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招商网讯:翻开凤翔县一位包村干部的民情笔记本,有这样一句话:“要走进群众家里、听群众心声、解群众烦心事,让群众在‘三问三解’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自“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凤翔县共结成帮扶对子 4870个,办实事好事 3860件,引进支农项目 62个,提供帮扶资金 480多万元,先后化解矛盾纠纷 320多起,处置重点信访案件 15例。
小洋楼盖进了村庄,水泥路通到了门口,文化广场建在村里。花坛、走廊、太阳能路灯……如今,走进凤翔县的乡村,一幅幅新农村画卷令人陶醉。建设最美乡村让农村环境发生了大变化,而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真正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
为致富 干部奔走忙招商
“环境变好了,衣食住行也都方便了,要是能让村里的媳妇们就近找个活干,多增加一些收入就更美了……”今年以来,凤翔县南指挥镇高庄村包村干部刘存让和村支书张志英心中总是惦记着村里人的这几句唠叨。
他们知道,这是整个高庄村的大难题。全村 1200多人,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妇女,村上要发展经济,就要为留守妇女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既要在村子里干活,又要适合留守妇女,这活儿恐怕不好找。”两人心里犯嘀咕。“今年全市都在招商引资,我们村上也可以嘛,招个工厂,不就解决了?”“咱们村子离县城近,交通便利,水电方便……”“这里原来是村上的学校,占地6亩,废弃的旧教室稍作改动就是车间厂房,不用花费太多投资……”
村民纷纷向他们献计。带着群众的期望,刘存让和老张四处奔走,为村上招商引资,几番周折,最终给村里招来了一家铭星印务有限公司,这个厂子专为西凤酒做包装盒,让留守妇女在这家公司打工是个既轻松又挣钱的好差事。
在凤翔县,还有 1070名包村干部把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他们始终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带着实惠下基层。
解难题 邻里矛盾减少了
“我们也想到厂里去上班。” 60岁的村民郭梅花找到他们,试探地说道。
两人一打听才知道,厂子规定招聘年龄为 45岁以下。
他们又主动找到厂子负责人田恭渊协商:“别看她们年龄大了,原来可是村上出了名的巧媳妇,做事麻利,绝对不比年轻人差,能不能给她们安排一些手工活?先试用一个月也行。”
想想老张以前为建厂跑前跑后,厂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的环境保障问题哪件都有他的帮助,田恭渊决定放宽年龄限制。
今年 3月,铭星印务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招来的 72名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年龄最大的 60岁,起初田恭渊还担心一些上了年龄的妇女干不了,可现在看来,当初的担心显得多余,每人月平均工资都拿到了1200元。
半年过去了,厂里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田恭渊告诉记者,工人们每天上正常班,大伙坐在一起干活,就像以前在家门口做针线活,你追我赶,厂里的工作氛围很好,他也省了不少心。
家住高庄村 2组的姚小琳笑着说:“自从我们来厂里上班,邻里之间的矛盾都少了。”
厂子生产正常,村民按月领工资。这时,刘存让和老张翻开他们的日记本记录了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快给印务公司修一个后门,让卡车能进出方便……”据悉,在“三问三解”活动中,凤翔所有的党员干部都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进村入户,第一时间把群众意见、要求和期盼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
有一天,老张和刘存让刚走到厂门口,就被一辆送材料的大卡车堵在了门外,从卸完材料到装上货,厂子门外一堵就是两小时,就连村民过个自行车都“寸步难行”。
8月中旬,两人和村上的两委班子一协商,由村上出资 2万元给印务厂装一个后门,在后门处再修一条长 100米、宽 3米的水泥路,这样厂里送货的卡车就进出方便了。如今,后门已经修好。
查意见 为民办事无终点
替群众跑腿乐此不疲,给百姓办事有始无终,留守妇女的烦心事解决了,后门拥堵的事也解决了,村里还有哪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闲不下来的老张和刘存让跑到镇上,翻看“民情意见箱”,他们的日记本上又记下一个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原来,在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伊始,凤翔县给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发放了 3000多份“民情联系卡”,一张小小的卡片上注明了帮扶干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帮扶对象姓名和联系方式。“民情联系卡”大到跑项目、搞培训、上户口,小到办低保、买农资、开困难证明,群众都可找帮扶干部联系沟通。民情联系卡真正使民情联系制度有了根基,架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除此之外,凤翔县还为四大班子、 12个镇、 5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和 233个村制作了 258个“民情意见箱”。
刘存让告诉记者:“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听着只是一句话,但做起来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基层干部要摸准群众心理,时刻为群众着想,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办到群众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