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29日通过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正式运营,是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主要开发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商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近几年来,青岛保税区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跨入全国先进保税区行列。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了业务关系,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1个,约占青岛市世界500强项目的1/5,山东省的1/8。2004年,青岛保税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51亿元,同比增长53.38%;完成外贸进出口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9.6%,其中进口8.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出口4.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1.9亿元,同比增长35.5%,财政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35%。二是区港联动试点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实施“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与香港招商局集团合作,总投资5亿美元,共同开发建设青岛前湾招商局国际码头与保税物流园区。青岛保税区实施区港联动,为青岛建设国
际枢纽港和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营造了新的优势,对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对沿黄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必将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空间发展、增值发展、立体发展、辐射发展”的发展模式,突破土地资源紧缺瓶颈,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现代国际物流、国际商展、跨国采购、服务贸易等行业。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初步建立“区区联动”新模式,与潍坊、威海、胶南等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利用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项目储备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保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大力加强环境建设,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坚持主任接待日、领导定点联系企业、驻区部门联席会议和定期走访企业等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委派专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清理闲置土地、厂房、半拉子工程;制定企业场区环境建设指导标准,编制广告规划,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区域建设。积极创建“平安保税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员执政为民服务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劳动服务监察工作机制、建筑业管理机制、安全生产防控机制,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五是深化“双学三创”,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全面开展“三快一提高”活动,全年累计对机关28项制度、56项工作进行了流程再造,使各项工作制度更加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推行全员聘任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出台了《青岛保税区维护妇女权益暂行办法》;建立“打工妹家园”暨“打工妹书屋”,设置“姐妹心声”电话;设立“打工妹维权保障基金”,这是山东省首次专门为外来务工女性设立的维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