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因泰山得名,是泰安市市中区,位于泰安市中北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境设博邑。秦代博邑改为博阳县,汉初改为博县,泰山郡治博县。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泰山郡治所迁至奉高(今岱岳区范镇故县村)。北魏时期,博县改为博平县,泰山郡治迁博平。北齐时期,博平复改博县,泰山郡废,设东平郡。581年(隋开皇元年)东平郡废。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博县改为汶阳县,后又改为博城县,666年(唐乾封元年),改为乾封县,668年(唐总章元年),复改博城县,705年(唐神龙元年),又改为乾封县。公元972年(北宋开宝五年),乾封县治迁岱岳镇(今泰安城)。1008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乾封县改为奉符县。1136年(金天会十四年),于奉符地设泰安军,泰安得名始此。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升军为州。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设泰安附郭县。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留泰安县。
新中国建立后,泰安城为泰安专署及泰安县驻地。1958年6月,泰安城关镇及周围村庄划出建立泰山市。同年11月29日,泰山市与泰安县合并建立泰安市。1963年4月撤市复县。1982年3月,泰安县复改泰安市。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泰安地区,成立泰安市(地级),原泰安市(县级)分设泰山区、郊区(2000年改为岱岳区)。
泰山区属山东丘陵,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山地占28.3%,丘陵占28.3%,平原占43.4%。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峦起伏,海拔300-800米,最高点(泰山玉皇顶)1532米,为山东省第一高度,南部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40米左右,最低点海拔123米。泰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常年平均气温12.7oC,1月份平均气温-2.7oC,7月份平均气温26.2oC。年平均日照时数2655小时,无霜期187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
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3687公顷,其中,山地8836公顷,丘陵3318公顷,平原19591公顷,水域1941公顷。已查明的矿种有11种,主要有泰山花岗石、辉绿岩、蛭石、滑石、河砂、砖瓦粘土、石灰石、矿泉水、地热、油页岩、金等,总储量200亿吨。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5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00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的重复部分,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2066万立方米。河流有天津河、芝田河、冯庄河、梳洗河、渿河、泮河,均源于泰山山谷。河道总长150公里。流域面积290平方公里。
动植物资源 境内有植物133种、550属、1037个种、68个变种、3个亚种、8个变型、20个栽培变种,其中野生种814个。兽类20余种、鸟类140余种,鱼类50余种,昆虫类1000余种。
旅游资源 泰山主峰区在泰山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泰山景色秀丽,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山岳风光,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有主要风景名胜60余处,历代摩崖石刻1000余处,古树名木18195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泰山区属山东丘陵,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山地占28.3%,丘陵占28.3%,平原占43.4%。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峦起伏,海拔300-800米,最高点(泰山玉皇顶)1532米,为山东省第一高度,南部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40米左右,最低点海拔123米。
泰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常年平均气温12.7oC,1月份平均气温-2.7oC,7月份平均气温26.2oC。年平均日照时数2655小时,无霜期187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3687公顷,其中,山地8836公顷,丘陵3318公顷,平原19591公顷,水域1941公顷。
矿产资源 已查明的矿种有11种,主要有泰山花岗石、辉绿岩、蛭石、滑石、河砂、砖瓦粘土、石灰石、矿泉水、地热、油页岩、金等,总储量200亿吨。
水资源 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5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00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的重复部分,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2066万立方米。河流有天津河、芝田河、冯庄河、梳洗河、渿河、泮河,均源于泰山山谷。河道总长150公里。流域面积290平方公里。
动植物资源 境内有植物133种、550属、1037个种、68个变种、3个亚种、8个变型、20个栽培变种,其中野生种814个。兽类20余种、鸟类140余种,鱼类50余种,昆虫类1000余种。
旅游资源 泰山主峰区在泰山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泰山景色秀丽,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山岳风光,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有主要风景名胜60余处,历代摩崖石刻1000余处,古树名木18195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