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原黄县)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线长68.4公里;辖15个镇(区街)、631个村(居),人口63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6亿吨,建有全国唯一的大型海滨煤炭基地,年产量700多万吨。沿海大陆架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属“富集型”油区,在渤海湾中部发现的PL19-3油田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距龙口仅48海里,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0亿吨,可开采储量约为6亿吨;距龙口48.6海里的渤南油气田位于渤海湾南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5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为108亿立方米。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相当丰富。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1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跃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2004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前移至第16位。2006年全市初步核实地区生产总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一二三产比重为5.5:64.3:30.2;实现国地税收入39.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分别增长46%和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20%;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25亿美元,出口创汇6.4亿美元,分别增长16.3%和39.9%。2006年6月,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战略顺利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全国工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农药无残毒、放心果示范县”,获得了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市”和“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00亿元;高值田发展到8.5万亩,果品总产量40万吨,水产品总量24.2万吨;有62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10处,建有总库容达27万吨的北方最大的冷风库、气调库群。
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全市现有工业企业近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9家,形成了能源、铝制品、汽车零部件、食品、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2006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0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9家,最高的南山集团达到4.2亿元。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拥有省级以上名牌29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2006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0亿元,利润90亿元,分别增长27.5%和20%。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2006年,全市初步核实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1万户,私营企业达到2689户,2006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2.1%。
对外开放扎实推进。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龙口投资,累计举办各类合资合作项目848个,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年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5家,其中最高的东海贸易公司出口额达到1.28亿美元。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按照“东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应、新区居中、组团式发展”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331公里,通车公路密度达149公里/百平方公里。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龙口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2006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053万吨。围绕推进城市绿化,实施了一大批精品工程,2006年新增城镇绿化面积381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加快镇驻地改造,重点抓好北马、诸由观、石良等3个中心镇建设。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4.6%。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1996年,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区”;2005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市”称号。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121项,申报专利3374件,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开发国家级新产品133个。到目前,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达到165所,在校学生8.5万人;2006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员3716人。拥有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同时,文化、环保、卫生、民政、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文化、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