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历史悠久,夏商时为斟寻国,西周属淳于国,春秋时分属杞、莒、纪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少部属鲁国。公元前148年置安丘县。在历次改朝换代中安丘曾更名诛郅、牟山、辅唐、胶西等。公元971年改胶西仍为安丘,沿用至今。1994年1月18日安丘县改为安丘市。在安丘历史上,赤眉、白莲教、捻军等农民起义军都在安丘战斗过,安丘人民曾群起响应。县人夏长思的聚众起义,王簿领导的万人起义,赵琬领导的响应白莲教起义,李万清发动的慈母山起义,张小孩聚众起义以及农民掀起的“吃大户”运动,都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安丘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有3万多青壮年参军或随地方部队升级上前线,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有近10万民工、民兵支前参战。在解放潍县、济南、孟良崮、莱芜以及淮海等重大战役中,民工、民兵同部队一起转战南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县仅载入史册的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就有1892名,著名的有刘光荣、李安仁、宋熙来、陈克、张尔芳等。历史上其他名人还有王录友、曹贞吉、张贞、张在欣、王讷等著名文人,张茂材等著名画家名臣,管宁、刘源渌、李钟岳、刘大同、李贡知等一代名流。安丘还留下了公冶长等外籍名人及国民党殉国将领周复的足迹。(据《安丘县志》记载)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北纬36°05′-36°38′,东经118°44′-119°27′。北接坊子区,西连昌乐、临朐县,东与高密市、昌邑市以潍河为界,南隔河与诸城市、沂水县相望。直线距离北至潍坊32公里,西至省会济南200公里。全市总面积为2010平方公里。安丘市域南北长61.5公里,东西宽65.3公里,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截止到1997年底,安丘市辖32个乡镇,1440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