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县域。早在135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这里开辟了旧石器时代,被史学界称为薛关旧石器晚期文化。约4100年前的唐尧时期,以尧帝师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得名。古有蒲国、蒲城、蒲阳、蒲子、蒲川、石城、箕城、昌州之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木刻版《平阳府志》卷之三建置沿革载:“蒲县,上古,蒲衣子国。周,春秋时为晋之蒲城,公子重耳守此。汉为河东郡蒲子县地。”光绪六年(1880年)版《蒲县志》载:“春秋晋献公使士为筑城,令公子重耳居焉,此其地也。”证实2600多年前春秋时的蒲城即现蒲县,晋文公重耳封地于此,他曾在此地避难多年。光绪版《蒲县志》亦载:“永嘉末,为刘渊所据邑入于汉”,证实蒲县亦为公元308年(1700年前)刘渊称帝之所。
蒲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发源地;位于临汾盆地西部吕梁山南麓;境内南北山环,东西川绕,峰峦重叠,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县域总面积1510.61平方千米,辖4镇5乡99行政村501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人口10.33万人。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省主要产煤县之一。
改革发展30年来,蒲县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经济强县,由全省确定的贫困县发展成为基本达小康县,期间经历了改革的阵痛,经历了探索的困惑,经历了奋斗的激越,经历了开拓的艰辛。30年风霜雨雪,30年奋斗拼博,全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有口皆碑的成就。30年,1万多天,承载着蒲县厚重的历史。让我们翻开史册画卷,细细品味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