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县北之梁山,谓“乾陵”,遂更县名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183)因朱濉之乱,德9宗避难奉天,叛平,于兴元元年(784)升奉天为赤县,由京都直辖。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尔后屡有更迭,到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
乾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处北纬34°19′36″--34°45′05″,东经108°00′13″--108°24′18″之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东邻礼泉,西接扶风,麟游,南连兴平、武功,北临永寿。总面积1002.7平方公里。耕地103.12万亩。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无霜期为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
全县辖城关、临平、梁村、薛录、马连、阳洪、注泔、峰阳、阳峪、灵源,王村、姜村12镇,漠西、新阳、周城、石牛、梁山、关头、大杨、大墙8乡.42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5万。 乾县农业资源丰富,尤以土地资源为最。全县100余万亩耕地,是陕西省产粮大县之一,为全国优质粮基地县。主产小麦、玉米和黄豆、红薯等。经济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油菜、棉花、烤烟、西瓜、甜瓜和各种蔬菜。全县果园占地22万亩,出产的苹果、梨、柿子质地优良,远销全国各地。广杏、御石榴也颇负盛名。境内有漆水、漠谷、泔河三条主要河流。矿产资源以石灰石为主,蕴藏量3亿立方米,属国家优质矿石,是建材、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有极为广阔的开采前景。
区位交通优越,312国道、福银高速、107、209省道和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优质石灰石储量达到2.6亿立方米。境内文物古迹539处、帝王陵墓3座,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闻名中外,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农业基础雄厚,形成了粮油、果品、奶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奶牛养殖大县和秦川牛保种基地县”。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7486户,其中,规模内企业30户,年产值20多亿元,海升果业、银桥乳业、福祥实业等6户企业综合实力跨入全市民营中小企业50强,被陕西省确定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纺织企业43户,已发展为西部纺织工业第一大县。县城面积13.1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36%,城镇化率达到39.6%,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卫生县城”。2004年以来,全县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20个,完成投资55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高中标准建设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省旅游强县、市招商引资先进县、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县等80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2.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9元和7813元。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