠,或双龙拜母,吼声震野,煞是壮观。现在,活龙以电取代蜡烛,用电动代替人绞,可谓锦上添花,更加逼真。在山两沁水县霍家山,也有耍花灯的习俗。据传是该县人在汉口经商,习耍龙灯,传习乡里,相传至今。沁水之龙灯总长约14米,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有火球前导,烟火作效果,总称“二龙戏珠”。其场次舞法有老龙漫游、蛇脱皮、大翻身、盘龙戏珠等,音乐以唢呐为主,锣鼓伴之。巨龙摇头甩尾,翻腾漫游,气势雄伟,舞兴浓处放几把烟火,更有腾云驾雾之势。

徐沟县铁棍,又称抬阁,以幼女着丽衣扮装,缚股于铁棍之上而舞,下以八人或十六人或二十四人抬之。要求所有抬阁人以统一节拍上下起伏,带动阁上演员舞动。又有背棍,又称背阁。背棍由上中下三截构成,有直顶、旁顶、活心等样式,分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根,由一壮汉背铁棍,上扛一至三名儿童,他们共同扮演一组戏曲或故事人物,并配以与人物相符的道具。表演时,背棍者根据故事,迈着与角色心理、性格相吻合的步伐,被背者也随之做相应的表情和姿势,构成上下浑然一体的艺术造型。背棍队伍少则五六组,多则百余组。集体跑圆场,表演既是艺术比赛,又是对人的耐力考验,很有一番气势。扮人物的儿童家长视被选上扮演为吉祥,故很愿意自己的子女被选中上背根或铁棍。又有扒棍,以多人抬木架,架上有巨横梁,枕以三四丈之长篙,中与横梁加活动之枢,其篙之尖端在前,以骑鹤童子缚之。其下端在横梁之后,以多人徒手执之。视前方屋上有妇女,则使篙尖之骑鹤童子挥尘近之,杂以谐语。背棍、铁棍不说不唱,只以锣鼓音乐舞蹈动作表演传情,被称为“无言戏曲”、“空中舞蹈”。凡社火活动,富商大贾各大商号均予以经济支持,背棍、铁棍等在富商大贾宅院和商号门前表演时,富商和商号均须付表演者一定数额的酬谢。不难看出,社火中一些项目的引进,活动的开展,也与晋商有着密切关系。所谓社火,是旧时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晋商对于民间社火活动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山西中部来说,清后期晋中多富商,这一带的社火也十分繁盛,有民谣称:“榆次的架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架火是一种造型社火,在晋中榆次、太谷等县比较盛行。榆次南庄架火与太谷黑山火、排楼火、桌子火最著名。南庄架火起源于民间烟火炮仗,清代已发展到奇异光彩的境界。架火以单桌顶立,共12张桌。寓意一年十二个月,如有闰月则顶13张桌。架火用纸、麻、竹杆等结扎成山石状,彩绘出来,再用各种纸炮、花炮、绣花炮编织成图案,悬挂于桌子的各层,成为集雕塑、绘画、结扎、裱糊、剪纸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燃放时,点燃走马(即串在铁丝厂的起火),经固定路线,打中架火最下一层,之后逐层燃放,鞭炮齐鸣,礼花喷射,硝烟弥散,五彩缤纷,十分壮观。在架火前,原放一明代刻碑,后毁,但存拓片,人们用拓片制成石碑,立于架火前。在点燃架火前,将此仿制石碑焚烧升大。拓片所载原文是:

大明万历朝仲春上月上元书驰放焰火碑记

为祝天地水三宫三神,祝普天同庆贺新岁之五谷丰登,请免水陆之灾,风雷冰雹之害,降神火之威,压瘴气之滋生焉。

敬此流芳

社以神之体民,以火之望,普之以四面八方,借泰山之势,以火为望,社生灵,持以此山火为延庆。

树立此碑,继世永昌

万历皇朝岁在甲午仲春正月甘四日立

太谷的灯于道光时已颇具盛名,之后从咸丰、同治一直延续下来。太谷的灯与太谷的商业活动有关,商贾的往来,商业的发展使太谷县城有仿效苏、杭、扬三州之风气。太谷灯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道光时,太谷富商从广东引进的宫灯形式有八角、六角样式,质地有玻璃、纱、绣缎三种。灯架多是紫檀等硬木制成。灯上装饰有书写的千家诗、唐宋诗词,并绘有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庶民百姓则悬挂贴剪纸灯影。灯影俗称走马灯,形状是圆柱体,或纸或纱裱糊,借烛光热力,推动转盘,以隐现各种人物故事和诗词灯趣。在太谷还有一种特殊的绞活龙灯火活动。清嘉道年间,太谷田家后人经商广东,将绞活龙的制作技水引进太谷。活尤长四丈五尺,纸扎龙头,布制龙身,选空旷之地搭龙棚二座,高一丈八,距十八丈,龙棚之间由若干绳索相连,中间悬一圆球,取“二龙戏珠”之意,两龙即系于绳索上,龙身内置灯数盏,龙棚中人力绞动绳索,二龙即可上下左右作飞腾状,地面上则由十数人舞动老龙,上下配合。参加活动者数十人之多。入夜,灯月辉映,锣鼓喧大,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在弥漫的硝烟中,老龙小龙上下腾飞,或二龙戏珠,或双龙拜母,吼声震野,煞是壮观。现在,活龙以电取代蜡烛,用电动代替人绞,可谓锦上添花,更加逼真。在山两沁水县霍家山,也有耍花灯的习俗。据传是该县人在汉口经商,习耍龙灯,传习乡里,相传至今。沁水之龙灯总长约14米,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有火球前导,烟火作效果,总称“二龙戏珠”。其场次舞法有老龙漫游、蛇脱皮、大翻身、盘龙戏珠等,音乐以唢呐为主,锣鼓伴之。巨龙摇头甩尾,翻腾漫游,气势雄伟,舞兴浓处放几把烟火,更有腾云驾雾之势。

徐沟县铁棍,又称抬阁,以幼女着丽衣扮装,缚股于铁棍之上而舞,下以八人或十六人或二十四人抬之。要求所有抬阁人以统一节拍上下起伏,带动阁上演员舞动。又有背棍,又称背阁。背棍由上中下三截构成,有直顶、旁顶、活心等样式,分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根,由一壮汉背铁棍,上扛一至三名儿童,他们共同扮演一组戏曲或故事人物,并配以与人物相符的道具。表演时,背棍者根据故事,迈着与角色心理、性格相吻合的步伐,被背者也随之做相应的表情和姿势,构成上下浑然一体的艺术造型。背棍队伍少则五六组,多则百余组。集体跑圆场,表演既是艺术比赛,又是对人的耐力考验,很有一番气势。扮人物的儿童家长视被选上扮演为吉祥,故很愿意自己的子女被选中上背根或铁棍。又有扒棍,以多人抬木架,架上有巨横梁,枕以三四丈之长篙,中与横梁加活动之枢,其篙之尖端在前,以骑鹤童子缚之。其下端在横梁之后,以多人徒手执之。视前方屋上有妇女,则使篙尖之骑鹤童子挥尘近之,杂以谐语。背棍、铁棍不说不唱,只以锣鼓音乐舞蹈动作表演传情,被称为“无言戏曲”、“空中舞蹈”。凡社火活动,富商大贾各大商号均予以经济支持,背棍、铁棍等在富商大贾宅院和商号门前表演时,富商和商号均须付表演者一定数额的酬谢。不难看出,社火中一些项目的引进,活动的开展,也与晋商有着密切关系。

 

晋商饮食文化

 

晋商家宴红白喜事,比较讲排场,一般家宴“八碗八碟”已是上等酒席。但一些富商还要上三台。所谓三台,就是除了“八碗八碟”外,又有点心、水果、三炒三烩,一共124种食品。这124种食品分为三台,分别由鸡、鸭、猪仔各统帅一台,故称三台。普通宴席吃三台,遇有重要人物光临则还要吃“官席”。官席与三台一样,数量也是124件,但质量档次要高,碟盘摆放也有讲究,每桌菜品必须摆成吉祥字形,并切合坐席者的身份。如新郎新娘坐的桌子,124件莱肴要摆成“龙凤呈祥”四字样。男方迎娶新娘的吃客桌子,124讲菜肴要摆成“一品当朝”字样。女方陪女送嫁的送客坐的桌子,124件菜肴要摆成“得胜回朝”字样。宴请女婿的桌子,124件菜肴要摆成“状元及第”的字样(《晋商巨族二百年》)。山西南部襄汾县丁村有一位咸同年间捐职的丁先登,与其弟丁连登合伙在甘肃宁县、陕西三原、泾阳等地经商致富。曾有赵官保、赵安生父子在丁氏家族中作过厨师、据赵安生回忆,丁氏娶妻嫁女家宴也有规定。娶妻嫁女,男女两家的宴席并不相同。男方一般是“重八席”或“六六席”,女方是“三抬”或“十五圆”。男方用六人为阴,女方用三五为阳,取阴阳相配之意。重八席的菜肴是(以上菜先后为序):

酒碟:四素四荤,计鹿角、洋粉、发菜、黄莱、头肉、牛肉、鸡块、蒜泥肉。

八小:以羹勺食之,计鱿鱼、江阳珠、葛仙米、蟹肉、薏米莲子、三仙汤、木须肉、捶鸡丸子。

八大:以乌木筷子夹食,计鱼刺、大鱿鱼、海参、鱼肚、芙蓉肉、烧羊肉、酥全鸡、丸子。

这八小八大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丸子,取其丸(完)音。同时,丸子即团子、圆子,也就是说“圆圆满满地结束了”。那么,为什么非重八,而不重七重九呢?除上述阴阳相配之意外,还因为七气同音,不利;九为至尊,忌用。因而宴席称谓多三五六八。据说重八,还有取“八珍八元”之意。所谓八珍,按《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号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而八元,即古代所谓有才德之士。《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可见,八珍八元指的是人和物,如果连起来,即珍善(真善)也,确实好也。以上解释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但也是一说吧。

三抬(以先后为序):

第一抬;五大碗,寓五登魁首;

第二抬:四冰盘,寓福寿康宁;

第三抬:四面碗,寓四季顺畅。

三抬共13件,又称13花。由于是女家专设的宴席,因而有预祝快婿登科及第的祈愿。

十五圆:这是专供新婿至公家迎娶时,为岳父母行大礼时的用宴,分三个单元上菜,程序为:

第一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第二单元:二大碗、一冰盘、二面碗,计五件;

第三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合计十五件。这十五件是十五道花色品种各异之菜,而且全用圆形器皿盛放,故名“十五圆”。它取意有二:一为每月十五月儿园,十五团圆,人圆月圆,千里共婵娟;一为连中三元,榜眼探花状元郎,是祝愿女婿早日及第登科金榜题名之意(《平阳民俗丛谭》)。

富商饮食每天山珍海味,但解决不了他们的精神空虚。有位为富商做了一辈子饭的厨师退休后,太谷县拔贡出身的商人并被康有为誉为华北第一笔的书法家赵铁山,曾为这位退休厨师写了副对联,云:

饿了就吃祗淡饭粗茶亦自甘美

困来即睡虽木床草枕都视安静

人常说:吃喝玩乐。晋商很注意吃,形成了晋商饮食文化,推动了饮食业的发展。但仅仅是经商谋利和大吃大喝,却解决不了精神空虚问题,赵铁山的对联正说明了这点。

晋商与社火晋商家宴红白喜事,比较讲排场,一般家宴“八碗八碟”已是上等酒席。但一些富商还要上三台。所谓三台,就是除了“八碗八碟”外,又有点心、水果、三炒三烩,一共124种食品。这124种食品分为三台,分别由鸡、鸭、猪仔各统帅一台,故称三台。普通宴席吃三台,遇有重要人物光临则还要吃“官席”。官席与三台一样,数量也是124件,但质量档次要高,碟盘摆放也有讲究,每桌菜品必须摆成吉祥字形,并切合坐席者的身份。如新郎新娘坐的桌子,124件莱肴要摆成“龙凤呈祥”四字样。男方迎娶新娘的吃客桌子,124讲菜肴要摆成“一品当朝”字样。女方陪女送嫁的送客坐的桌子,124件菜肴要摆成“得胜回朝”字样。宴请女婿的桌子,124件菜肴要摆成“状元及第”的字样(《晋商巨族二百年》)。山西南部襄汾县丁村有一位咸同年间捐职的丁先登,与其弟丁连登合伙在甘肃宁县、陕西三原、泾阳等地经商致富。曾有赵官保、赵安生父子在丁氏家族中作过厨师、据赵安生回忆,丁氏娶妻嫁女家宴也有规定。娶妻嫁女,男女两家的宴席并不相同。男方一般是“重八席”或“六六席”,女方是“三抬”或“十五圆”。男方用六人为阴,女方用三五为阳,取阴阳相配之意。重八席的菜肴是(以上菜先后为序):

酒碟:四素四荤,计鹿角、洋粉、发菜、黄莱、头肉、牛肉、鸡块、蒜泥肉。

八小:以羹勺食之,计鱿鱼、江阳珠、葛仙米、蟹肉、薏米莲子、三仙汤、木须肉、捶鸡丸子。

八大:以乌木筷子夹食,计鱼刺、大鱿鱼、海参、鱼肚、芙蓉肉、烧羊肉、酥全鸡、丸子。

这八小八大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丸子,取其丸(完)音。同时,丸子即团子、圆子,也就是说“圆圆满满地结束了”。那么,为什么非重八,而不重七重九呢?除上述阴阳相配之意外,还因为七气同音,不利;九为至尊,忌用。因而宴席称谓多三五六八。据说重八,还有取“八珍八元”之意。所谓八珍,按《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号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而八元,即古代所谓有才德之士。《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可见,八珍八元指的是人和物,如果连起来,即珍善(真善)也,确实好也。以上解释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但也是一说吧。

三抬(以先后为序):

第一抬;五大碗,寓五登魁首;

第二抬:四冰盘,寓福寿康宁;

第三抬:四面碗,寓四季顺畅。

三抬共13件,又称13花。由于是女家专设的宴席,因而有预祝快婿登科及第的祈愿。

十五圆:这是专供新婿至公家迎娶时,为岳父母行大礼时的用宴,分三个单元上菜,程序为:

第一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第二单元:二大碗、一冰盘、二面碗,计五件;

第三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合计十五件。这十五件是十五道花色品种各异之菜,而且全用圆形器皿盛放,故名“十五圆”。它取意有二:一为每月十五月儿园,十五团圆,人圆月圆,千里共婵娟;一为连中三元,榜眼探花状元郎,是祝愿女婿早日及第登科金榜题名之意(《平阳民俗丛谭》)。

富商饮食每天山珍海味,但解决不了他们的精神空虚。有位为富商做了一辈子饭的厨师退休后,太谷县拔贡出身的商人并被康有为誉为华北第一笔的书法家赵铁山,曾为这位退休厨师写了副对联,云:

饿了就吃祗淡饭粗茶亦自甘美

困来即睡虽木床草枕都视安静

人常说:吃喝玩乐。晋商很注意吃,形成了晋商饮食文化,推动了饮食业的发展。但仅仅是经商谋利和大吃大喝,却解决不了精神空虚问题,赵铁山的对联正说明了这点。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没有了
  •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