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以开放包容彰显发展魅力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整备待发的陕汽重卡
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产物,开发区自成立之日,便被注入了开放包容的精神禀赋和文化特质。20年开发建设中,西安经开区面向全球张开双臂,拥抱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吸纳整合优质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使实体经济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西部规模最大、资金密集、技术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包容体现在管委会对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行业龙头和中、小、微企业的均等化服务,对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充分尊重和全面关照,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产业促进机制,对‘合作共建、城乡统筹’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贾生林表示,展开胸怀、拥抱世界,经开区为古城引进的不仅仅是产业领域的真金白银,更有先进的科技成果、成熟的管理经验、超前的运营模式,以及现代化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效益观念,这都成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财富”。
构建产业生态 促动企业发展
2013年8月22日,澳大利亚嘉民集团与西安经开区举行签约仪式,将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园。该项目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B2C)企业,以及包括亚马逊、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科尔斯迈尔、梦芭莎等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商贸物流、区域分拨等综合配套,运营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3亿元。
“项目两个月内开工建设,预计一年时间能够投入运营。”签约仪式上,嘉民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PhilipPearce表示,他对项目快速建成运营的这份自信,源于经开区管委会为企业提供的全程式促进机制和全方位服务举措,让企业感觉到回家的温馨。
如果说嘉民集团是外资领域的一支“新秀”,那么,凤城精密、永华集团、中天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经开区已经被作为成功案例,激发更多人大胆创业,实现自我。列入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樊延都,在经开区建立了高科技型企业——凤城精密公司。樊延都在精心研究德国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率领企业中、德两国专家团队联合攻关,生产出内循环圆回珠器、外循环插管回珠器等5大类、300多个型号滚珠丝杠产品,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唯一、国际先进水平。
与樊延都形成鲜明对比,没有学术背景,没上过大学的“草根”创业明星申改章,却同样在经开区这边沃土上书写了创业创新的另一个传奇。他40岁后走向市场,在经开区建立了西安永华集团,并依靠自学与钻研,成功攻克“钛合金机械密封”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为60余家大型石化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为我国密封产品在国际上赢得了话语权。目前,随着该企业在经开区扩建项目加快推进,西安永华将达到400人规模,年产值达到5亿元。
与此同时,经开区还着力从产业引导、资金扶持、平台搭建、公共配套等方面给予各类创新型企业多重关照,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产业园、工业设计园、印包基地、经发创新工业园等一批专业化园区为承载的中小企业发展平台,成为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这里,有专业团队根据企业要求代建的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有统一实施的项目扶持、产业招商、产品营销、物流配送等公共信息平台,有蓝领公寓、餐厅及运动、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提高了企业运作效能。
“建区20年来,我们坚持做好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构建一个适宜各类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贾生林表示,包容在经开区被解读为对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形态、运营模式给予充分尊重,对企业的创新性战略思维和科学举措给予鼎力相助。经开区由此催生出开放多元的产业整体氛围,让不同发展理念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既百家争鸣又百花齐放,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让他们都能够在这里最大限度释放潜能、激发创新活力。
在经开区营造的产业生态下,一大批特色化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努力弥补大都市建设的“工业短板”。天力金属、西部钛业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材料企业,已将经开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钛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在永电金风科技、捷力电子、盾安电气等企业带动下,经开区已成为全省风电装备产业聚集区;出口加工区里的西航莱特、商泰机械等企业不断承接国内外“大飞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合同,还吸引了蒂森克虏伯、赛峰、艾维欧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产业链条,使经开区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特色的航空产品国际转包生产基地。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机构的全新命题,经开区一方面深入实施“招大引强、招名引优”战略,以新增力量提升产业层级,一大批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项目和研发机构纷纷落户;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深挖主导产业的提升潜能,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从而催生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合力。
陕汽集团是引领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的龙头。“自入区洽谈、项目建设,到企业发展壮大,我们对经开区开放包容的产业氛围和服务支撑体系深有感触,且受益其中。”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介绍,2004年企业与西安经开区签约,当年七月在泾渭新城开工建设,2005年10月便投入试生产。在经开区建成国内一流的重卡生产线之后,陕汽集团2007年一举突破产销突破100亿元大关,2008年完成200亿元,2010年顺利实现超过300亿元。“企业做大做强,跟经开区及泾渭新城的建设息息相关,没有园区的发展,这些成绩想都不敢想。”
“如君子之交,朋友之谊,兄弟之情。”在方红卫印象中,陕汽集团与经开区管委会就像是一起为省市工业振兴而并肩作战的亲密伙伴。方红卫表示,经开区产业定位就是发展工业,管委会对工业经济的理解比较深刻,对工业项目的服务配套更加专业、更为精准。
方红卫认为,除了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高标准、全方位的服务,经开区能对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产业方向、主攻目标等,给予高度认可和不遗余力的支持,这方面更加可贵。方红卫介绍,陕汽集团正在规划实施产值1000亿元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战略上,我们在拓展新能源汽车、扩大外贸出口、强化本地配套等产业升级层面,已经和经开区管委会形成共识,将一起攻坚克难,协同给力。”方红卫表示。
近年来,经开区先后建立了新兴产业实验检测、先进制造业生产加工、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培训示范基地、科技服务大厅等六大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旨在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经开区在积极为企业争取来自中省市近2亿元政策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每年以地方自有财政不低于1亿元的力度,让企业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道路上感受到来自整体环境的强大推动力。
8月中旬,陕汽集团生产车间内,一辆辆红色M3000天燃气重卡显得分外耀眼,这正是陕汽集团开拓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全新力作。新能源产品陆续上市,为陕汽集团“千亿元”目标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收获了全行业销量第一的骄人业绩!
在陕汽集团的引领下,经开区一大批企业也纷纷依托自身优势,搭上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顺风车”。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经开区已初步形成集群态势,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康明斯发动机提供混合动力、永电电气配套电机及控制系统、物华新能源和瑟福能源等企业提供电池材料、电池总成及管理系统,产业协同优势将成为经开区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包容创新为产业构建的精神内涵,使经开区产业链条日益完善,集群化效应不断增强,创造性举措频频发力,转型升级的态势日益显现。近三年,经开区企业实用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521件,获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连续居全省开发区前列。2012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在新能源产品助推下,实现产值512亿元;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开发新一代煤矿装备、电力装备、交通装备,实现产值86.5亿元;以风电装备和太阳能光伏为核心新能源产业,占据了全省风电机组50%以上的产能和国内风电零部件市场50%的份额,实现产值81.3亿元。
改造后的居民新社区
发挥“溢出”效应 推动区域共荣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经开区为全市贡献了超过20%的工业产值。作为“西安城市中枢+新兴产业高地”,经开区还要积极发挥“溢出”效应,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区县共荣,为美丽西安建设发挥更为重要的板块支撑作用。
祖祖辈辈居住在西安北郊的北康村村民刘永安,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不惑之年,竟然实现了一次人生巨变——脱离破败不堪的城中村,住进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成为城市新中心的新市民,享受着丰厚的资产性收入和齐备的社会保障服务。“当了一辈子农民,老了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如今,坐在宽敞的三居室里,刘永安仍然对经开区城改政策连连称赞。
时间倒回至2007年,经开区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40%的高增长,同时,地铁2号线、机场高速、火车北客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在经开区建设新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交通中枢成为西安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区域高速发展,4万多村民却还相对隔绝,生活在市容市貌差、卫生环境差、社会治安差、安全隐患丛生的33个城中村里,一度让经开区领导班子忧心忡忡。”时至今日,回顾这一段披荆斩棘的城改历程,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安定仍然颇为感触。他表示,如果不迅速实施城中村整体改造,数万村民将痛失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大好机遇;只有敞开城市胸怀,以建立在包容、惠民理念之上的有序改造,才能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实现开发区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经开区城中村造已拆除整村31个,拆除面积517.3万平米,开工安置楼面积914万平米,安置回迁12个村、3000余户村民,完成33个城中村“农转居”,有效解决了2万余户、5万多村民的“无土地、无职业、无社保”问题,城改居民户均资产超过200万元。同时,为加快城改居民融入城市发展,参与经济建设,在管委会指导下,涉及技能培训、劳动就业、资产性收入、社会保障等一揽子关乎村民转居民后的生产生活保障措施也同步跟进,让新中心建设的“幸福快车”为群众始终敞开大门。
经开区在城市发展中的“溢出”效应,还绝不仅限于中心区实施的城中村改造。2009年,以泾渭新城建设为蓝本,西安市正式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程。在城市发展的全新战略中,经开区和高陵县一起,继续被委以“先行先试”的重任,在全市率先实施统筹城乡试点工作。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使命,经开区在立足自身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经济和社会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城市文明和公共配套向农村渗透植入,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安置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实现以工哺农,以工促农,发展惠农。
统筹城乡的深入实施,为县域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目前,经开区投资45亿元建设的全省首个统筹城乡农民集中安置区——姬家新社区一期39万平方米安置楼基本建成,首批2400余人将陆续回迁安置;经开区对近2000名当地村民开展了煅焊、保洁等技能培训并优先推荐就业,多渠道促进被征地农民在陕汽、中集、中钢等企业上岗;同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范畴,由点到面、逐次推进。
“和而不同、兼容并包、取长补短、优势叠加。”管委会主任杨安定表示,这是经开区在中心区与未央区、泾渭新城与高陵县的合作共建中,被20年发展成果所证明过的经验总结,也是建立在真诚合作、互惠共荣的共识之上,彼此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结合点。“这样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对每一个企业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上,还转化为对每个人的关注、关爱,让每一个在开发区生活创业的人,都能分享到产业环境和城市发展提升带来的诸多利好。”杨安定说。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