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绘图有楼烦国”。娄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郡、县、乡的名称。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今天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现在的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乐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战国时期,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归属赵国,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州、县、镇一直延续至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把中国划分36郡,后来扩展为46郡,就增设了楼烦郡。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复置楼烦郡,统静乐、临泉、秀容(今忻州市)三县,筑楼烦城,其地址在今娄烦县境旧娄烦镇旧址(今汾河水库淹没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名为宪州。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在宪州城又增设楼烦县,成了州县两级所在地。唐初宪州辖楼烦、天池、玄池三处牧马监,为唐北边疆军马主要来源地,时有“娄烦骏马甲天下”之谓。五代北汉宪州与楼烦县沿唐制。北宋及金,楼烦改属岚州。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楼烦县改属永宁州。明初废县为镇,并入静乐县,设巡检司,属太原府。清延明制。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废府,改州为县,并于各省设道,静乐县属山西省雁门道。全县划为三个区,今娄烦县大部分地区为原第二区,直到1940年1月“晋绥事变”前夕。1940年1月7日,中共静乐县委在娄烦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此后,县政府机关一直常驻于娄烦地区,所属地域也大部分为今娄烦县,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11月晋绥边区将原归八专署管辖的静乐县改称娄烦县,同时划归三专署管辖,县政府设在娄烦镇。1946年2月娄烦又归静乐县,并属六专署。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娄烦县,属吕梁地区。1972年4月1日改属太原市至今。县人民政府驻地娄烦镇。
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东邻古交市,南毗交城县,西接方山县,西北与岚县相衔,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1′—112°02′,北纬37°51′—38°13′。全县辖8个乡(镇),即娄烦镇、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4个居委会,143个行政村,1137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